打印

民俗学人淄川寻访“孟姜女”

民俗学人淄川寻访“孟姜女”

田野考察两千年历史传说
民俗学家淄川寻访“孟姜女”

2009-04-13 作者:记者 霍晓蕙 通讯员 翟 海 朱振华





民俗学人走访当地群众



  □记 者 霍晓蕙
   □通讯员 翟 海 朱振华

   本报讯 日前,山东省民俗学会部分专家率山东大学、山东艺术学院民俗学专业学生十余人,来到淄博腹地齐长城下、淄水之滨,进行田野考察。

   “一哭长城泪汪汪,点着银灯裁衣裳……”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我国流传最广的民间传说之一,两千多年来频频见诸典籍,但哭倒的城墙究竟在何处,孟姜女家住哪里,自古至今一直众说纷纭,但这并不妨碍该传说在各地民间的鲜活传承。淄博市淄河一带就是孟姜女传说故事最重要的传承中心地之一。该地区孟姜女传说故事内容之丰富,数量之多,与国内其他传承地相比显得特别突出。

   考察队由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张士闪教授率领,从村落历史、家族、民间信仰、孟姜女传说及其他民间文艺活动等方面入手,对淄河镇城子、西股、梦泉、池坂、双井、东坡、幸福、涌泉等村落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山东省民俗学会会长刘德龙、山东省非遗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王丕琢也亲赴田野予以指导。特别是年逾七旬的山东大学李万鹏教授,自始至终奔走于田野现场,在严谨调查的同时,也与村民结下了深厚情谊。

   这次调查活动得到了淄川区及淄河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地民众也积极提供线索,配合调查。诸多遗迹如姜女庙、孟梁台、孟女投水处等,以及东等、西遇、城子、东石门、涌泉等村名的背后,都贮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而《孟姜女》、《十哭长城》等民间小调,则显示出淄河一带民众对孟姜女传说故事的强烈认同。此次活动共访谈村民近300人,获得访谈资料十余万字,和一大批宝贵的图像、音像资料。

   据悉,山东省民俗学会、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淄川区政府还将在5月中旬,共同主办中国孟姜女传说学术研讨会。当地政府将本着“传承历史文脉、保护文化遗产、融入生活方式、守望精神家园”的原则,依托孟姜女故事传说,努力协调好旅游开发和遗产保护的关系,力争将淄河一带打造成文化内涵丰富、生态环境优美、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的孟姜女文化主题风景区。

来源:齐鲁晚报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孟姜女:带有齐鲁地域文化烙印的民间传说

新华网 山东频道 2009-04-13 08:02:15      来源:齐鲁晚报


    刘德龙(省社科联副主席、党组书记、省民俗学会会长):

    在已将孟姜女传说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下,再次进行调查研究,在谨慎保护的前提下力求有序开发,跳出目前时兴的所谓“源头”、“故里”之争,是难能可贵的。

    张士闪(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孟姜女传说一悲到底,瑰丽而沉实,这在我国普遍讲究大团圆结尾的传统故事中是罕见的,其中寄寓着一种与不幸命运决绝抗争、直面悲情人生的文化精神,一种固守道德底线、对爱情忠贞不贰的生命意识。孟姜女传说在全国各地的广泛而恒久的传承,说明了中华民族对于这样一种悲情体验的推崇。

    李万鹏(省民俗学会名誉会长、山东大学教授):

    这种带有齐鲁地域文化鲜明烙印的民间传说,至今仍生机勃勃地传承于淄河一带,这本身就很值得学界深入思考、研究。山大、山艺将民俗学课堂搬到广阔的田野,从一开始就明确定位于对淄河一带孟姜女故事的“在地化”表现及文化脉络的探寻,而不是为地方政府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服务,这其实是对地方文化真正负责任的做法。

    王丕琢(省非遗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省艺术馆副馆长):

    “非遗”不是包袱而是珍贵财富。“孟姜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重要部分之一的民间传说,如何在有序保护中将其融入传统节日、群众文化及旅游活动等,一举多得,建构起新的文化生态,从而与区域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全国性的新课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