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女研究生之死

女研究生之死

女研究生之死  

光明网 刊发时间:2009-12-25 07:13:57 文摘报



  杨元元,湖北宜昌人,父亲去世时她6岁,弟弟不满4岁,母亲将姐弟拉扯成人。1998年,杨元元考取武汉大学,2000年,弟弟也考取该校。因所在工厂搬迁,孩子读书,无钱购房的母亲只得与女儿同住武大。今年,杨元元又考取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并带母亲到沪求学,11月26日自杀。

  心理咨询专家认为,杨元元自杀可能与精神抑郁有关。




  11月3日,杨元元30岁生日。清早起床,母亲望瑞玲送出了生日礼物,她为女儿唱起生日歌。杨元元没反应,没有喜悦。这一天,她甚至没犒劳自己多吃一只鸡蛋。她一生中,从未开过一次生日聚会。

早年丧父,携母求学

  杨元元出生时,父亲为她取了名字,希望她长大后挣大钱。望瑞玲称,丈夫是上世纪60年代北京化工大学毕业,一直是儿女的榜样。1986年3月,丈夫因肝病去世,留给望瑞玲的只有6岁大的女儿杨元元和4岁大的儿子杨平平。

  望瑞玲在湖北的一家军工厂里当过车工,也看过大门。两个孩子成绩不错,1998年,杨元元考取武汉大学经济学系,两年后杨平平也考取了武大环境科学专业。

  杨元元上大三时,望瑞玲所在工厂计划将职工居住区迁至宜昌市区,所有工人需要赎买房子。望瑞玲没钱,她在厂里办了内退,去了武汉,与女儿同住学生宿舍。

  最初,武大无法接受望瑞玲长期借宿学生宿舍,后来杨元元提出申请,介绍了家庭情况。不久,望瑞玲在另一个寝室拥有了铺位。

  同班同学李某和卢某回忆,本科期间,元元腼腆、内向,没谈过恋爱。进入大学前,杨元元梦想当个老板,挣好多好多钱,所以选了经济专业。望瑞玲说,后来,杨元元发现,没有资本基础,几乎实现不了老板梦,索性跨院学起了法学,“她说,今后要给穷人维护正义”。

毕业欠贷,求职受挫

  临近毕业,因无力偿还助学贷款,杨元元毕业证和学位证被学校扣留。杨平平说,没有两证,意味着姐姐很难找到一个“正经”工作。

  望瑞玲介绍,当时摆在女儿面前的选择有五个。最好的,杨元元考取了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不过自费生需要缴3万元学费,她不得不放弃。当时最稳定的工作是去湖北枝江县当公务员,望瑞玲说,“不用考,先到先选”。但这个选择遭到望瑞玲的强烈反对,“我一辈子都不想再回老家去,元元好不容易才考到武汉的。”另一个机会,西北大学向元元发来面试通知。杨元元买好了火车票,但望瑞玲担心女儿被骗,不让去。另外的选择,一个是到广西青州港经贸公司当文员,一个是到浙江义乌工厂当会计,母女两人认为不靠谱,未去。

生活困顿,工作漂泊

  毕业前,杨元元向往月薪3000元以上的工作,但始终没有获得这种机会。毕业后,杨元元第一份工作是在武汉现代英语培训中心当讲师。每月七八百元钱。工作后攒了5年钱,杨元元才还清本科助学贷款3970元,拿到了毕业证和学位证。

  杨元元觉得当讲师没前途,存不到钱,两年后放弃这个工作。

  从2004年9月,杨元元在武汉泰康人寿保险公司拉了一年保险。随后4年,望瑞玲介绍,杨元元工作愈加不稳定。她曾出几千元,和一些同学成立《花语》杂志社,办过“小记者培训班”。可杂志社和培训班很快不了了之,钱也赔了。

  本科同班同学卢某称,到2009年读硕,杨元元同班同学纷纷硕博毕业,在上海、北京等地金融业、大企业里混得有滋有味,“她从不和我们交往,想等自己混好了再说。”

上海求学,艰难租房

  望瑞玲小学学历,曾于上世纪70年代赴上海进修过5年船舶技工,望瑞玲常说她有“上海情结”。而女儿今年9月最终带着她到了上海。

  杨元元与母亲一起进出食堂,一同散步,同睡一张床。斜对门宿舍的女生说,杨元元没有朋友,也不主动与同学交往,“她和家长在一起,我们也不好意思去串门”。

  开学不久,同寝室同学搬走,把床位腾给了杨元元母亲望瑞玲。

  一切从11月21日发生了变化,校方开始禁止望瑞玲进入宿舍借住。

  从11月20日开始,母女俩忙着找房,最终与学校一体育老师商定一处校外房屋,每月450元,先交半年。450元,也是母女俩一个月伙食费,但母女俩必须等到23日下午才能拿到钥匙。

