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第四分会场 | 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理论研究(1)(2)(3)(4)

第四分会场 | 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理论研究(1)(2)(3)(4)

10月29日 会议日程:
08:30-10:00
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理论研究( 1)
召集人: 宣炳善
施爱东: 五十步笑百步:历史与传说的关系——以长辛店地名传说为例
梁家胜: 再论民间叙事是一种生活方式——以杨家将传说为例
舒 燕: 语境化与民间传说的跨文化传播
陈祖英: 1937-1949 中国传说研究述评
苏永前: 真实与建构:神话历史的两种向度
王治国: “ 一带一路” 倡议下《玛纳斯》史诗翻译传播的话语阐释
——从《 <玛纳斯>翻译传播研究》谈起

10:30-12:00
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理论研究( 2)
召集人: 彭伟文
王全宝:《民间文学大系》的吸纳编撰原则刍议
黄清喜: “ 毛衣女” 故事源头叙事研究
李小玲: 从传统到当下:对“ 白话文学” 概念的再认识
潘 萍: “ 水碓之声” :口承文艺的魅力
高志明: 民间文学的历史作用、当代困境和价值重估
黄若然: 口头叙事的重复结构

13:30-15:30
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理论研究( 3)
召集人: 刘文江
陈连山: 民俗学是一门可以安身立命的学问
李玉涵: 试论民俗学学科经典著作导读的编写及其意义
张 磊: 生活中的人:民俗学学科转型与社会工作的跨学科对话
彭伟文: 社会的民俗、历史民俗学与社会史
宣炳善: 从民俗事象研究转向生活事件研究的方法转换
李向振: 通过民俗:从生活到意义的摆渡
——当代民俗学研究的日常生活转向
李 牧: 被遗忘的声音:关于听觉民俗学的构想

22
16:00-18:00
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理论研究( 4)
召集人: 陈连山
吴晓玲: 发生·传播·目的:民间文学理论研究三个维度的不同意见比较
陈嘉音: 社会学视域下的文化解读:段子与川柳比较研究
宋 康: 清代宫廷戏曲文学研究
刘文江: “ 退让的锦囊” ——现代性之中的谣言
张一帆: 民俗学田野作业的选点与进入
周争艳: 国内表演理论研究述评
孔 军: 个人叙事、集体叙事与知识生产
——传承人口述史的叙事形态与实践结果研究

TOP

本日议程稍有调整,首先发言的是陈连山老师,题目为《民俗学是一门可以安身立命的学问》。

一、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的不同价值取向
学术应该有自己的价值诉求,有自己的终极关怀。如果只为求真,那只能满足我们的一点好奇心,很可能与社会发展无关,与人生目的无关。那是不能成为安身立命的学问的。
二、四种价值取向的民俗学
1、革命的民间文学研究及其造成的学术危机
2、早期启蒙主义的民间文学研究
3、民族主义的民俗学研究
4、基于自由平等的民俗学研究
新的价值取向将极大地影响到民俗学的发展:
首先,“眼光向下的”精英主义的立场将被抛弃,而代之以自由平等的对话立场;
其次,旧民俗学关注民族共同民俗形式的倾向将逐步丧失其在学术研究中的核心地位,自由主义民俗学将更加关注地方社群、小集体、甚至个人的文化生活方式;
第三,我们将超越雅俗之争。

TOP

本场讨论吸引了不少代表前来旁听~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施爱东老师发言题目临时调整,探讨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保护”等同于民间文艺作品的著作权的“保护”吗?

回顾世界范围内非遗保护和民间文艺著作权保护的发展历程:弱小国家保护自身文化的策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版权组织的分道扬镳

多民族国家倡导民间文艺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危险性:可能导致民族分裂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梁家胜: 《再论民间叙事是一种生活方式——以杨家将传说为例》
摘 要: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具有生动的故事性,换言之,他们的日常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叙事生活。包括民间叙事在内的一切民俗事象都是在日常生活的维度和层面上生发、运作的。民间叙事必须以生活为终极指归,而生活又为民间叙事提供了天然场域,二者形成一种互为表里、不可分割的互融共生关系。民间叙事在全方位的观照和审视中,其质性是生活的、文化的而非纯粹文学的;其蕴涵是情感的、心理的而非纯粹审美的。而民间叙事的生活属性最重要的两个表征:一是运用口头语言;二是体现出鲜明的地方性。

