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华智亚]人生仪礼、家庭义务与朝山进香
——冀中南地区苍岩山进香习俗研究
  作者:华智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4-06 | 点击数:12149
 

四、苍岩山进香与人生仪礼

  在一篇讨论中国朝山进香传统的导论性文章中,韩书瑞和于君方指出:“中国的香客,如同世界其他地方的朝圣者一样,有不同的进香动机。他们或许是为了觐见神灵、承受苦行、寻求子嗣或者治疗疾病,或者是为自己和家人祈求健康长寿。‘祈福祛灾’这一含糊之词经常用来描述这些目标。”对冀中南地区的“行好的”而言,他们前往苍岩山进香的动机也是多种多样的,而“祈福祛灾保平安”同样可以概括他们的一般性动机。

  这一点从宁晋县观音棚会在进香期间于公主祠所念诵的“黄文”就可以看出。观音棚会是宁晋县繁荣村的一个“行好的”组织,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当前,它已成为冀中南地区最大的进香组织,每年有超过五百人在其组织下前往苍岩山进香。在进香过程中,观音棚会承袭旧规矩,由会长在苍岩山公主祠念诵“黄文”:

  河北省宁晋县城关镇观音棚佛会会首……在大悲菩萨圣日之时,带领全会善男信女共(多少名),一路上旌旗招展、锣鼓喧天、虔心念经、高声念佛,朝山进香、虔心拜佛,并给菩萨带来鲜果美供、纸码香烛、油钱(若干),贡献菩萨和众位佛祖,全会善人同心跪求菩萨佛祖大发慈悲、圣起法力、现灵现圣,保佑善人佛门弟子:无灾无难、无有疾病、大灾化小、小灾无踪、买卖顺利、万事亨通、财源茂盛、福禄重增、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儿女双全、家家安宁、丰衣足食、年年顺利、路途太平、一顺百顺、年年进功!

  这份“黄文”不仅表达了远道而来的进香者对神灵的祈求,实际上也揭示了“行好的”前往苍岩山进香的一般性动机和缘由。

  除了一般性的“祈福祛灾保平安”,当前,相当一部分“行好的”前往苍岩山朝山进香是负有非常明确的任务的,而且这些任务会随着其生命历程而变化。

  与观音菩萨、妈祖、碧霞元君、临水夫人等女性神祇一样,三皇姑被认为具有“送子”的能力,所以对冀中南地区的“行好的”而言,三皇姑又是一位主管生育的神灵。去苍岩山向三皇姑求子被认为是最虔诚也最灵验的,所以很多冀中南地区的新婚夫妇或子女刚刚结婚的中老年人会趁进香季节专程前往苍岩山向三皇姑求子。除了在公主祠向三皇姑神像直接祈求之外,在苍岩山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求子习俗。在公主祠附近有一通石碑,传说香客用铜钱在这块石碑上摩擦,只要铜钱能粘在石碑上就能生儿育女,所以人们称这块石碑为“粘子碑”。20世纪50年代,负责教育民众、破除迷信的井陉县苍岩山工作组针对这一习俗做了大量工作,试图告诉香客们这一做法只是山上和尚们骗钱的一种伎俩,这说明该求子习俗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已盛行。当前,这一习俗愈演愈盛,苍岩山上数百通古今石碑都被认为具有这种功能,所以每到进香季节,随处可见香客们用硬币在石碑上“粘子”。

  冀中南地区的“行好的”认为,无论举行过什么样的求子仪式,只要曾经向三皇姑祈求过,那么随后出生的孩子就被认为是三皇姑所送,这时又要举行“还娃娃”仪式。

  所谓“还娃娃”就是为了感谢三皇姑所送的“孩子”,在孩子十二岁之前每年要还给三皇姑一个“娃娃”。所还的“娃娃”有的是由布头和棉花做成,有的则是用金银箔纸铰成。无论哪种,一般要分男女,而且“娃娃”的尺寸会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而相应变大。“还娃娃”要趁每年农历三月的进香季节进行,所以进香期间,那些曾经向三皇姑求子的“行好的”人家就要制作“娃娃”,并把其送往苍岩山,然后在公主祠旁边的火池中焚化。