  中间的两天成了难题。21日,杨元元陪母亲夜宿宾馆,130元,望瑞玲感到心疼。22日晚,望瑞玲拒绝女儿陪住要求,并告诉女儿找到了每晚50元的住处,让杨元元放心。

  望瑞玲觉得不安全,最终没去。是夜,最低气温降至4℃,她在学校电影院与礼堂间徘徊。下半夜,一名工作人员实在看不下去,允许望瑞玲在电影院的坐椅上靠着休息到天亮。

  望瑞玲后来得知,那一夜,女儿彻夜无眠,她看着母亲的空铺位发愣,确定母亲舍不得花钱住旅店。第二天,杨元元找到妈妈,在操场上搂着妈妈,沉沉睡去。晚上,杨元元陪妈妈一起拿着钥匙看房。房里没有任何装饰,没有家具,没有床。杨元元返回学校,带来被褥垫子。两人把地拖干净后,在水泥地上睡了一夜。

半蹲自缢,争议频出

  11月26日,杨元元在盥洗室半蹲着自缢,而那个盥洗池距地面不足一米。同学说,只要有一丝生存欲,杨元元随时可以站起来重回生门。

  至今,望瑞玲仍坚持,造成杨元元的直接死因是学校领导和宿管员说过一些特别伤她自尊的话。

  从11月20日始,学校责令望瑞玲搬出宿舍。望瑞玲称,事发前几天,在她试图进楼时,24号楼宿舍管理员高华梅曾称她“乡下人”,并告知:如再违规进楼,就对杨元元不发毕业证。

  对于家属的指责,24号楼的同学也有疑问。“高华梅对同学们都很好,工作也认真。”一名同学为高华梅抱不平。另一个指控抛向了分管学生工作的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希平。望瑞玲称,11月22日,在解决住宿问题时,李希平曾当面对杨元元说过“没钱就不要读书”一类的话。

  杨元元的班主任吴志毅当时在场,他说没听过李说过那些话。宣传部部长彭东凯保证,他和李希平都是辅导员出身,绝不可能说那种话。

追求完美,或处抑郁

  望瑞玲透露,杨元元生前担忧毕业前景,曾表示毕业后想留校当辅导员。自杀前几天,杨元元曾对母亲提到武大校内的一些自杀事件,还有她当老师时一个小孩逃学自杀。望瑞玲回忆,11月25日下午吃饭时,女儿突然对她说:“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我学了那么多知识,也没见有什么改变。”

  “她是完美主义者,可能有压力。”弟弟杨平平说。

  找房时,杨元元曾告诉母亲:“我30岁了,你跟我不但没享到福,还受罪。”望瑞玲感觉杨元元压力过大,曾提议陪女儿去看心理医生,但被杨元元拒绝。

  12月13日,上海海事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董海涛老师说,杨元元自杀前有80%的可能处于抑郁症状态。如果能尽早疏导,就不会出事。因此,他倍感痛心。

  董海涛表示,杨元元有完美主义倾向,对自己的消极面非常关注,害怕别人对自己有负面评价,对自己要求苛刻。

  据多人描述,30岁的杨元元在临终前仍未等来她的第一场爱情。望瑞玲承认,自己也为女儿的婚事着急,但女儿在她面前表现得对男性没有一丝兴趣,她甚至连喜欢的男明星也没有。杨元元的姑妈曾帮她介绍男友,杨元元回说,未立业,没有成家的基础。

  杨元元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千万富翁在征婚,她告诉妈妈:“你看,不是大款就别找。”

  个子不高、相貌平平、性格内向、家庭贫寒,杨元元没能力打扮自己。望瑞玲说,女儿一辈子连最便宜的护手霜都没用过。

  杨元元生前最大的嗜好,除了游泳,就是翻来覆去地读《红楼梦》。杨平平说,姐姐喜欢读一切细腻的文字。

(《新京报》12.16 吴伟文)

TOP

死的真可惜

TOP

回复 2# 的帖子

一句老话,死都不怕,还怕活着麽。

TOP

引用:
原帖由 朱振华艺苑 于 2009-12-29 18:42 发表
一句老话,死都不怕,还怕活着麽。
我的态度:活着都不怕,还怕死吗?

TOP

唉,她走了,她母亲可咋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