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410第五组胡祎组 调查大纲讨论

实地调研过程总结

1、问卷调查结果总结
此次调查问卷回收的有效问卷为50份,经过综合分析得到以下反馈:
极少的民众是因宗教信仰前来长春观,大多数来访者是以参观为目的的普通游客,基本只来过一、两次。如64%的受访者之前从未来过,68%的受访者是来此参观。
大部分受访者都认为武汉长春观具有门票价格低,交通较便利,文化活动较为丰富的特点,而在基础设施和景观环境方面有提升空间。
大部分受访者是以报刊书籍和广播媒体为途径接触道教文化,对道教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例如80%的受访者表示基本不了解道教教义,只有12%的受访者读过道家经典著作。
受访者对道教文化中哲学思想、医药养生方面的知识最感兴趣,86%的受访者认为道教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利大于弊。
这些调查结果反映了当代民众对道教文化缺乏深入的了解,这和道教自身崇尚的理念信条有关,也和当代道观的管理、组织、宣传的方式有关,这一现状要求道教顺应当代社会发展的特点,采取合理有效的现代化措施与手段不断自我创新,自我完善,促进道教文化的繁荣发展。

TOP

先祖三皇

先说天皇伏羲。古书记载,相传在远古以前,伏羲部落的聚集在中国甘肃省的天水,伏羲是雷泽中的雷神,是五帝中的东方天帝。而且伏羲与妹妹女娲结婚,才衍生了人类。

    神农和轩辕是中国远古传说中的人物,春秋战国时代被奉为诸家学派的祖宗,后来逐渐被赋予了神仙性质,汉代以后被道教吸收为神灵。

    黄帝,姬姓,号轩辕氏。黄帝是中华民族古代杰出的领袖。据历史考证,黄帝部落原是古代西域的母系集团,后来与姜姓的炎帝部落集团联合打败了九黎族,结成联盟并相互通婚,产生“华夏族”,故后来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其后黄帝与炎帝又发生了冲突,黄帝取得了胜利而定居中原,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所以黄帝被公认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据传,古代帝王如尧、舜以及夏、商、周三代,都是黄帝的后裔。

    道教承袭以前关于黄帝的传说,吸收构造,使其成为道教的神,称黄帝为“元圊真人轩辕黄帝”,列为第三神阶的左边。道藏中有许多道经都托名黄帝所作,如《黄帝九鼎神丹经》、《黄帝金枢玉衡经》、《黄帝龙首经》、《黄帝阴符经》、《黄帝内经》、《黄帝太乙八门入世秘诀》、《黄帝宅经》等等,其内容涉及丹道、道学、兵法、地理、巫术以及符咒等等方面,表明黄帝在道教神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TOP

回复 91# 的帖子

2、小组成员心得总结:
通过此次实地调研,我们小组不仅亲身游览参观了长春观各个殿堂,而且还深入了解了相关的民间故事、传说和民俗活动,并通过采访和记录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同时在调查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提出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在结束此次调研后,小组成员通过讨论,确定下一步的任务是整理收集到的材料并进行拓展性学习。

TOP

先祖三皇

让我们再来叙说一下神农。相传神农是中华远古世代黄河流域的著名部落——姜氏部落的首领,后人称他为炎帝,又叫神农。据传,神农是一个十分善于耕种的部落首领,故炎帝号曰神农。

    因神农与耕种结缘,故他的形象常常是人首牛身。然而最可称颂之处是神农“尝药”与“鞭药”。大多数中华子孙都知道神农尝百草的故事。据说,神农为辨药性,方便为人治病,尝遍百草,以辨温、热、凉、寒。有时一日数次中毒。于是神农改用“赫鞭”来鞭打百草,以此来测量其习性,顺其本性播种,百谷生长茂盛。

    道教兴盛后,将神农奉为神系,为主农业兴旺之尊神。因其在民间的传播及影响深广,故留下了许多神农的遗迹,如太原神农冈中,仍有当年神农尝药的宝鼎。盛阳山中,还保留着神农鞭药之所。该地被称为神农原,又叫药草山。山上有一座紫阳观,相传神农曾在此辨别各种药物。观中至今还保存有千年龙脑(即像冰片一样的药物)。此外,关于神农的传说很多。如浙江民间传说,神农为民治病,尝遍百草,几乎天天中毒,全凭身上预备茶叶来解毒。最后尝到一种叫断肠草的,因毒性太猛,来不及取茶解救,刚一入口,肠子已断,终于殒命。

    神农的事迹广布华夏,深得民心。大家都称赞和感叹神农这种为拯救百姓而不惜牺牲一切甚至生命的伟大精神。他是百姓的楷模,后世人民没有理由不祭祀这位中华民族的伟大祖先。无怪乎楹联家夏茹冰撰文、书法家刘欣耕书写了这一一副楹联:
八卦蕴乾坤,亿万生灵凭造化;
五行含日月,大千世界仰光明。

