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系列版(一) 各民族组织民俗

系列版(一) 各民族组织民俗

早安!各位!嘻嘻,
本版块将推出系列主题活动,方便喜欢民俗学的各位查找资料,方便学习。
今天“上镜”的是关于各民族组织民俗
1、鄂温克族社会组织民俗
大部分鄂温克人以放牧为生,其余从事农耕。驯鹿曾是鄂温克人唯一的交通工具,被誉为“森林之舟”。 鄂温克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尚保有氏族外婚及姑舅表婚的特点,婚姻只能在不同氏族之间进行,同一氏族内禁止通婚。他们也与蒙古、鄂伦春、达斡尔等族通婚。在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人中尚保有“逃婚”习俗,互恋的青年男女决定结婚日期后,女方乘黑夜逃至男方所塔的“撮罗子蟹里,由候在此处的老妇把姑娘八根小辫改梳成两根,即成为合法的婚姻。人死后,以前曾行天葬(即风葬),后因受邻近兄弟民族的影响,多改土葬。 鄂温克族的日常生活中,桦皮占有一定的位置,可称之为“桦皮文化”。其打猎、捕鱼、挤奶用的制品很多都是用桦皮制作的。餐具、酿酒具、容器、住房“撮罗子”、篱笆、皮般。甚至人死后裹尸都用桦皮制作。除此外,鄂温克族许多服饰也是用桦皮做的。象桦树皮帽、桦树皮鞋等十分广泛。各种桦树皮制品,尤其是桦树皮容器,除了轻便实用外,还配有花纹图案装饰。一般妇女从七八岁开始学习世代相传的雕刻、压印、绘画、拼贴等手艺,逐步产生了钻研技艺的热情,对器皿用具进行美术创作。图样多源于生产、生活之中,有花草、树木、山峰、虫鱼、石崖等模仿自然构图,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鄂温克族人不但勤劳、勇敢、纯朴、爽快,而且具有诚实的美德。在鄂温克族猎人和牧人中,不知道什么叫偷窃。猎人和牧民在森林和草原上设有仓库,存食品、衣物、工具等,从不上锁,如果有人途中断粮、缺衣,可以到任何二个仓库去取。鄂温克族讲究礼节,非常好客。年轻人见到长辈,要施礼问安和敬烟。最通常的礼节是屈膝、侧身、拱手作揖。家中来了客人被认为是喜事,牧区对客人敬以奶茶,猎区则以鹿或犴的胸口肉以及驯鹿奶待客。节日主要有祭敖包、阴历年和“米阔勒”节等。祭敖包时要宰牛、羊作祭品,祈求人畜平安。每次敖包会上还要举行赛马、摔跤等活动。“米阔勒”节是生产节日,每年夏历五月二十二日举行,这一天要给马烙印、剪鬃、去势、除坏牙,给羊剪耳记号等,并举行宴会。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2、满族的社会组织民俗
   满族是一个历经久远的朝代,其民俗文化也是昌盛的顶端,起社会组织民俗最突出的是八旗制度
   早在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起兵时,其兵将主要由建州女真各部及本亲族的青壮人丁组成。当时的军事组织是原女真族各家族协作的狩猎组织“牛录”①。1601年 ,由佛阿拉城组成了以黄、蓝、红、白四旗为标志的军民一体的组织,扩大为每300丁为一个牛录,由牛录额真为官。随着统一女真、征服蒙古各部的战争扩大,兵员不断扩充,在1615年,于赫图阿拉城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整编,在原有四色旗之外,又增加了镶黄、镶蓝、镶白、镶红四色旗,共合八旗,成为有清一代的军民一体的制度。八旗制度使满族所有家族的男丁战时为兵,平时为民,八旗总管军事、政务、生产、经济、司法,把原有的亲族制度置于八旗统管之下。从此,满洲八旗的旗民家族,都有了八旗归属。每300男丁为一牛录,5牛录组成一个“甲喇”,5甲喇组织一个“固山”,固山就是“旗”。平时,男丁及其亲族从事生产,仍发挥其家族的职能。1621年,新宾境内八旗官兵达到10万余人。当年,努尔哈赤迁都辽阳(东京),赫图阿拉城留守54牛录,162000兵。另派2万余兵驻防境内西北、西南、西等路。清入关后,对兴京地区加强管理,到清代末年,新宾境内满族人口14万多人,绝大多数为农耕民,只有少数在衙署当差,披甲兵丁已很少,但仍旧隶属八旗旗民。
  到目前为止,清王朝的发祥地新宾永陵还保留着好多满族的风俗风情,就连商业的小店也是仿古的建筑。很是有一番情趣。


  偶声明,声响同志也是满族人,而且老家就在新宾,如果谁想去玩,叫上我,免费带路!吃的便宜、住的便宜哈哈!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