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在线讨论】研讨主题:岁时节日与仪礼

【在线讨论】研讨主题:岁时节日与仪礼

年会研讨主题:岁时节日与仪礼

话题主持人:姚美云(处之泰然是为和),王学义
[卞利]明清以来徽州的婚姻礼俗初探

•[陈立立 贺梅开]民俗隐含解开历史谜团线索

•[傅功振 李之馨]关于春节文化内涵及其走向的思考

[韩雷]媒妁身份的人类学解读

[黄汉忠]漫谈元宵“张灯”与“添丁”民俗

•[李淑环 洪伟]中国回族对端午文化的吸收与丰富

•[刘其印]漫话清明节

•[刘晓峰]重阳节在日本


[田彬华 华明玲]仓山大乐和土门社火锣鼓的音声形态与文化显现


[伍隆宣]八连丧葬习俗谈薮

•[萧放]城市节日与城市文化空间的营造

•[邢莉]民族民间节日的价值体系及保护原则

•[宣炳善]浙江武义、东阳七夕节的北斗七星崇拜及其道教文化传统

•[杨秀]关于节日重建的几点思考
•[张勃]我国岁时民俗文献的书写传统及其成因分析

(汇总者:唐茜)
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添丁”民俗在潮汕地区的很多节日或集体活动中都有体现。

TOP

我是人生仪礼的版主啊。。。痛心啊!!!这个版块是谁在做啊?
明天看篇节日与仪礼的论文,讨论一下。。
一定让这个版块活跃起来!!!

TOP

春儿 咱俩都被收到信仰里去了 ,恩 这个咱们也要让他热闹起来  努力努力

TOP

加油!

TOP

回复 2# 的帖子

[黄汉忠]漫谈元宵“张灯”与“添丁”民俗就是说这个吧,貌似在很多地方都有借用“灯”和“丁”谐音来举行求子的仪式。有时还会附加感谢神灵,答谢后希望继续能得到神灵的保佑,以期望延续香火。

TOP

回复 6# 的帖子

   这是本站“民俗与民俗学”栏目中“人生仪礼”对求子习俗的定义:“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使得中国社会对求子习俗颇为重视,求子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婚后不孕的夫妇为了达到怀孕的目的而进行向神祈祷、实行巫术等仪式的民俗。”
   “婚后不孕”的表述是不准确的。实际上求子习俗的原因是“婚后未孕或希望再孕的夫妇”,对集体而言,求子(丁)的民俗角色是代表乡里、社区的理事会;对家庭而言,求子的民俗角色主要是家庭主妇(夫妻双方的母亲)以及夫妻双方。
    汕尾民间主要有如下几种求子习俗。
    到宫庙祈求神明赐丁是汕尾民间社会最普遍的一种求子方式。汕尾地区除了正规的佛教寺院外,几乎每个乡村、社区都有自己的宫庙,而社区主神都有主管辖区人口繁衍的功能,尤其是女性主神或陪神都有管辖生育的功能,福德老爷(土地爷、伯公)、北帝(玄天上帝)、三山国王(王爷公与王爷奶)、观音、妈祖、注生娘娘、千金妈祖、花公花婆、金花夫人等等。很多家庭是由家庭主妇(男方母亲)充当求孙的民俗角色,部分家庭由夫妻双方充当求子的民俗角色。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择日如初一、十五等,祈求子孙者直接到社区主神庙或附近比较灵验的宫庙拜神、许愿、求丁。
   利用神生(神诞)演戏酬神祈子。有的家庭或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为求一男丁,捐资一台戏酬神,而地方戏剧开演时的“仙姬送子”仪式中的“接子”人角色就由捐资的家人充当。有时,酬神戏的“仙姬送子”对象是乡里、社区的理事会,那么,理事会主事代表整个乡里、社区“接子”后将其放在宫庙或公厅(祀堂)的祭桌前,供求子孙者跪拜后触摸或抱在怀里,达到“接触”目的,这也是一种巫术求子方法。另一种求丁方法是,在喜题丁口钱时,当年或预计年内要添丁(包括娶新妇或已取新妇未出丁者)的家庭,在现有丁口数的基础上,增加一、二丁口,如现有家里人口4人(其中1人为新娘),那么喜题丁口钱上榜的丁口数是5人,其中就意味要添丁:一为新娘,二为未出生的新成员。
   在岁时节日的神圣时间求子。最典型的就是正月半(元宵节)的各种求子习俗,七月初七向花婆求子,八月半(中秋节)向月娘求子,冬节“垫冬”的隐喻等等。
   在祭拜祖宗时向祖灵祈求添丁,家族人口繁衍生息。
   在传统婚礼中祈子。首先是在汕尾传统婚礼中牵新娘的“好命妈”必须是丈夫健在,生有“五男二女好命生”者为佳,通过新娘与其接触,达到多子多孙的巫术目的。出嫁时,由娘家带来的嫁妆中,也有很多“象征性”的人或物品,嫁妆中的“面盆”(象征“临盆”),瓯船渔民新娘嫁妆中的由送嫁舅携带的“茶壶”(因形似男性生殖器,故代表男丁),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等等;随行的“送嫁舅”与“送嫁姨”,(童男童女,象征“男女丁”);各种“添丁”的口彩。
   因此,求子习俗可否表述为“婚后未孕或再孕的夫妇为了达到怀孕的目的而由其家人或夫妻双方向神明祈祷、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实行巫术等仪式的民俗。”
   请批评指正!

