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学会要在太原开会了 想起了老薛

学会要在太原开会了 想起了老薛

   学会要在太原开会了 想起了老薛
               ——怀念山西省民俗协会原会长薛麦喜先生

    我跟薛麦喜先生结识比较晚,但对先生则可以说是早闻其名。上世纪九十年代山西有个很活跃的组织叫山西省国际文化交流协会,原山西省政协主席李修仁同志是会长,薛麦喜是副会长兼秘书长,大量的实际工作都由他来操办。那时候这个协会还在定襄阎锡山故居设了一个办事处,以利海外人士的联络与交流。我就是从那时才和薛麦喜先生有所接触。
    真正和先生一起做事,是从筹建山西省民俗协会开始的,这事说来话长。
    山西省上世纪约80年代(未细查资料),曾在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内设有民俗学(协)会,民俗学家、方志学家曹振武先生一直任会长。这个内设组织虽也做过不少工作,但由于不是独立的社团,制约因素较大,工作也很难开展。当时县市一级好像还没有类似的社团组织,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临汾地区、忻州地区及定襄、汾阳等地县陆续成立民俗学会,那是后话。
从八十年代初起,我国旅游业开始起步。从1984年开始,山西从南到北陆续建了三个民俗博物馆,可以说是我国民俗博物馆旅游的肇始之举。84年是晋南的丁村民俗博物馆(丁村遗址)问世,86年是晋中祁县民俗博物馆(乔家大院),88年是晋北的河边民俗博物馆(阎锡山故居)。那时候,这三个馆出于业务需要,都有研究民俗的人马,九十年代初三家还采取轮流做东的方式,开过三次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都印过小册子。
    到了九十年代,社会上民俗文化越来越热,开始往文学、艺术、影视、餐饮、旅游、建筑、服装等行业渗透,省里好些专家领导都提议,应该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省级民俗社团组织。但挂靠什么单位?由谁来担纲?议来议去一直定不下来。后考虑到山西在省内外比较知名、也比较活跃的是三个民俗博物馆,而博物馆业务归口文物部门管理,经反复商量协调,决定把拟议中的山西省民俗学会挂靠山西省文物局,此议获得时任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的高可先生的大力支持。1996年11月13日,山西省文物局以晋文物字(1996)第87号文件的形式,向省民政厅送上《关于成立山西省民俗学会的申请报告》,并附了《章程草案》、《名誉会长学术顾问名单》、《理事建议名单》等,同时在说明中强调,“山西省民俗研究的优势以及实物调查、征集、收藏、陈列、研究的主要单位是临汾丁村民俗博物馆、晋中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和忻州河边民俗博物馆”,还特别注明拟在河边民俗博物馆设立学会秘书处第二办公点,以便于学会开展实际工作。这一方案获得了大家尤其是曹振武先生的赞同和支持。在这个方案中,山西省人大、宣传、文物、旅游、民政、民协、方志的主要领导都被聘为名誉会长或顾问,会长则请文化素养很高,对地方文化十分热衷的山西省旅游局原局长杨建峰先生来担任,薛麦喜、张余、张建新(兼秘书长)、聂元龙、王森泉、陶富海是拟议中的副会长。这件事情应该是水到渠成了,没想到最后却因种种原因搁了浅。
    数年后,此议再度被大家提起。这次出来挑头奔走呼号的就是薛麦喜先生了,他当时已经辞去了在山西省国际文化交流协会等组织的所有职务,一心想和同仁们在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方面,重振山西旗鼓,大展三晋风采。
说到这里,我觉得有必要介绍一下先生的经历和业绩。
    薛麦喜先生1932年5月出生于山西霍州市,自1948年参加太岳区党委文工团以来,一直从事文化艺术工作。历任山西省总工会文工团乐队队长,省文化厅文化处处长、艺术处处长,省艺术馆馆长,山西民间艺术团团长,《晋阳文艺》主编。离休后任山西省国际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山西省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理事等,他策划带领的山西艺术团队和节目,在国家级大赛和国际民间艺术节屡获大奖、金奖。他撰写的民俗民艺论文约有60多万字,他早在1992年策划主编的大型图典式“黄河乡土文化”丛书,尤以《山西民俗》最为丰富厚重。2001年主编的黄河文化丛书《艺术卷》、《民俗卷》、《民食卷》达150万字,作为国家95重点书目,由晋陕青甘宁蒙豫鲁八省区联合出版……
