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中国同龄的河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9-10-01 13:13:38

70年风雨征程,祖国母亲迎来了70华诞! 70年峥嵘岁月,河南非遗圈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是共和国的同龄人! 他们是新中国建设的参与者、见证者,更是中国非遗事业惊人巨变的亲历者,他们身上满载着新中国成长的时代印记。 部分与共和国同龄的河南非遗传承人 新中国成立70年,是一个大国蝶变发展的70年,也是一个个中国人奋斗拼搏的70年。在这70年中,河南非遗人谱写出了许许多多与国家共同成长的精彩故事。70年的风霜,70年的荣辱,7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就是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不仅肩负着延续传统文脉的使命,彰显着遗产实践能力的最高水平,还不断地将天才般的个性创造融入传承实践活动中,对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久传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共和国同龄的河南非遗传承人,不光见证着共和国的成长!更是河南非遗事业的中流砥柱,是河南非遗发展巨变的缩影。 从2001年昆曲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算起,2001年是中国“非遗”元年,到2019年已经是中国非遗的第19个年头。 2007年、2008年、2009年、2012年、2018年,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先后命名了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计3068人。

河南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27个人,其中民间文学1人,民间音乐12人传统舞蹈10人,传统戏剧49人,曲艺5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3人,传统美术13人,传统技艺15人,传统医药6人,民俗3人。而这其中,与共和国同岁的有11人,他们是: 心意六合拳代表性传承人买西山,麒麟舞代表性传承人宋长,目连戏(南乐目连戏)代表性传承人张占良,太极拳(陈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陈正雷,信阳民歌代表性传承人付大坤,窑洞营造技艺(地坑院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四虎,真不同洛阳水席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姚炎立,朱仙镇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任鹤林,心意六合拳代表性传承人李洳波,打铁花代表性传承人杨建军,中医正骨疗法(平乐郭氏正骨法)代表性传承人郭艳锦。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具有价值较高、内容丰富、分布广泛、跨地域分布项目较多、影响较大等特点,而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具有朴实、勤劳、单纯、坚强、努力、憨厚、稳等优点和特点。 本文精选河南省内与新中国同龄的11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介绍,展示我省丰厚的非遗资源和优秀的传承人风采,宣传展示非遗保护成果,向祖国70周年华诞献礼。 传承人:买西山 出生日期:1949年3月 项目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项目名称:心意六合拳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周口市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心意六合拳代表性传承人——买西山,8岁习武,13岁开始拜在心意六合拳名家买金奎门下,习得扎实全面的器械、套路、拳法。20岁带艺参军,坚持习练,练就钢筋铁骨。近年来,中国武术八段、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六合拳代表性传承人、现任周口市武协副主席、周口市心意六合拳协会会长、心意六合拳第九代传人买西山不断推广弘扬心意拳绝技,潜心钻研理论知识,悉心著书立说,以自己独有的方式,为心意六合拳的广泛传承做出了巨大努力。 传承人:宋长 出生日期:1949年4月 类别:传统舞蹈 项目名称:麒麟舞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兰考县 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麒麟舞代表性传承人——宋长,18岁正式拜师宋万生研习麒麟舞及民间游艺艺术,30岁出师,熟练掌握麒麟舞表演技艺、道具制作及其他民间艺术表演。3年自然灾害时期,兰考县很多人出外逃荒要饭,宋长动员本族热心麒麟舞者坚守家园,一边搞农业生产,一边练习麒麟舞。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麒麟舞被视为封建文化禁演,宋长与学友和徒弟们经常在夜间私下表演、切磋技艺,在一起研究麒麟舞,使这一珍贵的民间舞蹈艺术得以传承下来。宋长在麒麟舞的表演上技艺娴熟,动作干净利索,步法到位。在表演中能达到忘我境界——我即神兽“麒麟”,通过闪、转、腾、挪等动作,把麒麟的高大威猛、喜怒哀乐、惊疑、动静等性格,栩栩如生地展现给观众。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坚持收徒传艺,组织队员习练。他所生活的红庙镇成为名副其实的麒麟舞之乡;他也成为兰考县远近有名的麒麟舞专家,被群众誉为活麒麟。 传承人:张占良 出生日期:1949年6月 项目类别:传统戏剧 项目名称:目连戏(南乐目连戏)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南乐县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连戏(南乐目连戏)代表性传承人——张占良,受长辈们影响自幼耳濡目染,钟爱目连戏。