[ 本帖最后由 黄汉忠 于 2010-11-14 23:13 编辑 ]

TOP

回复 7# 的帖子

小辈我有些问题想和您交流下
在岁时节日的神圣时间求子去不分节日的特质而附带去求子,如八月半(中秋节)向月娘求子,是否意味着民众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活动去求子,这种风气的原因是什么?现如今又有多少求子仪式还在民众中普遍?     至于求子仪式的定义,仪式的对象不一定是神明吧,也有生殖崇拜类的象征图腾或物

TOP

“婚后未孕或再孕的夫妇为了达到怀孕的目的而由其家人或夫妻双方向神明祈祷、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实行巫术等仪式的民俗。”
中国重男轻女的风气还是很浓厚,如今的计划生育制定一方面在淡化男女的观念,一方面也加强了这个观念。具体的比例我还没有看到相关研究。
是否在定义中加入“男孩”这个因素呢?虽然也有其他的为“怀孕”(不管性别)的。

TOP

回复 9# 的帖子

强调“男孩”似乎只是这种仪式的特征,加入与否就期望作者本人来给你互动了

TOP

[韩雷]媒妁身份的人类学解读 ,谈到媒人的身份存在境遇加强了咱们对婚俗的承载体——人的关注,新娘对媒人的那种爱恨交织的情感的确存在,那婚俗中的其他人是否也有呢(如新郎,新郎的家人,新娘的家人等),如果有,又会对媒妁的身份认识有什么影响?

TOP

回复 10# 的帖子

在下聘时求子习俗。女方收取聘礼后,回男方“原朝”(美人蕉)、“三贵子”(俗称“草头香”,学名“莎草”,根部结子为“香附”)带回家种植,象征女方与男方结为“草头夫妻”并将会给婆家带去很多子孙。

TOP

回复 9# 的帖子

一般而言,不孕不育夫妇对求子的性别没有迫切的要求,其他人以求男丁为主要目的,这也说明汕尾人普遍对子嗣是非常重视的,过去如此,现在也一样。因此,在民间社会实行生育一孩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执行时难度较大。

TOP

回复 13# 的帖子

由此引申的题外话是:如果政府有关部门在制订涉及民生的政策时,多与中国民俗学会沟通沟通,那么很多社会矛盾或许就在民间理事会等社会团体与组织的努力下得以调解。

TOP

引用:
原帖由 处之泰然是为和 于 2010-11-15 22:55 发表
强调“男孩”似乎只是这种仪式的特征,加入与否就期望作者本人来给你互动了
呵呵,只是说出一个现象而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