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樱井龙彦:《中国少数民族婚姻习俗》编者的话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樱井龙彦:《中国少数民族婚姻习俗》编者的话

《中国少数民族婚姻习俗》编者的话
樱井龙彦 文 陶雪迎 译



  请让我先来介绍一下这部大著的作者陶立璠先生及我邀请他来日本的缘由。那还是十五、六年前的事,当时我正在陶先生的母校——北京师范大学留学。在一次会议上见到了陶先生,那时的先生是文革结束后中国民俗学界朝气蓬勃的新锐,而当时的中国民俗学也正面临着各种求索和探知,年轻学子与他们的老师洋溢着无比的求知热情。彼时中国和海外的学术交流也悄然兴起,像我这样普普通通的一名留学生,也仅仅因为是个外国人就得到了格外重视。带着一份感恩怀旧的心,促使我邀请陶先生作为访问学者来日。

  陶先生1938年出生于中国甘肃省兰州市。1965年从北师大毕业后任教于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现为中文系教授、民俗研究文化中心主任及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的副秘书长。1996年10月至1997年9月作为名古屋大学国际开发研究科的客座研究员来日,从事宗教礼仪和民间信仰之中日比较方面的研究。

  陶先生的研究领域是民俗学、宗教学和民间文学等。在这些领域先生著述颇丰。如1987年出版的《民俗学概论》(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出版),对当时中国民俗学的理论框架的构筑、今后的研究方向等都提供了构想。这部书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很高的赞誉并多次再版。最近这部《中国民俗学概论》被译成日语由日本勉诚社出版了。这部书是八十年代中国民俗学初创时期(中国民俗学会成立于1983年)的代表作,能将其介绍到日本也是我的荣幸。

  作为“开发.文化丛书”之一的本书,是一部多民族国家中介绍少数民族婚俗概略和特征的著作,正如陶先生在前言中提到的,婚姻习俗是一种“文化的综合现象”,在每种习俗背后,都反映着社会组织、家庭制度、亲权、财产权等诸多权利问题,它因为受到集团社会中的男女地位和性关系等社会契约关系的制约,从而形成多样性的一种文化现象,又有着更加错综复杂的交集,进而影响到婚姻观念的形成和形态。婚俗可以说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的世界观。因此在记述婚俗时,不仅要注重其各种文化要素间的关联,还要从一个民族的文化史上发现更多的问题要点。

  这本书从体裁上讲不完全是一本纯理论的学术著作,作者通过丰富的民俗志资料和独自的田野作业,从文化相对性的视点,描绘了传统与现代的变迁。不过从外国读者的视角来看,也许会稍许感觉到本书受到了摩根的“古代社会”(1877年)中所讲述的,从进化论的角度描述的亲族、婚姻体系的影响。但是我们有必要了解到作为古典马克思主义,摩根理论在当今中国学术界的地位。

  如先生所言,写这样的概论,面临着诸多困难,而且不是随便谁都可以写的。一位潜心研究的专家,要把他的知识和见解以随笔的形式写出来,介绍给非专业人士,这不仅需要渊博的学识,还要有深厚的笔力才能做到。所谓冰山一角,海面之下其实有巨大的冰体支撑。优秀的概论,其作者必拥有博大的知识和理论。无需置疑,陶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学者。

  本书既然有这么高的价值,就应该出版日文译本的。但是因为我作为编者存了一点私心,想把它作为我与陶先生在日本做客座研究员期间的共同研究成果的一部分来发表。再加上翻译成日文要花费不少时间,这样就错过了时机。不过,既然陶先生希望本书的日译本面试,我想一定会让其成为现实的。

  

樱井龙彦

  1997年6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