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史部之竹书纪年

史部之竹书纪年

史部之竹书纪年


郑任钊

 发布时间: 2008-11-10 05:52 来源:光明日报



  《竹书纪年》,战国时魏国的史书,是现今所知中国史学最早的一部具有通史性质的编年体史书。该书原称《纪年》,亦称《古文纪年》、《汲冢纪年》等,北魏郦道元注《水经》引该书时以“纪年”与“竹书”连用,方有《竹书纪年》之称。

  西晋太康二年(281年,或说咸宁五年、太康元年),汲郡汲县(今河南卫辉西南)人不准盗掘当地古墓,得以战国古文字书写的竹简数十车。后经荀勖、和峤、束皙、卫恒和杜预等人整理和研究,得书16种、75篇,其中《纪年》13篇,是较为完整的一种,亦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历史文献。

  《竹书纪年》内容,上起传说时代,下迄战国后期,按年编次,周平王东迁后用晋国纪年,三家分晋后用魏国纪年。书中有不少史事的记载与传统说法大异,如“益干启位,启杀之”、“太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共伯和干王位”等。但亦有些记载与甲骨文和金文相符。

  至宋代,《竹书纪年》再度亡佚。今天所见的《竹书纪年》有两种:一种被称为《今本竹书纪年》,是明代以后出现的二卷本,此本多认为是伪作;另一种被称为《古本竹书纪年》,是清代以来的学者从古书中辑收《竹书纪年》的各种引文而成的辑本,先后有朱右曾《汲冢纪年存真》,王国维《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范祥雍《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及方诗铭、王修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等。 (郑任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