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关于客家研究中心

关于客家研究中心

一、客家研究中心基本情况
  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中心地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客家最大聚居地——赣州市。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赣南师范学院就成立了客家研究所,是国内较早成立的客家研究机构。2003年初,在客家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客家研究中心)。2003年4月,经江西省教育厅批准,客家研究中心被确定为首批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客家研究中心下设“客家社会与民俗”、“客家语言与文学”、“客家民间美术”、“客家音乐舞蹈”、“人类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五个研究所,涵盖历史学、人类学、政治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学、艺术学(美术、音乐舞蹈)等多学科,整合了全校各系部客家研究的主要力量,形成了跨专业、跨学科的学术团队和群体。
  客家研究中心现有校内专兼职人员18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9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员”2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6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13人被聘为学校相关硕士点硕士生导师。中心聘请中山大学副校长陈春声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客家研究中心现有科研、办公和资料用房200㎡;拥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投影仪、数码照相机、摄像机、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录音笔等近15万元的仪器设备;客家研究中心建有专门资料室,藏有新老方志、谱牒、专业书籍等图书资料近万册。此外,还与美术学院联手创建客家民俗博物馆,已收集各种客家文物4000余件,价值近200万元。博物馆展厅已完成装修布展,自2006年6月起展出开放。







二、客家研究中心近年来的发展和主要成绩
  客家研究中心自2003年4月成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以来,认真落实《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精神,以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三位为一体,大力推进客家学研究,为高校学科建设和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服务,以实现科研效益的最大化。同时,积极推进自身建设,使研究中心软硬件条件均有较大改善,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使赣南师院的客家学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明显优势与特色
  1、积极申报重大科研项目,开展集体协作攻关。近年来,共获得客家文化方面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即罗勇教授的《河洛文化与江西客家研究》(2009年);陈文红副教授的《当代赣闽粤边区畲族与客家族群关系与社会发展研究》(2009年);周建新教授的《赣闽粤边区客家服饰的艺术人类学研究》(2008年);蓝希瑜副教授的《从文化客家的生成看移民族群的认同文化》(2006年);钟俊昆教授的《闽粤赣客家文学史纲》(200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3项;省社科规划办课题36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港澳台合作项目1项;省教育厅重点招标课题8项;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30项;教育厅教改课题5项;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6项;赣州市社联课题12项;课题经费已超过百万元。

2、推出系列研究成果,为海内外学术界所瞩目。近年来,围绕客家学相关领域,客家研究中心人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近300篇,正式出版专著30余部。主要有罗勇教授的《客家赣州》和《客家故园》(江西人民出版社)、钟俊昆教授的《客家文化与文学》(南方出版社)和《客家山歌文化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林晓平教授的《客家祠堂与客家文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周建新博士的《动荡的围龙屋——一个客家宗族的城市化遭遇和文化抗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江西客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罗勇、林晓平教授的《赣南庙会与民俗》等。客家研究中心还精心组织、策划了一套“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中心学术丛书”,目前该丛书首批共6本已出版问世。自2007年起,中心与《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合办“客家研究专栏”,目前已推出12期。2009年创办了基地学术刊物——《客家学刊》,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3、科研成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其中罗勇教授的专著《客家赣州》被第19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筹委会选定为重要礼品赠予参会的境内外客属代表3000余人。中心专职研究人员的成果先后获得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13项、高校社科优秀成果奖15项,省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其中周建新先后两次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7、2009),充分展示了我中心的研究水平和实力。

(二)促进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客家研究中心按照“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开展学术研究,培养优秀人才”的思路推进学科建设,培养高层次优秀人才。
  1、促进学科建设。2003年4月,以客家学研究为特色和主要方向的《专门史》学科被评为江西省重点学科,同年下半年该学科专业成功申报获准为硕士点,实现了我校硕士点零的突破。2004年,以客家民俗和民间文学为特色和主要方向的《民俗学》学科被确定为校级重点学科,在此基础上,2005年又取得《民俗学》硕士学位授权,从而填补了江西省民俗学领域硕士点的空白,也为我校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增加了一大亮点。2006年民俗学被评为省十一五重点学科,2009年又被遴选为省重中之重学科,是全省仅有的5个文科类重点学科之一。以客家文化研究和教学为特色的历史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08年)。目前,客家研究中心正在积极申报《人类学》硕士点。此外,基地还产出成果,支持了以客家文化研究为特色的《中国古代文学》、《美术学》等学科的学科建设和成功申硕。
  2、建设人才培养基地。通过组建学科群,申报重大课题,开展集体科研攻关,基地先后培养出5名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3名省中青年骨干教师;以及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等多人;同时有一大批青年科研骨干正在迅速成长,多人在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攻读博士学位。依托省重点文科基地,《专门史》硕士点发展态势良好,目前已招收6届硕士研究生,《民俗学》硕士点已招收三届研究生。几年多来研究生在各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一百余篇。此外,通过指导“客家文化协会”等学生社团,举办客家体育运动会、客家文化讲座,积极推进客家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指导本科生撰写客家内容的论文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其中罗勇教授指导的2篇学生论文获得国家二等奖,1篇获得国家三等奖。
  3、开发了一批新课程。客家研究中心为研究生开设了《客家学导论》、《客家民俗与旅游》、《客家民间信仰研究》、《客家文化与相邻文化比较研究》等课程,还为文化与旅游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开设《客家学概论》、《客家文化专题》及面向全校的公选课《客家民俗文化》等课程,有的课程如《客家民俗与旅游》、《客家学概论》、《文化人类学》先后被确立为学校精品课程。