  还娃娃可以看作还愿的一种特殊形式。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指出,碧霞元君的信仰者会因为碧霞元君的恩赐而产生亏欠感,因此必须还愿。与之相似,在“行好的”当中流传一种说法:如果求子“应验”之后不去苍岩山“还娃娃”,神灵会施以惩罚,具体的表现就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疾病和灾难。遇到这种情况,为保佑孩子健康顺利成长,家人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补救。

  补救的一种方法是在家中为三皇姑举办一场“愿会”。在冀中南地区,“愿会”是一种为答谢神灵而在“行好的”家中举行的大型仪式。要举办“愿会”,除了家人和亲戚朋友参加以外,还要邀请香头和同村的“行好的”,因为届时有很多仪式需要香头指导,同时需要“行好的”念诵不同的经文。当前,一场“愿会”一般耗时两天,花费一到两千元。

  另外一种补救方法则是找香头帮忙,把所有应还的“娃娃”一次性还上。这时,香头需要书写专门的“升文”以向三皇姑报告。例如,宁晋县西丁村一户“行好的”人家曾去苍岩山求子,但孩子出生后没有按照当地习俗每年前往苍岩山“还娃娃”,最近几年孩子大病小病不断,后经人指点,家人找到赵县曹庄村的一位香头,请求香头帮助把以前所欠的“娃娃”一次性还上。香头于是焚香向三皇姑神像祷告,并写下一份“升文”,请求向神灵一次还清十二个娃娃。此外,又另外写下十二张“升文”,这十二张“升文”的内容相同,均为:“河北省宁晋县苏家庄镇西丁村某门某氏为儿子还娃娃,杜师父七师父送三皇姑收。”

  虽然存在这两种补救措施,但“行好的”一般都避免应用这些补救措施,而是会严格按照习俗前往苍岩山“还娃娃”;同时,还娃娃要连年进行,一直持续到孩子年满十二周岁,因此可以看出,仅仅是为了求子和还娃娃,一个“行好的”就必须连续十几年前往苍岩山朝山进香。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孙亮】

上一条: ·[刘晓春]从柳宗悦到柳宗理——日本“民艺运动”的现代性及其启示
下一条: ·[郑土有]三种力量的互动:中国农民画艺术的生成机制
   相关链接
·[徐永安]新时期武当山朝山进香民俗·[严曼华]身份认同与情感共振:朝山进香群体的祭祀圈研究
·[鞠熙]游观入道:作为自我修行的女性朝山·[王丹]生活歌唱与仪式表征:清江流域土家族人生仪礼歌研究
·[邵凤丽]历史、理论与实践:建国70年来人生仪礼研究的热点与范式转移·[孟令法]人生仪礼的口头演述和图像描绘
·[姜义华]礼敬人生——《图说中国人生礼仪》代序·仲富兰:《图说中国人生礼仪》
·[孟令法]人生仪礼的口头演述和图像描绘·[陈玉平]越过生命的“关口”
·周锦章:《传统·自我·实践:转型期传统民俗文化的变迁研究》·[陶立璠]中国的成人礼与生命价值观
·[孙英芳]从传统庙会到新兴人生仪礼·[金晓晓]浅谈山西省长子县的人生仪礼
·[滕光耀]发自肺腑的生离死别之歌·[王逍]人生仪礼展演与集体记忆强化——以畲族“做表姐”斗歌习俗为例
·[李佳霖]近现代婚礼的变迁·[吴飞]慎终追远:现代中国的一个童话
·何彬:《中国东南地区的民族志研究——汉族的葬仪、死后祭祀与墓地》·[姚慧]霍尔其格嘎查蒙古族婚礼仪式和婚礼歌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