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山西剪子面:蒙着眼一分钟剪出两百根

山西剪子面:蒙着眼一分钟剪出两百根

山西剪子面:蒙着眼一分钟剪出两百根

CCTV.com  2009年02月16日 11:41  来源:新华网  





  山西剪子面:蒙着眼一分钟剪出两百根

  双眼被蒙住,快剪如飞,1分钟内均匀剪出200余根鱼形面条。2月10日下午,在北京顺峰酒楼农展馆店的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饮食文化专项展区,来自山西的剪子面师傅程樑的表演令观者大开眼界。当天,来自北京、上海、山西、山东等9个省、市、自治区13家中华老字号的“非遗”烹饪技艺首次集体亮相,山西剪子面、东来顺手切羊肉技艺、都一处烧麦制作等的精彩表演引起了关注。

  普通人剪1分钟手就会发麻,五指僵硬,无法握住剪刀,但是经过训练后的剪面师傅剪一天都速度不减,手指活动自如。

  “剪子面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当年是我奶奶从平遥把这门技艺带到侯马来的,那时的人们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做,但是现在很少有人会了。我们是侯马唯一一家专做剪子面的餐饮公司。”在现场,程樑的师傅刘宣萍说。张小泉剪刀制作传承人在看到程师傅的精湛技艺后,当场将两把张小泉剪刀赠送给他,希望他将传统技艺发扬光大。

  山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据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赵中悦介绍,山西省此次参展的6项技艺,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 “中阳剪纸”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既有以鱼、蛙、蛇、兔为主题的装饰纹样,也有配合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的民俗剪纸,还有以民间神话为题材的剪纸作品;“定襄面塑”也叫花馍、礼馍,是在整个晋北民间流行的用于祭祀、馈赠的文化食品;“闻喜花馍”是一种富含艺术成分的食品;“上党堆锦艺术”俗称长治堆花,是古上党地区所特有的民间传统手工品等。(记者 杜洁芳)

  2月9日下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开幕式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图为开幕式上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辽宁海城高跷秧歌表演。中国文明网 王啸 摄

  张克康是云南会泽斑铜工艺张氏生斑的第12代传人,也是生斑的最后传人。

  锻打斑铜是最早的斑铜工艺形态,其成品一般称为“生斑”,生斑是用高品质的优质天然铜制作的,这种铜的形成,与远古时期地壳运动,火山爆发以及熔岩活动有关,这种天然铜中含有金、银等丰富的有色金属,斑铜师傅经过剔渣、锻打等十余道复杂工序才能形成斑铜那离奇闪烁、变化微妙的斑花。

  百年老店御生堂是目前全国首家民办中医药博物馆,为北京市文物局较早批准的民营博物馆。御生堂是明代的中医药老字号,创立于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御生堂”牌匾即为乾隆皇帝所书。

  盛大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上,山东潍坊人王绪德的展位,摆着几个他琢磨了近半世纪的小小桃核——实在不起眼。但正是“融天地万物于方寸之间”,让核雕在世界雕刻艺术中独树一帜。在这个流行“求规模求速度”的时代,王绪德,做了中国核雕艺术最好的代言人——使《核舟记》所述栩栩如生“复活”的,古往今来,能有几人?

  2月9日下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开幕式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图为出席开幕式的嘉宾为此次活动剪彩。 中国文明网 王啸 摄

  中国文明网2月10日消息 从2009年2月9日(正月十五)至23日(正月二十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将在北京农业展览馆举行。展览由“序”厅和“剪刻画绘”、“印刷装潢”、“陶冶烧造”、“雕镌塑作”、“五金錾锻”、“制茶酿造”、“木作编扎”、“织染纫绣”、“ 传统医药”等9个单元构成。内容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现场技艺操作表演为主,以相关的实物陈列和图文并茂的展板为辅,向观众讲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故事。

  76岁的“灯笼张”张明亮,北京城里数一数二的灯笼老艺人,专长做灯彩,也就是老百姓通常说的“彩灯”。“您看到的,想到的,都可以做成灯笼。 ”靠着这句话,“灯笼张”在京城“灯笼行”里立住了脚。“我家过去住朝阳门城墙根,院里有个董爷爷,平时捡破烂,年节卖灯笼。”张明亮说,“这个董爷爷,那时候八九十岁了,是清朝没了以后从宫里出来的,过去是内务府造办处的太监,专门做灯笼、葫芦这样的玩意儿。”张明亮的母亲看着“董爷爷”可怜,经常“接济”,还让六七岁的张明亮跟着董爷爷学手艺。

责编:李秀伟

TOP

非物质保护

我个人觉得:将民间艺人的技艺在广众之下进行亮相表演,目的无疑是为了加深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和激发保护的兴趣。但是,它难免也有自己负面的影响:形式主义的保护也许就会钻这个空子,或者也可以说,半途而废的个体保护行为会屡见不鲜,但对整个文化的保护而言,非但没有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反而是用一个貌似积极的行为在对我们的传统文化进行一些亵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