(三)注重学术交流与信息资料建设
  1、主办国际性、全国性学术研讨会8次。2004年8月与台湾师大联合举办“赣台客家文化研讨会”,2004年11月承办“赣州与客家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2005年12月主办“客家文化特质与客家精神”全国学术研讨会。2007年11月,成功举办“客家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年8月举办“客家民居与聚落暨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理论学术研讨会”。2009年,客家研究中心接受广东省河源市委托,在课题研究、联络海内外专家学者到河源考察、举办小型研讨会和筹办2010年第23届世客会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供智力支持。
  2、与赣州市委宣传部、市方志办、市社联、市教育局、市图书馆、市客家联谊会、市博物馆、市电视台、赣南日报等单位和有关县市联合举办区域性客家学术交流会20余次。
  3、积极参加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交流。2006年11月12—14日,罗勇教授、钟俊昆教授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2006年10月27-30日,周建新博士、陈文红副教授等一行参加“江西省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学学会年会”。2006年11月22-25日,周建新博士赴广州中山大学参加“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迎接2008年国际人类学和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2006年11月30-12月7日,周建新博士应台湾中央大学邀请,赴台参加“2006族群、历史与文化亚洲联合论坛”。2006年12月14-16日,罗勇、钟俊昆教授赴深圳参加由教育部重点文科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和深圳市文联主办的研讨会。2007年5月10-12日罗勇赴韩国参加“中国地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07年10月3日-9日,周建新博士应邀赴台湾交通大学参加“客家地方社会比较研究研讨会”。2009年3月20日-22日,罗勇、林晓平和陈文红参加在台湾圆山饭店举行的“第三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2009年3月19日-25日,应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日本)的邀请,周建新博士前往日本大阪参加“东亚的近代化思考”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年7月27-31日,罗勇教授、林晓平教授和周琍博士参加以“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为主题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IUAES)第十六届世界大会。2009年8月23日,罗勇教授、助理研究员吴良生参加在内蒙古大学召开的第八届人类学高级论坛。2009年9月25日-28日,周建新博士前往香港参加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主办的“历史建构与地方社会:第二届历史人类学视野学术研讨会”。10月22-24日,陈文红副教授和温春香博士应邀参加“2009年全国畲族文化研讨会”。10月28-29日,温春香博士前往参加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宋明以来的谱牒编篡与地域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11月11日-16日,周建新博士往新加坡参加“第三届族群、历史与文化亚洲联合论坛——华人族群关系与区域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通过学术交流,及时了解了学术前沿信息,也大大扩展了我校的知誉度。
   4、接待来访的境内外学者,加强联系与合作。如新加坡应和会馆文教主任陈波生先生、法国远东学院劳格文院士、日本东京都立大学渡边欣雄教授、河合洋尚博士、小林宏至博士、广岛大学饭岛典子教授、韩国大田大学校文智成教授、英国利兹大学潘维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刘义章教授、谭伟伦教授、何培斌教授、台湾师大中文系陈世雄教授、台湾师大地理系潘朝阳教授、台湾交通大学庄英章教授、台湾中央大学江明修教授、台湾清华大学张维安教授、台湾元智大学刘阿荣教授、台湾暨南国际大学徐泓教授、中研院刘石吉教授、屏东教育大学刘明宗教授等。同时还接待了国内数十所大学的专家学者。如中国社科院曾业英研究员、叶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万建中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王东教授、福建师范大学谢重光教授、中山大学陈春声教授、周大鸣教授、刘晓春博士、上海交通大学曹树基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钱杭教授、广西民族大学徐杰舜教授、华南理工大学谭元亨教授、厦门大学饶伟新博士、汕头大学严修鸿博士、郑州大学陈隆文博士等。通过接待来访的专家学者,有力地促进了客家研究中心与海内外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之间的沟通与合作。2006年7月接待了由著名人类学家庄英章教授带领的台湾交通大学客家文化学院赣南客家乡村考察团,并与该校建立了初步的合作关系。2006年12月19日,与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合作设立的第一个“田野考察点”在瑞金市九堡镇密溪村正式挂牌。
  5、积极开展田野调查活动。先后奔赴赣南十八个客家县市区及江西省吉安、万安、遂川、修水、万载、铜鼓,外省如福建长汀、连城、广东梅州等地考察客家民俗、民居文化,并撰写了大量的田野考察报告。
