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并从事傩文化、屯堡文化调查研究、从事面具雕刻,愿意把自己所了解的相关民间文化、傩雕艺术、习俗与各位同仁共享,也希望得到学习和深造,指点的机会,为中国的民间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揭秘你不知道的那些屯堡民俗文化事项(一)

上一篇 / 下一篇  2023-03-21 12:54:58 / 个人分类:文化表述

   我们经常说,屯堡文化是一个庞大的文化集群,说它是汉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的标杆,是世界唯一性的汉民族文化事项,一点不为过。首先来看,要说屯堡,怎么绕都绕不开“调北征南”和“调北填南”的大明历史,征南与屯堡的文化遗存是军旅文化,填南呈现的则是迁徙文化,而屯军、屯兵和屯田、屯商必先居有定所,从而造就了石头的故事---屯堡建筑,石头的房,石头的瓦,石头的墙,石头的巷,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石头的盐墩,石头的缸。有了居所,屯堡人开始在这块土地上繁育和生活,于是,碾坊,也叫磨坊酒坊、豆腐坊、油坊。天长时久形成的生产生活需要,打造出了被人们认知和认可的“五匠”,即:石匠、木匠(雕匠)、铁匠、)匠篾匠,后来增添了砖匠。正因为屯堡有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能生产各种生产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在“天无三尺平”的高原地带能自给自足,从而保留下了600多年来的大明遗风。

   屯堡人为了互通有无,通过赶集的形式相互交换,确保内需和产生一定的市场经济。结合人们对古代传统文化信仰民俗节日的传承,从而丰富人们的思想情操,开展一定的民俗活动,传递信息,通婚开亲,相互帮衬、睦邻世代友好

   600多年过去了,随着社会发展,一些文化事项慢慢消失,每当提起只能是一个个乡愁的甜美回忆。一些匠人也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比如剡匠,以前是走村串户帮人们给家禽做结扎手术,现在一则是科技防育,二则是农民不养殖了,手艺人没有了市场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

  2005年以来,随着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屯堡文化已然成为中国优秀文化的一面旗帜,全国众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走进探索、研究。层面上的研究论文和书籍陆续面世,并将具有世界唯一性的屯堡文化注入史册。但是,由于很多都是被迫研究,所以,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为研究而研究,为了尽快早日结题,深层次的研究还是比较欠缺。甚至将错误的概念复制,造成了屯堡文化的一些假学说和伪理论。

   比如屯堡人“跳神”即安顺地戏的研究,从1983年沈福馨老师们开始调查研究,1985年高论老师第一次出版了《贵州地戏简史》,沈福馨老师1990年编撰出版的《安顺地戏》。很多年来,不知是吾辈的不学无术和无能还是什么原因,所有的研究均没有超越沈福馨老师的研究领域和范畴。以至于所谓的“五色相”和“将色之说铺天盖地,后期研究者不断引用,大事传播,以错为错,一蹴而就。看见这些现象,作为一个安顺屯堡人,2018年以来我提出地戏文化要从“剧本、面具、服饰、唱词、动作”来五位一体研究,脱离剧本,面具仅凭艺人自圆其说,地戏演艺仅凭艺人自我为大就没法全面系统地进行了解和研究,如此,我们真可谓是“知所以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

(未完待续)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