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口技艺术:肃宁画眉张——“三大口技名家”之一

口技艺术:肃宁画眉张——“三大口技名家”之一

"画眉张",原名张增财(1890年-1964年),口技表演艺术大师,河北省肃宁县沃北镇大王庄村人。年少时行走江湖卖艺为生,结识“江南口技大师尹世林”并拜师学艺,尽得其真传。在鄚州庙会,曾与真画眉鸟对叫得胜,故得艺名“画眉张 ”。 在抗战期间带领后代和徒弟活跃在部队和群众中间。解放后在县政府扶持下成立了肃宁县杂技团,培养了几百名杂技后代,发展了杂技艺术,2000年肃宁县大王庄村被文化部正式命名为“中国杂技之乡”。
曾在北京奥运会8月8日开幕之际,由“画眉张”第三代传人张新宏率领的河北沧州16人杂技团队,正式亮相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直至< xmlnamespace prefix ="st1"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ffice:smarttags" />8月24日,他们作为全国遴选的四支杂技团队之一,为出席奥运会的宾客献演了80场次的杂技绝活儿,引起中外观众瞩目。
为了纪念这位杂技大师,在肃宁文化广场东侧建有画眉张雕塑。

13岁四处卖艺为生

现在的杂技团演出,很少见到“口技”节目,但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直至五六十年代,口技是杂技演出中必不可少且颇受欢迎的节目,甚至还常拉场单独演出。口技艺术的繁荣,造就了一代口技名家,“画眉张”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画眉张”原名张增财,1890年生于河北省肃宁县大王庄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64年病逝。他在60余载的从艺生涯中,创造了妙趣横生的口技艺术。上世纪20年代初,在上海、南京一带,他与“人人笑”、“开口笑”并称为中国“三大口技名家”。

由于家境贫苦,张增财为糊口保命,8岁就开始拜其姐夫葛匀贵为师学习杂技艺术。他起早贪黑,刻苦练功,不到两年,他的杂技技艺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了一些小名气。13岁时,张增财便开始随杂技班四处卖艺为生,闯关东、下江南,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

1914年冬,24岁的张增财携其弟张增友到东北的长春卖艺,在旅店遇到了贫困而身患重病的著名口技艺人尹士林(艺名“人人笑”)。他不仅慷慨解囊为尹士林交了旅店费,而且将卖艺挣来的收入全都用来为尹士林请医买药,尹士林深受感动。尹士林病愈后,见张增财为人忠厚诚实,又具有杂技天赋,遂决定收其为徒,并将自己的口技绝活儿全部相授。拜师学艺后,张增财不仅继续苦练口技技艺,而且博采众长,对口技艺术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和革新,艺事猛进,其名气也越来越大。

张增财的闻名,固然在于他有口技天赋,但更主要的是他勤学苦练,对各类声音体察入微。在日常生活中,村里的鸡叫他就跟着叫,狗叫就学狗叫,他见了老太太轰小鸡、老汉推车,从动作到声音都一一模仿,直至惟妙惟肖。他对鸟叫尤其钟情。尽管家中很穷,但他不惜花钱买了许多鸟,每天细心揣摩鸟的叫声,认真模仿,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在长期演出实践中,他不仅掌握、发展了《百鸟象声》等传统节目,还认真钻研了民间口技艺术。张增财有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磨炼,创作了群众喜闻乐见的许多新节目,如《木轮车》、《纺线》、《驴叫》、《蚊鸣》等,均独具特色。他的口技分“大口”、“小口”,“大口”如《驴叫》、《打炮》、《火车长鸣》等,近在眼前不震耳;“小口”如《蚊鸣》、《蟋蟀叫》,远在数十米外却清晰逼真。

学枪炮声吓死“眉太后”

1920年,张增财的姐夫葛匀贵年事已高,不再担任杂技班班主,班主的重任便落在张增财肩上。张增财从此也开始带徒。当时,他的杂技班仅有7人,随着张增财技艺的提高及其影响的逐步扩大,杂技班很快发展到20多人。1925年春天,时年35岁的张增财到北京天桥“撂地摊”演出。

当时,他的口技艺术在杂技艺坛上已颇享盛誉,模仿画眉惟妙惟肖,堪称一绝,不少观众开始称他“画眉张”。他那时而洪亮高亢时而又低沉自如的嗓音自不必说,单那潇洒的身姿,就令人倾倒,因此有人赠他一个条幅,上写“河北画眉张,天下第一名”。未料,条幅一挂出,竟招来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引出一场“人鸟对叫”的奇闻。

一天,张增财正表演到精彩处,一个绰号叫“杨嘎子”的无赖,突然领着几个打手闯进来。此人乃一富绅之“恶少”,自幼不务正业,整日以养画眉为乐。据说他那只“眉太后”,就是花了五百大洋从内蒙古买来的,是同类中的佼佼者。只见那“恶少”挤到场中央,先是阴阳怪气地揶揄了张增财一番,接着竟蛮横地要他同“眉太后”对叫。

张增财毕竟闯过江湖,对这种场面并不陌生。他是靠卖艺糊口,不愿招惹是非,便沉着气向“恶少”鞠躬作揖,想息事宁人。然而,他好话说尽,“恶少”反而步步紧逼。张增财无奈,只得“应战”。