关键词:民间叙事;生活方式;杨家将传说

TOP

舒 燕: 《语境化与民间传说的跨文化传播》
摘 要:近年来,学界对“语境化”这一概念的界定与运用受到跨文化传播学、社会语言学以及民俗学等多学科的影响。霍尔(Edward T•Hall)的跨文化传播理论将语境化理解为对纷繁多样的信息进行编码和解读的动态过程。与霍尔的宏观表述不同,以约翰•甘伯兹(John J.Gumperz)为代表的互动社会语言学家从微观层面,对人际交流中的会话策略进行分析,提出了“语境化线索”(contextualization cues)概念,认为话语分析研究的基本假设是会话人对会话的内容和风格有一种固定的预设,这种预设会影响人们对会话的理解,语境化线索的价值即“体现于交谈者心照不宣的理解之中 。”与甘伯兹的理论异曲同工,理查德•鲍曼(Richard Bauman)的表演理论则十分关注人类口头艺术中的“话语”问题。鲍曼所用的“话语”一词,“指的是交流性的实践(communicative practice)”。其关注的核心“是作为话语实践的言说(speaking),而不是作为形式系统的语言。”上述理论对于理解民间传说的特质,以及将“语境化”作为一种策略运用于民间传说的跨文化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与民间故事不同,民间传说具有鲜明的地方化特征。传说的内容与形式和地方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中国各地蕴藏着数量丰富的传说,了解地方传说,是认识民间社会和百姓思想的重要途径。

原生态环境下的传说作为一种口头艺术,是一种自带语境的讲述活动。当这些传说被记录下来变成文字之后,就不可避免地脱离了原来的语境,成为“去语境化”的文本。在跨文化传播中,第二语言学习者对于目的语传说文本的理解,往往受限于文本的语言形式和表层含义。为此,教师和教材编写者需要将“语境化”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引导学习者将文本“还原”到特定语境中去,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目的语文化,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深层交流。
—————————————————————————————————————————————————————
问题意识:现代社会中如何发挥民间口头叙事在教育教学中国的作用?
主要内容:
1.语境化研究概述:
跨文化传播理论对语境化的描述(爱德华·霍尔);
社会语言学家提出的语境化线索及其意义(会话人对会话的内容和风格有着固定一致的预设,在互动中产生,形成了社会规约);
戴尔海默斯的交流民族志;
理查德鲍曼的表演理论
2.传说研究概述:
柳田国男的传说论
3.民间传说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TOP

陈祖英:《1937-1949中国传说研究述评》
摘 要:在战火硝烟,生活条件极其困苦的环境下,学者和文艺工作者在不同的政治环境和学术理念下,对传说进行了迥异于前期的搜集和研究工作。搜集方面,出现了有计划有组织的搜集,但解放区将传说视为革命宣传的工具,侧重传说的文学性质。国统区将传说视为少数民族生活的组成部分,偏向传说的生活属性。研究方面,既有以传统考据为主的传说研究和借鉴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从事的研究,也有将传统考据与人类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方法结合起来的综合研究。

关键词:1937-1949;中国传说研究;研究方法;学术史
—————————————————————————————————
成就:
传说采录方面:解放区、国统区;
研究方法方面:中国传统考据学;西方文化人类学;中西学综合运用
小结:
认识到传说的生活属性;研究路径多元化;传说作为革命工具或其他学科资料

TOP

苏永前: 《真实与建构:神话历史的两种向度》
摘 要:随着后现代史学的兴起,神话与历史之间的关联再度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不同于古典时期对于神话、历史的二元划分,后现代语境下的“神话历史”概念,在强调两个范畴之间通约性的前提下,试图提出一种全新的神话观和历史观。从学术史来看,“神话历史”在实践中由于侧重点的不同而呈现出两种取向:一种是强调神话的“真实”特质,试图发掘神话背后的历史质素;一种是将神话和历史均视作一种“社会记忆”,强调两个范畴基于族群认同的“建构”性质。

关键词:神话;历史;文学人类学;社会记忆
——————————————————————
一、“神话”与“历史”研究回顾
以顾颉刚为中心
二、“历史”的多元面相
以海特怀登为中心
三、化历史为神话
以王明珂为中心
四、从神话中探寻历史
以叶舒宪为中心
五、反思和小结

TOP

王治国: “ 一带一路” 倡议下《玛纳斯》史诗翻译传播的话语阐释——从《 <玛纳斯>翻译传播研究》谈起
摘 要:围绕《玛纳斯》史诗翻译研究领域的一部最新力作——梁真惠博士《<玛纳斯>翻译传播研究》专著的出版,通过评介该书的内容特色与理论挖掘,文章探析了活态史诗《玛纳斯》沿线传播的现状概述、翻译策略、传播途径等多重视域,拓展了史诗翻译传播的跨学科话语空间。《玛纳斯》翻译的跨学科话语阐释对增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认同在沿线国家的模塑作用意义重大。