60年代初期,受到当时社会破旧立新、破除封建迷信的影响,目连戏被列入封建迷信行列,演出受阻,再加上当时表演目连戏的老人们相继去世,目连戏的传承一度陷入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在这个青黄不接的紧要关头,13岁的张占良正式拜南乐目连戏第五代传人苏尚志为师,开始努力学习目连戏的唱腔、招式及“吃火”“锯解磨研”等表演绝技,并很快成了表演的中坚力量。六十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开始,目连戏演出再次遭受重创,张占良只有把对目连戏的喜爱深深地埋在心底。1984年,省民舞协会对我省民间文化进行普查,目连戏得以重见天日。为让优秀的戏曲文化在南乐开花结果,张占良积极克服场地、经费困难,让目连戏重新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和大力传播。目连戏属于民间艺术文化,没有剧本,没有曲谱,一切唱念全靠老人们的口口相传,张占良前后历时12年,几经修改和完善,终于让“目连戏”完整剧本得以呈现,为目连戏留下了珍贵的文字。2006年,南乐目连戏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2008年,张占良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在发掘、保护与传承目连戏的同时,他还长期致力于摸索研究大平调、豫剧等戏曲的编排导演,精于各种乐器、道具制作。特别是为戏曲《布衣巡抚魏允贞》制作的道具和布景获得了国家文化奖舞美制作银奖、河南省文华奖舞美制作金奖。 传承人:陈正雷 出生日期:1949年7月 项目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项目名称:太极拳(陈氏太极拳)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焦作市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太极拳(陈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陈正雷,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村人。陈氏十九世、太极拳第十一代嫡宗传人,中国武术最高段位九段,国家武术高级教练,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多届中国武术协会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委员,1995年中国武术协会评为“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2014年11月受聘为国家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专家。自幼随伯父陈照丕习祖传技艺——陈式太极拳各种套路、推手、理论。1972年伯父去世后又随堂叔父陈照奎修炼提高。在两位恩师20余年的精心培养下,正雷不负众望,不但在各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而且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将500多位收为门下弟子。在世界各地设100多个教学点。用30年心血将祖传技艺、心得体会、理论知识著书立说数百万言,并拍成教学片,翻译成英、日、韩、法、西班牙、俄文、阿拉伯文、中文等八种文字,将民族传统文化传播于世界。 传承人:付大坤 出生日期:1949年7月 项目类别:传统音乐 项目名称:信阳民歌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信阳市 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信阳民歌代表性传承人——付大坤,出生于民歌世家。其爷爷付厚成、父亲付祠录均是当地颇具影响的民歌手。自16岁起,付大坤就随父亲付祠录学习信阳民歌。得益于家传,又勤于与山乡民间歌手交流,付大坤能演唱信阳民歌300多首,有灯歌、仪式歌、号子等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付大坤的演唱技艺娴熟,自然淳朴,原汁原味,地域风格浓郁。他坚持深入民间、传唱普及信阳民歌,1990年,组建商城县双椿铺镇八月桂花遍地开民歌演唱团并任团长。培养了大量民歌手,并经常带领他们面向群众演出和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信阳民歌的保护和传承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传承人:王四虎 出生日期:1949年7月 类别:传统技艺 项目名称:窑洞营造技艺(地坑院营造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陕县 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窑洞营造技艺(地坑院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四虎,自幼师从父亲学艺,从最简单的拉线、挂土开始,到上架抹泥,数十年的学习实践他已全面掌握方院、刷洗崖面、维修坍塌窑洞以及各种垒砌砖瓦等工艺,对地坑院的各种营造技艺及相关数据和民俗事项都了如指掌。他特别擅长刷洗地坑院崖面、窑壁、维修破损窑洞以及用土坯在平地箍明窑等技术性较强的活,其先后参与建造地坑院数十座,维修问题窑洞上百孔。至今先后有6人跟其进行技艺学习,并都成为当地地坑院营建、维修的民间匠人。由其本人口述,文化馆和村民整理记录的地坑院营造技艺和流传的民间故事等资料有价值。 传承人:姚炎立 出生日期:1949年8月 类别:传统技艺 项目名称:真不同洛阳水席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洛阳市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真不同洛阳水席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姚炎立,少时受家传饮食文化影响,对烹饪情有独钟。1964年在洛阳大利饭店向程灶开、朱产明、王玉秋、徐向荣、许继焕等老师学习上海菜、徽菜、淮扬菜的烹饪技艺。