TOP

回复 47# 的帖子

七真殿的外廊正门旁有一副由楹联家施子江撰文、书法家徐本一书写的楹联:
锦上添花,道德经邦修大德;
闹中取静,七真殿助炼全真。
另一幅楹联是楹联家于海洲撰文、中青年书法家王军先生书写的:
一脉始重阳,老子经坛传圣典;
千秋宏大道,吕仙真诀授玄机。
七真殿内廊正门的一副对联是当代楹联家金实秋撰文、当代女书法家徐静女士书写:
九州逢盛世,双峰福地馨千载;
七子聚龙门,一脉灵源遍十方。

七真殿供奉着七位真人的神像。神像后面是一副壁画,描述着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在昆嵛山烟霞洞向七位弟子传授道业时的情景。在七真殿后面的墙壁上,本来书有“同登道岸”四个苍劲饱满的颜体大字,此乃民国初年临时大总统黎元洪所书。

TOP

回复 57# 的帖子

补充下吕祖殿的相关传说~

吕祖是八仙中最有影响、传闻最广的仙人。姓吕名岩,字洞宾,号妙通真人,后世称他为吕纯阳,道教尊称“吕祖”。王重阳创立全真道后,他又被奉为“北五祖”之一。

吕仙形象久入民间,其圣踪灵迹遍布中华大地。今天的终南山凝阳洞传道观,就是他初遇东华帝君、感悟世事莫测的地方。后来他云游人间,逆旅邯郸,将枕头授给仕途极其穷困的书生卢生,又在东邻沈家作诗,用石榴皮写在墙上,传为一时佳话。他所到之处,后人都建造庙宇,每年祭祀,而且文人墨客还创作诗文作为纪念。今天的道教,每逢他农历四月十四的诞辰,都要斋醮以纪念这位世民崇拜的神仙。

TOP

吕祖与吕祖殿

吕祖殿外两侧有一副楹联写道:
修心何论坐像卧像立像;
炼性唯心诗仙酒仙剑仙。
此联是楹联家徐光雍撰写,书法家姚时进所书。讲的是吕祖在度化世人时各种显像,以及吕祖殿内供奉的是吕祖的卧姿、立资、坐姿三尊神像。

吕祖殿内两侧木柱上,悬挂的楹联是当代楹联家廖树基所撰、隶书家王庆云先生所书。楹文曰:
亦祖亦师,道启正阳宏道德;
飞仙飞海,神通超宇洒神庥。
在吕祖殿三尊神像两侧,还有一副小篆体楹联从另一个角度来颂扬吕祖:
如能辨恶知良,扬善驱邪,纵形骸放浪,也可作一方道主;
若不清心寡欲,轻名淡利,虽经卷练谙,又岂成八洞仙人。
这是楹联家贺泽海撰文、书法家黄德琳所书。

吕祖殿原址是大士阁,供奉的是观世音神像。原会仙桥左边有一纯阳洞,那时供奉的是吕祖神像,后毁于明清时期的兵祸,致使纯阳祠和大士阁不复存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修建长江大桥的缘故,对原在黄鹤楼旧址的吕祖阁进行拆迁,由政府拨款,将吕祖阁神像等迁移到长春观,即成现在的吕祖殿。

