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第二分会场|民歌及其调查

第二分会场|民歌及其调查

民歌及其调查

召集人:宋颖

赵李娜:地缘战略、学术响应与资源转化

——“一带一路”语境下西北民族口承语言民俗研究的拓展与深入

黄龙光:文化空间视域下的少数民族歌场及其研究

张多:阿迷车:一种哈尼族“民歌”的日常生活实践

孟令法:文化空间的概念与边界

——以浙南畲族史诗《高皇歌》的演述场域为例

梁聪聪:人间路不平:土家族民歌抒情传统及其当代实践

宋颖:民歌的记录技术及其影响
sa-wa-dee-krab

TOP

地缘战略、学术响应与资源转化:

“一带一路”语境下西北民族口承语言民俗研究的拓展与深入
赵李娜
(南京农业大学)
摘 要:西北五省作为 “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建设区域,在“一带一路”战略系统中具有地缘上的绝对优势。而此地所拥有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更成为与中亚各国交流合作的重要支撑基础,在此背景下,西北民族民俗研究因其作为“生活文化”的特殊成为新的学术聚集点,亦称为“民心相通”愿景的应有之义。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其中一类可称为“口承语言民俗”的文化形态,以各种载体内容在西北少数民族与中亚各国一些民族具有一些共享与共通性,可以作为“一带一路”文化建设事业中语言文化产品输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文化资源。在此背景下对“西北民族口承语言”进行深入研究,不但可以为“一带一路”愿景寻找历史渊源与文化依据,更能增加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文化理解与现实认同,最重要的是在以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层面与角度开展合作,从而使“地缘合作愿景”与“学术应用实践”得到完美结合。
关键词:“一带一路”;西北民族;口承语言民俗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sa-wa-dee-krab

TOP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QQ:怀克特;微信:huaikete

TOP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QQ:怀克特;微信:huaikete

TOP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QQ:怀克特;微信:huaikete

TOP

文化空间视阈下的少数民族歌场及其研究

黄龙光 杨晖
(云南师范大学)
摘 要:作为一类典型的文化空间,少数民族歌场是一个社会-文化综合体,它具有民族历史记忆、文艺展演与社会互动等社会文化内涵,发挥着民族文化传承,协调人-神、人-人、人-社会等多重关系,和谐地域社会等多重功能。目前大多数的少数民族歌场研究往往沦为一种非整体性研究,割裂了歌场各个要素之间内在的有机血缘纽带。文化空间视阈下的少数民族歌场研究,首先要求秉持文化整体观,将歌场文化本体与时空语境、文艺展演情境以及主体的社会互动等统一纳入文化空间的整体视阈,进行一种聚焦于歌场过程的动态研究。全面的文献耙梳有助于充分挖掘少数民族歌场的历史厚度及其独特性,研究者最好能掌握一定的少数民族语文能力,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史料去伪存真、辩证使用。研究跨族群的地方性歌场或更广地域范围的歌场,建议采用多点民族志式田野调查,随歌场文化情境的流动进入歌场背后少数民族主体的生活世界与性灵世界。
关键词:少数民族歌场;文化空间视域; 三位一体;过程研究
sa-wa-dee-krab

TOP

阿迷车:一种哈尼族“民歌”的日常生活实践

张多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摘 要:“阿迷车”本是滇南哈尼族一种集音乐、舞蹈、演唱于一身的艺术形式。随着社会文化变迁,原本作为综合艺术的“阿迷车”逐渐分化出“歌”“舞”等专门类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境中,对“阿迷车”的文类界定成为问题。从“阿迷车”文类划分的困惑可见“民歌”这样的民间文学文类在民众、学者、官员之间呈现出不同的话语和概念。如果回归日常生活实践的立场,就能更好地理解民众对“歌”与“舞”的文类实践。
关键词:哈尼族;阿迷车;民歌;文类;语境;实践
sa-wa-dee-krab

TOP

文化空间的概念与边界

——以浙南畲族史诗《高皇歌》的演述场域为例
孟令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摘 要:史诗《高皇歌》广泛流传于浙南畲乡,它的演述需要一定的场域作依托,而这种演述场域则是一种文化空间。在浙南畲族聚居区,《高皇歌》一般在两种较为重要的文化空间中进行演述,即娱乐歌场和仪式道场。不论哪种演述场域,基本都以畲民家户为中心。在非遗保护的大潮中,《高皇歌》的演述场域也在逐渐缩小中舞台化,并从神圣走向世俗。此外,作为非遗保护的主要对象之一,文化空间的“时空边界”并不决定于时间长度与空间跨度,而取决于非遗保护主体对传统文化活动或表现形式在特定族群中的时空建构。
关键词:歌场;道场;《高皇歌》;演述场域;文化空间
sa-wa-dee-krab

TOP

人间路不平

——土家族民歌抒情传统及其当代实践
梁聪聪
(辽宁大学)
摘 要:不平,在歌源意义上主要是指对于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倾诉与抗争、对于人生不同阶段的过渡与宣泄、对于日常生活经验的习得与理想,以及对于社会正义的呼唤与传承;具体到当代的活态传承,主要表现为底层民众崎岖坎坷的生活与人生之路,这种烦恼同样借助民歌得以释放和消解,从而实现内心的平和与欢乐。抒情传统是土家族民歌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
关键词:土家族民歌;《歌源歌》;抒情传统;日常生活;过渡仪礼;苦难

[ 本帖最后由 大高 于 2017-10-29 11:20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sa-wa-dee-krab

TOP

民歌的记录技术及其影响

宋颖

摘要:以民歌为例来讨论,在网络时代,技术的参与和表达使得民俗的定义发生 转变,这种转变是无法逆转和无法阻挡的。民俗从“小群体内部面对面的即时性 的艺术交流”(传统定义之一),转化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用户端间(C to C) 的媒介化全息式交流”,这种转化意味着传统民俗的功能、结构、目的和意义在 技术参与和影响下都同时正在发生着惊人的变化。依靠、借助或通过“民俗”而实 现的“交流”与“认同”(群体、文化、身份等的)转向为实现“协作”(人机之间的, 超人类的)。田野中借助技术而再现的表演实例等,表现出民俗在传统社群之中 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民歌 技术 民俗 记录 调查
sa-wa-dee-krab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