关键词:“一带一路”;《玛纳斯》;翻译传播;话语阐释

TOP

10:30~12:00 下半场改由漆凌云老师主持。

黄清喜: 《“ 毛衣女” 故事源头叙事研究》
摘 要:《毛衣女》为天鹅处女型故事,学界大多把它作为爱情故事基于分类体系的研究。然而,《毛衣女》作为爱情故事其实是很后的事,从干宝《毛衣女》原文可以分析出它是反映社会历史文化变迁的一项重大事件,这方面的研究需待加强。本文回到原文本身,从原文源头的关键词来解读文本,发现《毛衣女》表现为对母系氏族公社晚期复杂社会历史文化变迁过程中一项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

关键词:《毛衣女》原文;关键词;社会历史文化变迁;重大事件

TOP

王全宝:《民间文学大系》的吸纳编撰原则刍议
摘 要:确立其吸纳编撰的原则,本着:广、宽、全,注重三个拓展。第一个拓展就是从编撰原则上拓展:第二个拓展就是从民意文学概念本身的拓展:第三个拓展就是民间文学书系的文本价值的拓展。

关键词:三个拓展;编撰原则;《民间文学大系》

TOP

潘 萍: 《“水碓之声” :口承文艺的魅力》“
摘 要:“水碓之声”可以从文字、电视、广播、互联网等现代化工具中获取,在现代化工具的发展中,原汁原味的口承文艺的美妙及其面对面传播的重要性被忽视。文章在对鹰潭市渡坊村古水碓的实地调查基础上,从生活情境、特定地域、功能与乐趣等方面对渡坊村的“水碓之声”进行了分析,从而论证口承文艺面对面传播、身临其境体会的重要性。文章发现即使现代化的发展迅速,该区域与水碓有关的口承文艺,仍然以其独特的方式亲切地表现着人民的生活经历、感受、思想观念和艺术才华,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展现着其独特魅力,推动着社区的发展。

关键词:口承文艺;渡坊村;水碓

TOP

高志明:《 民间文学的历史作用、当代困境和价值重估》
摘 要:民间文学在中国漫长的以口耳相传为主的历史时期内,发挥过极为重要的作用,这包括对书面文学的重大贡献,在社会变革中的工具属性,以及生产生活知识、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文化信息的传播和承继的载体作用,可以说民间文学的存在事关族群认同。然而,近百年来,民间文学不断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冲击,尤其是近三十年来,经历了越来越严重的边缘化,传统意义上的民间文学遭遇了极大的困境,相应地民间文学研究也急需找到新的出路。民间文学的当代价值,建立在它继续以新的形式流布于新的载体的客观事实之上,它以更便利高效的传播速度继续为更多人所享有,并继续为中国文化的延续和对外传播提供资源和滋养。民间文学更高层次上的意义在于:对内,它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对外,它让我们更易于被理解。

关键词:民间文学;历史作用;当代困境;价值重估

TOP

黄若然:《 口头叙事的重复结构》
摘 要:无意识的原型、互文的再现、民间文学的口头性和表演性等诸多特征,造就了口头叙事的“重复律”。它包括同一文本和文本外部的母题重复,前者呈现为人物、事件、场景等相同情节,后者体现为互文性。在结构上,文本内的重复律包括平行、倒影、顶真三种模式,文本间的互文重复可分为历时的再现和共时的叠影。

关键词:口头文学;重复律;叙事;结构;母题

TOP

下午的会议上半场由兰州大学刘文江主持。

李玉涵: 《试论民俗学学科经典著作导读的编写及其意义》
摘 要:据调查,现有民俗学方面的论文集主要为以下几种:民俗学者个人论文集、某民俗学会或机构研究成果论文集、某论坛或会议论文集、个案研究论文集。目前民俗学领域缺乏较为系统性、权威性的专著导读或优秀论文集。系统性、权威性的民俗学专著导读或优秀论文集的编纂和出版一方面可以总结已有成果,有益于民俗学理论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民俗学学者和民俗学学习者,甚至社会大众加深对民俗学的了解,促进民俗学的教育与普及。

本文通过讨论编撰民俗学学科经典著作导读的意义,并系统讨论编撰人员的选择、编撰目的和原则、编撰成果的检验和推广等的有关问题,希望可以推动民俗学学科经典著作导读书籍的编写和出版,从而为民俗学学科发展建设服务。

关键词:民俗学;经典著作;导读;学科建设
——————————————————————
问题意识;
经典著作导读的意义;
编写原则、人员、全书架构设想、内容设置、成果推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