    这是位非常勤奋,非常爽快、非常辛劳、非常闲不住、非常爱琢磨、思维非常超前、视野非常开阔的老先生、老学者、老社会文化活动家。
    由于按咱们国家的规矩,“协会”属民政部门管,“学会”归社科联管,而老薛呢,是跟民政部门的人熟。为了办起来顺利,权衡半天,学会改协会,新的《章程》草案、新的理事名单、新的筹建方案又于2001年夏秋之交送到了省民政厅社团管理局。由于我们拟议中的副会长里面,有一位十分热爱民间民俗文化的官员曾是省民政厅社团管理部门领导,退下来后还担任着省民间组织联合会副会长,加之我们所报资料完整规范,所以方案很快就批了下来。2001年9月23 日,山西省民俗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终于在太原侯家巷6号(山西省群众艺术馆)召开了,大会由协会筹备组成员、省群众艺术馆馆长赵中悦先生主持,协会筹备组组长、中国民俗学会名誉理事薛麦喜先生作筹备工作报告,筹备组成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张余宣读《章程》草案,筹备组副组长、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河边民俗博物馆馆长张建新宣读山西省民俗协会组成人员建议名单。经选举,薛麦喜先生众望所归担任了山西省民俗协会会长,张建新、张余、赵中悦、赵涂家担任副会长。秘书长由张建新兼任,段友文、王维东、牛小珉等7位同志担任副秘书长。
    会议还通过了组建民俗学研究、民俗绝活、民俗文艺、民俗旅游、民俗博物馆、民俗志、民俗摄影、民俗改革等八个专业委员会的建议及其负责人名单。
    2003年6月29日在太原举行的协会常务理事会上,汾阳汾酒集团办公室主任柳静安先生,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民俗学教授、黄河民俗研究所所长段友文先生,山西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伯珠先生被增选为山西省民俗协会副会长。
    这个协会的主管单位是山西省文化厅,但业务经费全靠自筹。在极艰难的条件下,协会编简报,办刊物、开年会,发展会员,表彰先进,组织田野调查,评比学术成果,开展省内外民俗文化交流,参与筹办社会文化节庆活动,一时红红火火,甚是活跃。
万万想不到的是,2004年夏天,薛麦喜先生突患恶疾,而且发展很快。开始他不怎么当回事儿,还让我摸他脖子里的淋巴,说不碍事。但不久就支持不住了,只好住院治疗。开始住院他也不想在医院老实待着,得空儿就要回家处理协会事务,有时还把我从定襄叫过去商量事情。后来随着病情发展,他不能回家了,我去医院看他,他爽朗地打着哈哈,说以后有事电话联系就行啦,不让我来回一趟200公里的跑路。但后来我从电话里发现,他说话发音已出现嘶哑,接着就说话越来越不方便了……2005年1月20日7时19分,先生终于走了。
    2005年1月24日,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太原举行,省城文化艺术界领导、专家、同事、友好近千人前往送别。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秘书长高丙中代表学会同仁发来唁电,指出薛麦喜先生“不仅是山西民俗研究的专家,山西省民俗事业的组织者、领导者,而且对中国民俗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他的逝世,对于山西以及全国的民俗学界来说是巨大的损失。”
    当天参加先生告别仪式或以其它方式表示悼念的山西文化界、民俗界领导和知名人士有山西省文化厅副厅长赵晋蓉,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高可,山西省旅游学会会长杨建峰,以及曹振武、张景星、张余、赵涂家、杨伯珠、段友文、柳静安、赵中悦、林卫国等。
    我则带领协会秘书处几位工作人员,一大早驱车省城,给先生敬献了花圈和挽联,送他最后一程。挽联是我亲手拟的,虽不工但也表达了当时的真实心情。其中上联是“一生艺坛苦耕耘欣然神往随汝心菽欢麦喜”,下联为“三晋俗苑乐躬行遽忽仙逝令吾辈你忧我愁”。
    薛麦喜先生的不幸离世,对山西当代民俗事业和民俗学研究的打击是极其沉重的。他在山西民俗文化界的重要地位,至今无人可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