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虞云国]宋元时代的足球:由盛而衰的全民娱乐风尚
  作者:虞云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2-01 | 点击数:7451
 

  蹴鞠之流行:女子踢球蔚成风气

  在骑马民族入主的元朝,踢球仍是民间的最爱。南戏《张协状元》有一段丑净对话,反映的应是宋元之际南方的场景:

  丑说:那一年踢气毬,尊官记得?

  净说:相公踢得流量随步转,明月逐人来。记得耆卿踢个右簾,相公踢个左拐。

  丑说:当职踢个右拐。

  而活动于大都的关汉卿,在散曲《不伏老》里傲然宣称:“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足见这位大剧作家也是个踢球爱好者。元曲中多有蹴鞠为题材的小令,张可久曾借此寄寓人生的感兴:

  元气初包混沌,皮囊自喜囫囵。闲田地,著此身,绝世虑,萦方寸。圆满也不必烦人,一脚腾空上紫云,强似向红尘乱滚。

  与唐代相比,宋代女性蹴鞠的记载不多,但流传至今的瓷枕与陶枕上仍有女子踢球的图案。河北邢台出土的宋代瓷枕,上绘一身着花布掩襟衫的女子,下着裙,系腰带,独自蹴鞠,从衣饰神态看,当是普通妇女。台北故宫藏有宋画《闲庭蹴鞠图》,画一女子在柳下以脚掂球,旁有四男子围观。

  元代蹴鞠已不及宋代盛行,但女子踢球反而蔚成风气,在杂剧、散曲、诗词与话本里都有所见。仔细推究,又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女艺人献演。关汉卿有散曲《女校尉》,说女艺人“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唯蹴鞠最风流。演习得踢打温柔,施逞得解数滑熟。”杨维桢赠刘叔芳《蹋踘歌》也是同样情况:

  揭门缚彩观如堵,恰呼三三唤五五。

  低过不坠蹴忽高,蛱蜨窥飞燕回舞。

  步矫且捷如凌波,轻尘不上红锦靴,扬眉吐笑颊微涡。

  描写她球艺之高,犹如蝶飞燕舞,低不坠地,蹴之陡高。元散曲《一枝花·妓女蹴鞠》描写这些烟花女子一边踢球,一边祈愿:“六片儿香皮做姻眷,荼蘼架边,蔷薇洞前,管教你到底团圆不离了半步儿远”。杨维桢的《踏踘》诗也专写女子踢球:

  月牙束靿紅幧首,月門脫落葵花斗。

  君看脚底软金莲,细蹴花心寿郎酒。

  作为文坛领袖,杨维桢的诗引来了郭翼、吕诚的唱和,都活脱脱勾画出女子踢球的香艳之态:

  倡园小奴花个个,蹋踘朝朝花里过,钗坠蜻蜓髻倭堕。

  髻倭堕,玉珑璁,娇倚树,双脸红。(郭翼)

  江南稚女颜色新,百花楼前蹋绣轮,红蕖小袜不动尘。

  不动尘,放娇态,微风来,舞裙带。(吕诚)

  第二类是居家女性的蹴鞠运动。这种女性娱乐性活动,也往往与男子混踢。据杂剧《度翠柳》,旦角对母亲说:“将过气球来,我和师傅踢一抛儿咱。”说的正是家庭内男女混踢的习俗。南戏《琵琶记》说,老佬佬与养娘惜春邀请老院公工“踢气球耍”,说的也是这种混踢。传世的元代“蹴鞠纹铜镜”,两个官宦人家的青年男女正在同场踢球,一对僮婢在旁边观战,说明男女混合踢球也很普遍,

  细观画像石,作为百戏表演,东汉蹴鞠就有音乐伴奏。据韦应物《寒食后北楼作》,唐代蹴鞠比赛依然鼓乐助兴:

