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暑校专题讲座之四: 政府学界民众在二十四节气的申报过程中的作用

暑校专题讲座之四: 政府学界民众在二十四节气的申报过程中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实践国际研讨会暨暑校专题讲座之四:
政府学界民众在二十四节气的申报过程中的作用



时间:2017年7月20日上午
地点: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主讲人: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研究员
主持点评人:苏日娜教授
记录:蒋海军
供图:马千里 ,蒋海军


        7月20日上午,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研究员做了题为《政府学界民众在二十四节气的申报过程中的作用》的专题讲座。讲座内容如下:
        
一、二十四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自身具有若干要素。农耕时代的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二十四节气便是古人按照天文、物候和气象等要素将一个太阳年进行的周期划分,据此来安排自己的生产和生活,即“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朝戈金会长

        二、中国“二十四节气”的申遗历程
        中国于2004年批准加入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二十四节气”被国家列为重点考虑的申遗项目之后,我国就加强了对该遗产项目的确认、建档和研究。2005年,中国农业博物馆将“二十四节气”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二十四节气”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初,在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领导下,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为协调单位,中国农业博物馆作为牵头单位,新一轮申报工作正式启动。2014年5月,以上单位协同相关社区和群体共同成立“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组”,全面开展申报文本的编写工作。从2014年到2015年,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农业部中国农业博物馆等单位和中国民俗学会的专家经过14次研讨会,对申报材料的中英文表述进行了逐字逐句的斟酌。中国民俗学会的学者在编写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3月,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申报材料,项目名称为“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第十一届常会上通过了我国申报的这一项目。二十四节气继京剧和珠算等成为我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第31个项目。
        
        三、“二十四节气”的申遗经验

        朝戈金会长从三个方面阐述和总结了我国政府、学界、社区和传承人等多方组成的协作机制在这一申报过程中协作并申遗成功的经验。一是社区在申报过程中起到了中心作用。二是政府、社会团体、个人、大众传媒和其他社会参与方形成了多元行动方。多元行动方不仅仅包括申报材料述及的10个社区、2个群体和9位传承人。根据《公约》精神和《公约》对“保护”(safeguarding)的定义,政府部门(如文化部、教育部和农业部等)、大众传媒,乃至社会各界(包括各类社会团体、行业组织、社区协会、专业机构、研究中心和中小学等)都应当纳入多元行动方。其中基层社区、年轻人和儿童更是确保该遗产项目代际传承的重要力量。三是形成了一个各方协作的保护工作机制。比如学界发挥了多方面的积极作用,社区则起到了中心作用。
        

        四、作为社会群体的中国民俗学会在“二十四节气”项目保护中担纲的角色
       作为国家一级学术团体,中国民俗学会一向重视对“二十四节气”传承与保护实践的研究,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出版了多部研究专著。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宗旨,中国民俗学会相关学者通过专题讲座、发表文章和参与学术对话等途径,向社区、民众和国内外学界宣传保护“二十四节气”的重要意义。在该项目的申报过程中,作为申报主体之一,中国民俗学会积极配合中国农业博物馆牵头组建的“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组”的各项工作,积极为工作组提供相关的学术资料和智力支持,积极参与申报材料的准备和保护措施的制定等工作。学会还深入民间,最大范围地宣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宗旨和目标,动员基层社区、群体和个人参与和配合“二十四节气”申报工作的各个环节,并号召当地民众自觉参与所在社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文化部的支持和指导下,中国民俗学会的多位学者参与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组织的项目论证和申报材料评审等工作,与中国农业博物馆和相关社区共同完成了申报的准备工作,从而成为保护二十四节气的多元行动方之一。
        就“二十四节气”项目而言,各方已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宗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要求共同约定了彼此的责任和义务。各利益相关方业已建立起协作机制和预警监测机制,以防止列入名录后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在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的积极参与下,工作组制订出了五年保护计划(2017—2021年)。作为专业学会和国家级的非政府组织,中国民俗学会有条件利用本学会的专业资源和智力支持为保护计划的实施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二十四节气的申遗历程是一个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让世界人民了解和认知“二十四节气”的过程,其成功申报也为今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在互动环节中,朝戈金会长详细解答了中外学者的提问。本次学术讲座取得了圆满成功。




讲座引起各国学者的强烈兴趣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