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法】米歇尔·福柯:《福柯文选》(汪民安编 )

【法】米歇尔·福柯:《福柯文选》(汪民安编 )

(本套福柯文选共有三本,编选的文章,横跨福柯思想的整个领域,自六十年代的文学研究到生前的最后一期访谈,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福柯思想全貌。其中,有些文章之前未有中文译本,更凸显了本文选内容上的独特性和价值。)

作者简介  · · · · · ·
福柯(1926—1984)是20世纪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在当代学院中的地位无人能及。福柯试图向人们表明,现代主体是如何在历史过程中逐渐获得今日的形象的。对现代主体所作的谱系学探究,使得西方的历史和文化道路以一种我们不熟悉但又是令人惊异的方式铺展开来。他的著作也由此对哲学、社会学、史学、文学、政治学、法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改变了这些学科的既定面貌。


书名:什么是批判
作者: [法] 米歇尔·福柯 / 汪民安 编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6-1-1
页数: 416
装帧: 精装
ISBN: 9787301263051



内容简介  · · · · · ·
本卷结集的文章主题是关于批判,批判是在哲学周围不断成形、扩展、再生的,它指向一种未来哲学,或者暗示着取代所有哲学的可能。对福柯来说,批判的重要性在于:试图弄清在何种条件下,可以使启蒙这个问题——即权力、真理与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适用于任何历史时刻。

目录  · · · · · ·
编者前言:如何塑造主体/III
论历史书写的方式/1
论科学的考古学/31
法兰西学院候选陈述/95
思想系统史/105
福柯法兰西学院讲座课程纲要:1971— 1973/115
18世纪的健康政治/143
什么是批判/169
安全机制、空间与环境/199
生命政治的诞生/235
自由主义的治理艺术/247
全体与单一:论政治理性批判/311
个体的政治技术/357

------------------------------------------------------------

书名:自我技术
作者: [法] 米歇尔·福柯 / 汪民安 编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6-1-1
页数: 456
装帧: 精装
丛书: 福柯文选
ISBN: 9787301263044



内容简介  · · · · · ·
本卷结集的文章主题是自我技术,自我技术决定了个人如何把自己构建成为自身行动的伦理主体。对古代人而言,这意味着:人们是怎样改变自我的?改变自我的目的、技术、影响何在?对自我技术和自我文化变迁的考察,构成了福柯晚年思考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塑造了晚期福柯一种典雅的语言风格。

目录  · · · · · ·
编者前言:如何塑造主体/III
对活人的治理/1
主体性和真理/11
为贞洁而战/23
自我技术/49
主体和权力/105
论伦理学的谱系学:研究进展一览/139
安全的危险/191
自我书写/219
自我关注的伦理学是一种自由实践/247
何谓直言?/285
说真话的勇气/373
“我想知道这关涉到什么”:福柯的最后一次访谈/413

--------------------------------------------------

书名:声名狼藉者的生活
作者: [法] 米歇尔·福柯 / 汪民安 编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6-1-1
页数: 404
装帧: 精装
ISBN: 9787301263068



内容简介  · · · · · ·
本卷结集的文章主题是书写,对疯癫、文学、死亡……的书写。书写不仅是时间的耗费、死后的游荡,更是巨大的义务,在揭示的同时隐藏,在穷尽的同时设限,最终,在书写中,在书写与疯癫、文学、死亡的交汇处,生命获得某种继续增殖的快乐。

目录  · · · · · ·
编者前言:如何塑造主体/III
门槛与钥匙/1
通往无限的语言/17
僭越序言/41
《圣安东尼的诱惑》后记/75
阿克特翁的散文/107
空间的语言/133
外界思想/145
乌托邦身体/185
自述:言说在死后开始/199
《反俄狄浦斯》序言/215
逃逸的力量/223
皮埃尔·布列兹,穿越屏风/233
反怀旧/241
性的教官萨德/261
皮埃尔·里维耶归来/271
声名狼藉者的生活/289
危险的个体/321
友谊作为生活方式/361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大王派我来巡山啰~~~~~

TOP

学长手好快。。。前几天看到这个书在豆瓣上有了条目,论坛还没来得及发。。。

TOP

当年李猛等人也在筹集福柯的文集事宜,后来好像就不了了之了。翻译出版的确需要诸多条件。有时候各种因素都能够导致出版延宕。在中国尤其是翻译不算科研成果,且学术类翻译没有太多经济效益。因而出版社和译者两方面均无积极性,同时在90年代及以前,学术类书籍的审查还相对严密,有内部版和删节版,这对译者和读者而言,几乎是致命的挫败感。这导致中国学术类书籍翻译有两个重大的问题,一是时间节奏跟不上,而是质量跟不上。前者主要是审查的问题,后者则是奖励评价机制的问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