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知堂夜话,古俗今说:记北京大学民俗文化节开幕式暨首场讲座

知堂夜话,古俗今说:记北京大学民俗文化节开幕式暨首场讲座

知堂夜话,古俗今说:记北京大学民俗文化节开幕式暨首场讲座  

--------------------------------------------------------------------------------

北大新闻网 日期: 2008-11-18  信息来源: 新闻网记者 王捷

   


丰富多彩的民俗节日,细腻动人的民间传说,悠扬醇厚的山歌民谣……那是融在中华儿女血肉里的呼吸,是萦绕了千万年的民族气脉——这,就是中国民俗文化。 11月15日晚,北京大学民俗文化开幕式暨首场讲座“北京大学与民俗文化”在静园五院二层报告厅举行,吸引了一批喜爱民俗文化的同学前往参加。

距开场还有十分钟左右,主讲人北大中文系教授,著名文化人类学、民俗学、民间文艺学专家段宝林抵达会场。教授虽已满头白发,但精神矍铄,始终面带微笑,和蔼可亲。他坐在同学中间,向同学询问民俗学通选课的情况,并和民俗学会的同学讨论后期活动的开展。

段教授首先指出,今天的讲座题目其实应该是“北京大学与中国民俗文化”。他着重强调了“中国”二字,不仅因为北大是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发源地,而且在时代浪潮中,北大始终坚持中国民俗文化研究,其研究成果在全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民俗学在中国是一个新兴的科学,所以还没有普及,而大部分大学还没有这个专业。”

讲座主要介绍了中国现代民俗学产生及发展的历史,分析了民俗学在当今社会的研究价值。段教授介绍,民俗学的发展历尽曲折。五四运动时期,民俗学迎来了第一个发展高潮。许多北大学者致力于民俗学研究,并不断取得成果。但由于连年战争、时局动荡,民俗学逐渐衰落。解放后,民俗学仍未受到重视,几乎处于停顿状态。直到改革开放,民俗学研究迎来了第二个发展高潮。现在,民俗学的重要性正逐渐为国人所认识。段教授回忆起多年前,他曾经问一个理科学生为什么会选修民俗学,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中国民俗文化是中国人应该知道的。”

针对当前社会上怀疑民俗学的研究价值,片面认为民俗学重拾过去的封建迷信、乡下陋俗的偏见,段教授指出,民俗学是以事实为依据、注重实际调查的新学科。他说:“民间文化是文学与艺术的根基,任何国家均是如此。”例如收录民谣的《诗经•国风》,对中国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民俗学重视人民的思想感情,重视人民在社会中的作用,不断发掘人民的发现与创造。“民俗学很广泛,人民生活方式有多多,研究就有多多。”“写人民的历史”是对民俗学的生动概括。

段教授还提到,北大的传统是重视新学科,重视人民群众的发现与创造,不畏惧外界的不合理批评。他希望民俗学会成为推动全国、全世界民俗学研究的中心。他鼓励同学们:“要有志气、要有脊梁骨,不要爬行,不要有顾虑,不要有任何畏惧情绪。”他认为,学会大胆创新,坚持潜心研究,“一定会取得震惊世界的成果”。在互动时间里,教授与同学们讨论了少数民族语言、实地调查的方法以及美学在民俗学研究范畴的定义等问题。还有一位女生向段教授赠送了《山西会馆》一书,希望能对教授的研究有帮助。

讲座结束后,一位同学意犹未尽地感叹道,原以为民俗学是研究过去的科学,参加了讲座才明白民俗学与现代社会是如此贴近。作为北大人,在了解民俗学与北大的渊源后,更能体会到把民俗学与社会相结合,更好地促进民俗学发展的责任。

北京大学民俗文化节将持续到12月12日,期间还将举行民间美食展、剪纸艺术讲座、田野调查经验交流会、民歌演唱暨闭幕等活动。



编辑:文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