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游走太原】玄中寺

【游走太原】玄中寺

     玄中寺


    玄中寺位于山西交城县西北10公里的石壁山上,是净土宗的发源地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1955年重建善法殿五间,五脊六兽悬山式,万佛殿五间,九脊十兽歇山屋,千佛阁三间硬山工,东西配殿各五间,飞檐斗拱,棂花装修,雕梁画栋,油饰彩画,莫不俱备。殿内木雕佛造型生动,金壁辉煌。寺东山巅两层八角白色秋容塔,迭涩重檐,砖座宝顶,中空置佛,塔身挺秀。殿阁内供木雕、泥塑、铁铸佛像共七十余尊。

    玄中寺始创于北魏延兴二年(472年),建成于承明元年(1476年)。因此地层峦叠嶂,山形如壁,故又名石壁寺。北魏时期,弘扬净土宗的高僧县鸾曾住玄中寺传播净土教义,使玄中寺逐渐闻名于世。昙鸾(476-542年),山西雁门人,少年出家,广学内外经典,对《智度论》、《中观论》、《十二门论》、《百论》等有特别的领悟。晚年移住玄中寺,宣传净土宗要义,很多人皈依该宗。东魏孝静帝元善对其十分敬重,尊为"神鸾"。南朝梁武帝肖衍也很祟信昙鸾,称之“肉身菩萨”。他圆寂后葬于汾西泰陵之谷。其主要著作有《往生论注》、《略论安乐静土义》。昙鸾所奉的《观无量寿经》,是净土宗三经之一。它是通过神话传说,宣传西方阿弥陀极乐净土无限美妙庄严,教导信徒若是善心修善持戒,或思念阿弥陀佛,或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即可灭罪消灾,死后往生极乐净土。

    隋末唐初名僧道绰主持玄中寺,寺庙再度兴盛。道绰(562一645年),并州(山西太原)汶水人,是昙鸾净土宗思想的继承者。他14岁出家,习《大般涅磐经》,曾师慧瓒禅师,学习禅学。隋大业五年(609年),到玄中寺,因睹《昙鸾和尚碑》,被碑文中记述的昙鸾法师念佛往生种种瑞应的事迹所感动,此后他即以玄中寺为中心传播净土教义,提倡掐珠念佛。他在玄中寺为信徒开讲《观无量寿经》约两百遍,听者众多,每当讲经散席,大众欢喜赞叹,念佛之声响彻林谷。

  道绰每日“口诵佛号,日以七万为限”。他“劝人念阿弥陀佛名,或用麻豆等物而为数量,每一称号,便度一粒,如是,率之而积数百万斛者”。据说他的信徒中,多的念豆量达八九十石,中等的念得五十石,少的也念得二十石,可见其心诚。道绰还常自制念珠送给信徒,教他们颂念佛号。由于他的热忱弘化,当时晋阳、太原、汶水一带七岁以上男女都会称阿弥陀佛的名号。唐太宗李世民曾到玄中寺访道绰大师,为文德皇后祈愿除病,可见道绰威望之高,影响之大。道绰常住的玄中寺属西河汶水之地,故称之“西河禅师”。著有《安乐集》。贞观十九年(645年),道淖在玄中寺圆寂。

    道绰之后,继承和弘扬净土宗的名僧是善导。善导(613一687年)的生平事迹在本书的陕西西安香积寺里作了全面介绍。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唐贞观十五年(641年),善导到玄中寺拜道绰为师,改信净土法门,听讲《观无量寿经》。道绰圆寂后,他才回长安传播净土教义。后日本遣唐僧把净土宗带回日本,现日本净土宗尊善导为净土宗创始人。

    玄中寺在唐朝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唐太宗李世民曾施舍“众宝名珍”,重修寺宇,并赐名“石壁永宁寺”。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又赐名“龙山石壁永宁寺”。

  宋朝时,玄中寺成为律宗道场,建立“甘露义坛”,同西都长安的灵威坛、东都洛阳的会善坛并称为全国三大戒坛。然而,在宋哲宗赵煦元佑五年(1090年)和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寺遭两次大火,烧毁大半,分别由主持道珍、元钊主持修复。金末,寺院再度毁于兵火。

  元太宗窝阔台十年(1238年),元太宗赐玄中寺为“龙山护国永宁十方大玄中禅寺”。住持惠信在蒙古统治者的支持下,重兴寺院。太宗后乃马真三年(1244年),蒙古朝廷曾派使臣到玄中寺参加长达三昼夜的水陆道场,告天祈福。元世祖忽必烈统治时期,惠信弟子广安做了太原路都僧录。在元朝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玄中寺达到了极盛。不仅寺内拥有大片土地、山林,而且所属下院多达40处,遍布现在的华北各省。

  明朝永乐、嘉靖和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玄中寺随封建王朝兴盛而兴盛,寺庙多次得到重修和扩建。至清朝同治、光绪年间,随着清王朝的没落,玄中寺也沦为废墟,僧众四散,文物流失。

  为了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妥善保存佛教文物,当地政府对寺内的殿堂、佛像和文物进行保护,并且从1954年起,对整个寺院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重建了大雄宝殿、七佛殿、千佛殿和祖师堂等殿堂,重修了天王殿、山门、钟鼓楼、碑廊、东峰白塔等建筑。近些年来,玄中寺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住持明达法师带领僧人管理寺庙,进行了整修,使寺貌为之一新,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佛教信徒和游人前来朝拜、游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