1997年接掌“真不同”洛阳水席,姚炎立根据洛阳水席的传统工艺、历史文化和地域特征,秉承唐文化融入中原文化元素,提出了“围着唐朝做文章、紧紧拉着武皇手”的思路,恢复挖掘,提升包装,推出了宫廷水席、武皇水席、盛唐国宴、九鼎八簋天子宴等,使水席由一套扩展至五套,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餐饮文化特色,提升了“真不同”洛阳水席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传承人:任鹤林 出生日期:1949年8月 项目名称: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开封市 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朱仙镇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任鹤林,1970年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系,1989年开始速写、插图、版画作品发表,1979年参与筹建开封(朱仙镇)年画(出版)社,先后担任该社编辑部任、副社长。1980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南分会。现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开封木版年画(民营)博物馆馆长。30多年来,倾力年画艺术的收集、研究、整理、复刻工作。先后在多家专业报刊发表论文30余万字。专著《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中英日文版)画册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获优秀图书出版一等奖。2015年参与编撰十二五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木版年画珍本》,担任河南卷主编,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联合出版。所整理刻印的年画作品全部捐赠河南省美术馆,并多次获奖,被文化部选定为全国巡展项目。复刻的《鲁迅藏开封木版年画长卷》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南知名文化产品”参加上海世博会并被世博会收藏。多次受文化部、国家出版署等部门派遣出访德、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交流活动。自2006年以来,曾应邀到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院校举办木版年画专题讲座和展览展演活动。 传承人:李洳波 出生日期:1949年9月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项目名称:心意六合拳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漯河市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心意六合拳代表性传承人——李洳波,他13岁开始习武,师从吕瑞芳等多位心意六合拳名家,为打破心意六合拳长期存在的保守局面,他以实际行动,数十年来为心意六合拳的光大和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世界各地。他是《心意六合拳》专著出版第一人,1999年组织召集了全国第一届心意六合拳研讨会,2000年举办了全国首届心意六合拳交流大会,随后又于2002年、2004年成功举办第二、第三届“全国心意拳交流大会”,吸引了各地拳师400多人参加,打破了心意拳400多年很少交流的封闭局面。2008年,他成功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心意六合拳,并成为该项目国家级传承人,2017年,他响应国家号召又组织举办了首届河南省心意六合拳大赛。现为漯河市武术协会主席、中国武术八段,中华武术总会海外分会名誉会长,世界心意六合拳促进会会长,国家一级武术裁判。 传承人:杨建军 出生日期:1949年10月 类别:民俗 项目名称:打铁花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确山县 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打铁花代表性传承人——杨建军,1980年前后他就开始走访当地的民间老艺人,挖掘整理确山铁花的相关资料,拜民国时期的确山铁花会会长、打铁花老艺人李万发为师,掌握了打铁花这门绝技。1988年春节,杨建军让中断26年之久的“确山铁花”重新面世,引起轰动。2002年,杨建军自筹资金20多万元组建了确山铁花民间表演队,开始对这一千年绝技进行传承和展示性保护工作。他不但毫无保留地痴心传艺,而且经常参加公益性表演。充分展示宣传了“确山铁花”的博大精深,如今“确山铁花”已成为中原地区的文化奇葩和靓丽璀璨的文化名片。 传承人:郭艳锦 出生日期:1949年11月 类别:传统医药 项目名称:中医正骨疗法(平乐郭氏正骨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洛阳市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医正骨疗法(平乐郭氏正骨法)代表性传承人——郭艳锦,她出身于中医正骨世家,现为洛阳正骨第七代传人,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主任中医师。她所参加的主要科研课题曾先后分获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三等奖等。 共和国同龄人,一个自豪的称谓。 买西山、宋长、张占良、陈正雷、付大坤、王四虎、姚炎立、任鹤林、李洳波、杨建军、郭艳锦,这11位与共和国同龄的非遗传承人,坚守在各自岗位,将个人梦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为了中国的强盛,他们情愿燃烧自己的一生,今天他们与新中国一起受到最高礼赞!致敬!


文:孟俊峰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TAG: 70华诞 陈正雷 传承人 河南非遗 礼赞 倪宝诚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4-26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7777
  • 日志数: 11
  • 图片数: 4
  • 建立时间: 2012-08-11
  • 更新时间: 2019-11-01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