TOP

长春观内白鹤啄井的传说

在长春观的北面,也就是今天的后山,还有一口井,叫白鹤井,现在一直保存完好,它比还丹井的历史还要早出一千多年。假设有人能够潜入井底,将原井底的那块石头搬上来,便会看到石头上刻着“白鹤井”三字蝌蚪文,传说那就是大禹当年的笔迹。
传说大禹治理了长江,疏通了水源,为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人们都很爱戴他。但双峰山周围数里却不见水源,有时连吃的水都没有。大禹时时关心着百姓的疾苦,一日他在巫峡神女峰前观察巫山云雨的变化,思考怎样才能使长江下游不受洪水的侵袭。这时,忽然从东边飞来两只美丽的白鹤,在大禹头上盘旋,凄惨地叫着。大禹识鸟音,他想一定是东方某个地方出了什么事。他向天上呼了一声,并对仙鹤做了个手势,白鹤双双落在他的眼前。大禹骑上了一只雄鹤,它便展开翅膀向东飞去,那只雌鹤也跟在后面。白鹤飞到双峰山时,大禹看见双峰山上空有很多白鹤在盘旋,一只只白鹤轮流在啄一个地方。大禹来到仙鹤啄的地方,看见一个很深的坑。大禹明白了,这些鹤是在啄一口井。大禹来到井沿,朝下一看,井的确非常深,但没有水。大禹用手抚摸了一只白鹤的头顶。这些白鹤的头顶血肉模糊,肿得很高。大禹曾跟神农学过医,他找了些药草来,放在嘴里嚼,然后用手一搓,那药草便变成了红色的药水。大禹朝每个白鹤的头顶轻轻一摸,白鹤头顶变成了一个红色的丹顶,比原来更加漂亮。从此人们称它们为丹顶鹤。白鹤们一边继续轮流啄坑,一边在大禹周围跳着舞。
大禹医好了所有的白鹤,再朝井里看,还是不见水。大禹忽然发现在鹤群中怎么也找不到驮自己来的那对白鹤。后来大禹看见驮自己来的那对白鹤却从远处飞来,雄鹤突然调转身,俯冲直下,一头载到井里;雌鹤也追随其后,栽了进去。渐渐地一股水从井底翻了上来。大禹知道是那对白鹤牺牲自己,掘取了井水。为了纪念那对白鹤,大禹取笔在一块石碑上写下“白鹤井”三个蝌蚪文,将其沉入井底。井水渐渐由浊变清,水质甘甜。白鹤们一个个低头哀号,悼念两只为人们献身的白鹤。
那两只白鹤为何不见了,它们到底怎么了?传说一位主掌人天寿命的天神——南极仙翁正在巡天,白鹤啄井的事迹感动了这位天神。正当那两只白鹤坠井之时,南极仙翁将那两只白鹤招到跟前,一看,原来是五百年前为太上老君看守丹炉的那两只白鹤。这对仙鹤本是师兄妹,由于它们受老君的教诲颇深,欲修道成真,必先行德。它们觉得人间疾苦,欲为人间幸福作一番贡献。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感动了它俩,它们决定协助大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这天两只白鹤偷偷下凡,看到一大群白鹤正在啄坑,它们驮来了大禹,并用它们的头撞破井底,送来了水源。后来,这两只白鹤,雄的成了仙翁的坐骑,雌的仍然回到老君身边,继续看守丹炉。

TOP

调研后的总结思考

作为中国著名的道教场所之一,武汉长春观历史悠久,有闻名于世的“三绝”,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如今,长春观不仅是道教徒修身布道的著名活动场所,亦为武汉市之旅游胜地之一,被誉为闹市中的清静福地。在长春观历朝历代的发展中,产生了许多与道教有关的民间传说、民间故事。这样丰富灿烂的文化,对道教文化来说价值不菲,这个民间文学的璀璨明珠,也为我们的田野调查提供了便利。

而通过资料查阅、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人物访谈,我们也发现,颇负盛名的武汉长春观,在历史、建筑、传说故事等方面备受称道,它的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作为一个宣扬宗教的场所,武汉长春观却逐渐成为了以旅游观光为主的景点,大多数民众是以游客身份来访,而且属于“不走回头路”的类型,而民众对道教文化了解不够深入,游览后的印象也是寥寥。有趣的民间故事,也只是在道士、道姑口中流传,网上可以查阅到,但观内却缺乏讲述、介绍传说故事的区域。虽然长春观也进行了修缮,但游客仍是很少,民众对长春观丰富的民间文化的传播也是有限度的。

TOP

分析

这与如今社会崇尚科学社会主义,民众对道教缺乏了解有关系,也与长春观对自身道教文化的宣传方式离不开联系。而如何去更好地将长春观传承发展,目的是传承文化,办法也是从文化入手。

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道教文化中哲学思想、处世准则、医药养生方面的知识最能引起民众兴趣,对现代社会而言,也是利大于弊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的。所以我们提出的传承方法,是不仅仅在宗教层面宣传道教文化,而提取其中对现代社会民众有益的思想、养生之道进行多形式、多渠道的弘扬宣传。

TOP

长春观现行的文化传承方式

如今的长春观在吴诚真方丈的带领下,不仅修缮一新,还培育道才,先后创立长春观道教文化培训中心,创办《大道》杂志,更是多次赴海外进行交流。道观还积极参与捐资修庙、办学、修桥补路、为残疾人服务等公益慈善活动。近年来,长春观还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影响的文化活动如长春观中国年民俗庙会,中国道教第九届音乐节,罗天大醮法会,“太极养生”公益教学……

TOP

我们的拓展思考和建议

长春观现行的道教文化宣传方式有很多地方值得称道,而我们提出更进一步的建议,如对游客发放有道教文化简介、长春观历史沿革、传说故事等为一体的旅游宣传册;在道观内设立固定、日常性的道教文化宣讲和养生教学讲座等;举办定期的道教哲学思想、处世准则、养生知识交流讨论活动;召集市内市民志愿者定期参加公益慈善活动久而久之形成以道观为主办方举办公益慈善活动的机制等;将长春观的各种民间故事编集成书出版……总之,让长春观不仅是一个游客游览的景点,一个节日里武汉市民群众文化活动的场所,更成为一个日常的可以交流、学习道教思想、民间文学的平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