这日,天气晴朗,围观者如潮似水。“人鸟对叫”轰动了京城,人们怀着好奇之心,要看个究竟。人与鸟对叫,谁人见过?怎个比法?这可是个新鲜事。只见张增财不卑不亢,绕场一周,谢过众人,旋即双目如炬,射向“恶少”,要他道个比赛章程。

那“恶少”自恃为当地一霸,目空一切,扬言:如张增财斗不过他的“眉太后”,要当众拜他为师,以后再不准进京城一步。怎个斗法?依“恶少”的主意,张增财先叫,后由“恶少”的“眉太后”跟着学,如难不倒“眉太后”便为输。

好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张增财胸有成竹,认真端详了一番那“眉太后”,先来了个“蚊群低鸣”,只听“嗡嗡”之声漫空微鸣,时弱时强,时远时近,时断时续,不绝如缕。那“眉太后”也非徒有虚名,张增财演罢,它竟也模仿得毫不逊色。

张增财继而学鹰叫、学鸡叫、学蟋蟀叫,“眉太后”也不示弱,一一模仿,也算旗鼓相当,没被难倒。

围观者屏息注目,无不为张增财提心吊胆。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张增财右手下垂,左手前举,霎时枪炮声大作,惊天动地,声震四野。此声一出,那“眉太后”莫说比试,早吓得上扑下撞,四处乱飞,瞬间便一命呜呼了。

这一下可惹了大祸了。“恶少”一伙不分青红皂白,在场上大打出手。眼见事态扩大,艺人将遭荼毒,突然警笛骤响,一队武装警察突兀而至。原来警察局远远闻得枪炮轰鸣,疑是匪徒骚扰,便兴师动众而来。待弄明因由,哭笑不得,又觉无法下台,找了个借口便将“恶少”与张增财一同带往警察局。在警察局,双方均挨了一顿训斥,推出了事。

“张家班”名声享誉海内外

“人鸟对叫”张增财大胜后,名气大增,观众纷纷称赞真不愧为“画眉张”,“画眉张”遂成为了张增财的艺名。张增财却自此南下江南,很少再回京城。1927年,张增财与师父尹士林开始在上海“大世界游艺场”同台献艺,他们精彩绝伦的高超表演,轰动申城,张增财亦名声大震,在上海站稳了脚跟。

多才多艺的张增财不仅口技精彩绝伦,而且在民间戏法、魔术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1932年他与魔术大师韩敬文合编了大型魔术节目《锯解活人》,惊险刺激,引人入胜;后在东北、华北、华东等地演出,深受观众欢迎。张增财所表演的《九莲灯》、《十二龙闹海》、《吞糖吐火》等民间戏法,在杂技舞台上屡演不衰。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张增财以他绝妙的口技艺术为革命战争服务,曾多次为八路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士进行慰问演出,鼓舞将士们的斗志。抗美援朝期间,他亲自编写宣传抗美援朝的杂技节目,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他还经常深入农村、工厂和建筑工地进行演出,影响颇广,当年,冀中人民就是没有看过他演出的,也都知道“画眉张”的大名。

195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聘请张增财赴京参加杂技表演,他凭其高超的杂技艺术荣获表演一等奖。他的口技还被中国唱片社制成唱片发行全国。他所带领的杂技“张家班”,名声响誉海内外。他曾多次应邀赴美国、日本、法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演出,深受海外广大观众的欢迎,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时,党和及50多个国家的外宾在北京社稷坛观看中国杂技演出,张增财应邀参演。他表演《木轮车》,人未出场,先闻车声,“吱扭,吱吱扭”车声一响,全场鸦雀无声。紧接着,时年66岁的张增财模仿车夫驾车登场,随着富有生活气息的动作,出现了空车声、负载声、过沙地声、过泥潭声、上坡声、停车声,激起了观众阵阵掌声。坐在观众席上的朱德,情不自禁地也模仿起驾独轮车的动作,并与邻座战友耳语,似乎勾起了对延安大生产运动的回忆?当张增财表演《纺线》时,那逼真的纺车声,又引得董必武抡起了手臂,模仿纺线……张增财的口技艺术,以其巨大的魅力,吸引着全场观众。

从1951年起,张增财就开始有计划地招收学员,培养杂技新秀。他亲自参与组建了河北省肃宁县杂技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杂技人才。他的徒弟和传人,有些成了杂技名家,很多人成为杂技团的骨干,他为我国杂技艺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代传人张连江(1938-2001),国家一级演员。  六岁起追随伯父“画眉张”学艺。一生艰苦朴素,工作勤恳。作为优秀的员始终把对杂技和祖国的热爱充分融合。
曾任天津市杂技团业务团长,总教练。
从艺60年出访过二十多个国家,为和美国总统基辛格演出,受到高度赞赏。
退休后亲传弟子有200余名,大力推动杂技事业的发展,为【新宏杂技】的前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老艺术家 祭奠周年之际 儿女及其弟子敬联一付 概括老人一生
念党恩 简持家 抚兄育子笑忆年少苦
德艺馨 授百徒 坦忠荡义传承杂技路

三代传人   张新红
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 会员
中国演出经理家协会 会员
世界魔术家协会     会员
沧州新宏杂技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
威海梦海杂技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
威海戏曲,杂技艺术家协会  副主席   
子承父业,继往开来,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将杂技事业做到了极高水平。现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民营团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