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沈阳故宫的故事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沈阳故宫的故事

位于中国东北部的沈阳故宫,在中国现存皇室建筑群中,其规模和保存状况仅次于北京故宫。与举世闻名的北京故宫不同的是,沈阳故宫是满族皇帝修建的,它所具有的独特历史和浓郁的民族色彩非常吸引人。    
       沈阳故宫位于中国东北部辽宁省的省会沈阳旧城的中心,它是清朝(1616-1911)最初的皇宫。它的历史比较独特。17世纪初,在中国东北部的游牧民族满族建立政权后金,后金皇帝努尔哈赤以沈阳为都城,修建皇宫,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继位以后,将后金改国号为“清”,并将宫殿修建完成,这就是沈阳故宫。清朝最早的两个皇帝皇太极和福临都是在沈阳故宫继位称帝的。后来,清进入中原推翻了明朝,成为中国新的中央集权政府,并迁都北京,清朝皇帝从此入住北京故宫。沈阳成为清政府的陪都,沈阳故宫则被称为“陪都宫殿”。  
         沈阳故宫占地6万平方米,有70多座建筑和300多间房间,它与中国传统的皇宫建筑不同的是具有浓郁的游牧民族特色。沈阳故宫建筑群分为中、东、西三路,其中东路的布局最具代表性。东路的主要建筑是大政殿,它是清帝日常办公和举行大典的地方。在大政殿两侧,建了10座亭式小殿,它们两两相对,由北向南呈雁行分布,这就是十王亭,十王亭是十位朝廷重臣办公的地方。从建筑上看,大政殿其实是一个亭子,不过它的体量较大,装饰比较华丽,所以被称为宫殿。大政殿和十王亭的建筑格局,都脱胎于游牧民族的帐殿,这十一座亭子,就是十一座帐篷的化身。从流动、迁移的帐篷,到固定下来的亭子,这显示了游牧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

  沈阳故宫里有许多满族的民俗讲究。比如在中路建筑清宁宫的正门前,有一根近7米高的木杆在当院竖立着。这根木杆被安放在一个汉白玉石座之上,顶部套着一个锡斗。咋一看,皇宫里竖立这样一根木杆,显得不伦不类,与周围富丽堂皇的皇家宫殿很不协调,但是,这却是一根非同寻常的木杆。这就是索伦杆,它是满族传统的祭天“神杆”。按照满族的传统,在用此神杆祭天时,还要在上面的锡斗里放上碎米和切碎的猪内脏,用来喂食乌鸦以示祭天。这种习俗来源于一个传说。相传,清朝的奠基者努尔哈赤早年曾被追杀,努尔哈赤实在无路可逃了,就躺在一条草沟里听天由命。这时突然飞来一群乌鸦落在他的身上,将努尔哈赤严严实实地遮盖住,因此努尔哈赤逃过了追兵。后来,努尔哈赤建立金国做了皇帝。他为了感报乌鸦当年的救命之恩,下令满族百姓都要在自己的院子里竖立木杆套锡斗,以美味祭祀乌鸦,这便有了今人在皇宫内看到的索伦杆。

  在沈阳故宫里,满族文化随处可见。比如寝宫比正殿高,这是满族在山林中游猎时择高而居生活习惯的延伸。不过,在清初,清朝统治者已开始吸收中原文化,所以汉族文化在沈阳故宫里的影响也相当明显。比如大政殿的建筑结构,就延用了宋代(960-1279)的建筑模式,属于汉族的传统建筑手法;寝宫的名称与汉民族的命名方式相同,比如关雎宫、麟趾宫的名称,就来自汉族的传世经典《诗经》。

  沈阳故宫的主体部分初建于公元1625年,历经10年建成。后来,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又加以修缮、增建,历时150余年,沈阳故宫因此融会了汉、满、蒙、回、藏等多民族建筑的艺术风格。可以说,沈阳故宫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标志。

引于“中国百科”http://gb.cri.cn/chinaabc/chapter16/chapter160307.htm

[ 本帖最后由 昱江 于 2015-10-7 17:43 编辑 ]

TOP

回复 1# 的帖子

最近翻看《两个故宫的离合》,意识到似乎四个故宫,北京、台北,沈阳和南京,其中提到十二生肖像非常有趣,其制造于清朝最强盛乾隆时期。建造圆明园时,他决定导入西欧式的宫廷建筑,交由宫廷画家郎世宁设计。郎世宁是意大利耶稣教会的传教士,其擅长的技术深受中国人喜爱。铜像经常使用于欧美式的建筑外观,以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表示时辰。圆形的喷水池周围放置十二生肖铜像,每两个小时属于该时辰的生肖动物就会从嘴巴喷水,到了正午所有的动物就一起喷水,设计十分精巧。乾隆非常喜爱,传说到圆明园就是为了看正午十二生肖喷水的画面。另外,马头拍卖6910万港币,现“藏”澳门新葡京饭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