  6、通过学术交流和田野考察以及通过多种途径购置了一批客家学图书资料,计有新老方志、家谱族谱及其它图书2800余册,建立和丰富了客家研究资料库。
  7、依托赣南师范学院局域网设置了基地网页,对外宣传中心的学术方向、学术力量和学术成果,发布有关学术新闻,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同。同时印制了基地的宣传图册,扩大信息交流,使之成为有一定实力与突出特色的客家学信息交流中心。
  (四)积极开展咨询服务,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结合江西省特别是赣州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规划,客家研究中心充分利用自身的学术优势、资料信息优势,积极开展咨询服务,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4年11月,客家研究中心成功承办了第19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赣州与客家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客家音乐与舞蹈研究所还承担大会开幕式《原乡情》、闭幕式《采茶神韵》文艺晚会的策划与编导工作。客家研究中心的出色工作获得了各界的肯定,被赣州市委、赣州市政府评为“世界客属第19届恳亲大会暨中国(赣州)客家文化节组织服务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12月,客家研究中心主任罗勇教授、兼职研究员刘劲峰等受聘为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走遍中国:走进赣州》专题片学术顾问,并派专门史研究生协助实际拍摄工作。该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得到广泛好评。
  客家研究中心先后完成了《赣州市红色旅游和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的可行性论证报告》,《赣州杨仙岭风水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 《定南县新农村建设规划》。罗勇教授被聘为赣州市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赣州市旅游总体规划评审组成员,参与制定赣州城市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及多个县市地方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为地方城市和文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此外罗勇教授当选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客家研究所所长、赣州客家联谊会副秘书长兼学术部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钟俊昆教授被聘为赣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周建新博士被聘为中国民族服饰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博物馆学会服装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西省社会学会常务理事。客家研究中心还长期配合《赣南日报》、《赣州晚报》《赣南广播电视报》等报刊开设客家文化专栏节目,参与地方文化建设。
  (五)积极推进基地自身建设,深化科研体制改革
  1、加强中心基本建设。学校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基地建设,使客家研究中心的硬件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
  2、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先后制订了科研奖励条例、项目管理制度、成果管理制度、专兼职人员聘用制度、中心管理办法、中心主任岗位职责、专职秘书及资料员岗位职责、中心图书阅览外借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文件制度10余项,完善了各项工作机制。
  3、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客家研究中心先后制定了2004—2006年发展规划、“十一五”发展规划,同时做好年度计划与总结工作。
  4、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组建学术创新团队。学校科研处转发《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中心科研奖励条例》,对校内外专兼职人员相关客家研究成果,凡第一署名人为客家研究中心的,实行上浮20%的科研津贴奖励。学校科研处、学科办对客家学研究课题申报、学科点建设进行重点扶持与倾斜。还通过设置客家学方向重点课题,有关院系组建研究团队集体申报立项,然后分解为若干子课题分头研究,最后整合成果完成课题。既分工又合作,有利于培养学术创新团队,打造我院科研品牌。

    三、客家研究中心近年来获得的荣誉

客家研究中心因此多次获得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多次表彰。

2004年12月,被赣州市委、赣州市政府评为“世界客属第19届恳亲大会暨中国(赣州)客家文化节组织服务工作先进集体”;

2006年10月,获江西省教育厅颁布的“首批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评估优秀单位”;

    2007年9月,被江西省人事厅、教育厅授予“江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TOP

对赣南客家研究中心向往中

TOP

回复 2# 的帖子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TOP

回复 3# 的帖子

正在努力准备中

TOP

回复 4# 的帖子

你要是个男的话 哈哈 我可以考虑让你做我同门师弟 ~~给我们林家弟子招纳个男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