  园林过新节,风花乱髙阁。遥闻击鼔声,蹴鞠军中乐。

  进入宋代,蹴鞠表演有乐队伴奏的记载并不少见。据《宋史·礼志》,朝廷款待辽金使臣,蹴鞠艺人入宫献演时,还征调旗鼓乐人四十名。《东京梦华录》也说,每年集英殿为天子祝寿,当左右军筑球时,都有“乐部哨笛杖鼓断送”。张公庠有《宫词》说:

  再坐千官花满头,御香烟上紫云楼。

  万人同向青霄望,鼓笛声中度彩球。

  似乎射门时尤其注重鼓笛伴奏。《蹴鞠谱》也印证了这点,气毬“不着网,不过者,鼓不响”,说明射门中的必有鼓乐齐鸣,表示祝贺。南宋孝宗时特设教坊乐部,“筑球”下除职业型球员两队各十六人外,随队还有小乐器四人,分别主管嵇琴、箫管、蓁(竹头)与拍,也应是伴奏用的。

  据陆游《西湖春游》说,“冬冬鼓声鞠场边,秋千一蹴如登仙”,说明民间踢球也有鼓笛伴奏。元代延续宋代习俗,元刊《事林广记》附有《蹴鞠图》,画面左侧有三人组成的小乐队,一女子击板鼓,一女子敲檀板,一男子戴蒙式毡帽在吹横笛,蹴球的三男子与陪侍的三仆人都穿元代服饰。这与元剧《百花亭》说的“蹴鞠秋千,管弦鼓乐”,恰能图文互证。

蹴鞠伴奏

  蹴鞠运动在元代民间依然盛行,但在官场却渐遭排斥。元武宗仍爱看近臣表演蹴鞠,曾赏钞十五万贯,大臣阿沙不花进谏道:“以蹴鞠而获赏,奇技淫巧之人进,而贤者日退,国将如何!”地方官也通过劝善文,指责蹴鞠与击球、射弹、粘雀等都是“不遵先业,游荡好闲”。进入明代,在诗词、民歌、笔记与小说里,仍多蹴鞠的描写,说明踢球依旧有着群众基础,但风头之健不仅难以比肩宋朝,即便与元代比也大见逊色。入清以后,蹴鞠运动逐渐式微。一蹶不振,以至于今。

  据说,现代足球起源于中国的论证,曾获得国际足联的认可。宋元足球的流行与成功,不仅足以成为后人的谈资,也许还能引起今人的自豪。但这些旧事往迹早已雨打风吹去,与当今中国足球可没有半毛钱关系!

  (本文原题《宋元足球谈助》,现标题与小标题为编者所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2017-11-18
【本文责编:姜舒忆】

上一条: ·[方李莉]传统手工艺的复兴与生态中国之路
下一条: ·[乔晓光]作为纸文明传统的中国剪纸
   相关链接
·[宋娟 王雨蒙]宋代笔记与宋代文人游宦四方的民俗书写·[杨安琦 宋娟] 论宋代民俗文化传播
·[王华龙]宋代武成王庙中赵充国陪祀初探·[王雨蒙 秦天碧]《倦游杂录》中南方特殊的饮食习俗载录
·[刘凯绮]论《游宦纪闻》中的风土人情·[杨敬龙]宋代笔记中的东北地方方言与民俗文化举隅
·[程波涛]世态风物与人文关照交错下的艺术镜像·邓莉丽:《宋代金银饰品与民俗文化》
·[陶立璠]宋代笔记小说对民俗学的贡献·[董德英]两宋节日突发事件及应对机制
·[吴钩]宋:一个站在近代门槛上的王朝·[于天池]宋代文人说唱伎艺鼓子词
·[顾春军]江南社会生活对“话本小说”创作的影响·[李昌宪]从《水浒传》看宋代社会
·[吕凤棠]宋代民间的佛教信仰活动·民俗专家萧放:清明又称踏青节 宋代放假七天
·萧放:清明又称踏青节 宋代放假七天·[叶晔]拐点在宋:从地志的文学化到文学的地志化
·[顾春军]江南社会生活对“话本小说”创作的影响·[刘宗迪]古道西风泥孩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