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三年涅槃,那条名叫“吉庆”的街!

三年涅槃,那条名叫“吉庆”的街!

(转载自人民网及荆楚网)
   
    池莉笔下有着浓郁汉味风情的吉庆街经过3年改造,22日晚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该项目总投资超过20亿元,改造后的吉庆街将成为我国较大的民俗街区之一。

  吉庆街位于武汉市江岸区,原为一条170米的街道,上世纪90年代自然形成的大排档群和一批批聚集于此讨生活的民间艺人,使其成为武汉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武汉作家池莉的小说《生活秀》让吉庆街声名鹊起。

  然而,吉庆街的喧闹与脏乱,严重干扰附近居民生活。2009年,武汉以老吉庆街为中心,分四期打造美食生活区、民俗创意区、文化馆藏区和高档商务区,成为集历史风貌、美食娱乐、宗教旅游、文化创意等活动为一体的我国规模较大的民俗街区。

  新吉庆街红砖红瓦,简洁的白色线条让建筑群古典别致。改造后的吉庆街,在内街设置专为艺人表演提供的舞台,延续原吉庆街露天排档的经营特色,“麻雀”“老通城”“中国男孩”等50多位艺人也早早赶回,“重返”吉庆街。捏面人、做泥塑、编中国结,艺术家展示中华传统文化与技艺;吹拉弹唱,相声小品,歌舞晚会,草根艺术家们大秀汉派文化。武汉城市名片新吉庆民俗街正式开街,上演了一场民俗、艺术文化和美食盛宴。

    华灯初上的吉庆街热闹非凡,人流涌动。老吉庆街的草根艺人“四大天王”之老通城、中国男孩,弹起吉他唱着自己写的歌曲,尽展“天王”风采,湖北大鼓表演艺术家张明智精彩的表演引来阵阵喝彩。吉庆街内的大众舞台上,舞狮、变脸、杂技、花样调酒等表演逐一登场,吸引无数目光。
     受到热捧的还有吉庆街内街一溜排开的民间技艺展。一张桌子,一个小碳炉,炉子上的小锅里,熬制的糖汁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糖画艺术家张志刚铁勺飞舞,不到一分钟,一个栩栩如生的蝴蝶“画”好了。“好漂亮。”4岁的小女孩王若鑫开心地笑了,妈妈张敏似乎看到儿时的自己。在吉庆街长大的她,因新吉庆街拆迁而搬至10余公里开外的九万方,得知新吉庆街开街,她和老公特意带着孩子和老人赶回来。“很洋气,也很干净、高雅。”张敏很喜欢新吉庆街,但也怀念老吉庆街的喧嚣,特别是草根艺人们的吹拉弹唱。

     与老吉庆街满是大排档不同,新吉庆街引进了30多家大中型餐饮企业和数家特色小吃,餐桌从原来的露天搬进室内。室外人声鼎沸,大餐饮店里却有些冷清。餐饮店都设在二、三楼,但光顾者少,最少的一家店里,只有一桌客人,最多的一家火锅店内,也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餐桌有客人。
     特色小吃门口却排起长队,63岁的梁安民老人好不容易才挤出新农牛肉面馆,“门面太小了,挤都挤不动。”在吉庆街逛了一个小时,梁安民对各种文艺表演和民间艺术展示印象深刻,但也有些担忧:开街时这些文化活动热热闹闹,但以后会经常这样吗?
  家住吉庆街附近的王先生见证了新老吉庆街的变化。他说:“漂亮整洁多了,一样热闹,一样有吹拉弹唱,一样有美食佳酿,还是老武汉的‘家’。”

  江岸区政府负责人表示,重建后的新吉庆街将传承老汉口民俗民风,保留和规范老吉庆街排档经营和民间艺人表演特色,注入具有地域特色的美食餐饮、非物质文化展示功能,努力打造成为以展现汉派文化为特色的城市名片。

(我借过节的机会亲身感受了!!圣诞节在民俗街,中国特色哦!!)
    只想到一句话:平凡生活中的民俗,任何时候都是鲜活生动的!

TOP

老吴,上图片,一直还没去过吉庆街,三年后定要杀回看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