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讲座预告:“历史与民族志讲坛”的第四讲

讲座预告:“历史与民族志讲坛”的第四讲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系列讲座
2016年第20讲 总第426讲

“历史与民族志讲坛”第四讲
题目: 两种学问,两种人生

报告人: 潘天舒
复旦大学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所教授

主持人:马丹丹
社会学院讲师

时间:2016年5月20日(星期五) 14:00
地点:校本部B417

讲座介绍:
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讲座,潘天舒将向读者介绍对自己影响较大的两位人类学者,他们分别是贝利(Bailey, F. G)和梅伯里-路易斯(Maybury-Lewis)。前者是曼彻斯特学派的代表人物,格拉克曼的学生,后者是1970年代哈佛大学“文化生存”项目的建立者。这两位人类学者在他求学时代产生深刻影响,其中梅伯里-路易斯教过他“亲属”席明纳。潘天舒融入自己的经历,谈论他们对他的意义,同时也激发年轻学子对天职的思考——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专业人类学者。

人物简介
贝利在赢得独立后的印度乡间做过长期田野研究,《文化与战利品》(1969)以“人驱动政治”为核心,人并非按照制度规定的那样行动,相反,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策略来变通、妥协和操纵。研究人们的实际行为模式正是贝利在田野研究的聚焦点。贝利的这本书因此几乎被奉为行动或过程论范式之圭臬。“文化生存”项目是全美人类学第一个通过学术和公共教育方式来支持保护部落语言、权利和习俗的非政府组织,产生了极大的示范效应,成为拉美和其他区域土著团体争相效仿的一块试金石。1992年,梅伯里-路易斯摄制《千禧年》民族志系列片。他试图告诉身处现代化工业社会的人们:在部落和土著社会仍然保存着的古代习俗和智慧、社区共享以及接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对于深陷消费主义和环保噩梦不能自拔的文明人来说,具有不容忽视的生存教益。


信息发布:http://www.sei.shu.edu.cn/ 上海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网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