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科问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科问题

[小林忠雄]作为“另一种生活技术论”的民俗学
——城市民俗学与经世济民
  作者:[日]小林忠雄   译者:刘浅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3-24 | 点击数:6636
 

四、城市民俗学与经世济民

  近年来的民俗学中,柳田国男所考虑的作为经世济民之学的民俗学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力呢?

  柳田所著的《山之人生》的开头记载了烧炭男杀人一事,以及亲子殉死②却没死成的女性的事情实在太过惨烈,柳田自述“比起我们在空想中描绘的世界,这些被隐藏的现实更为深远”,实为印象深刻。

  柳田在《乡土生活的研究法》中,同样涉及了作为经世济民之学的民俗学的目的。例如他说道:“乡土研究的第一要义,便是知晓平民的过去。那些横亘在现今社会的实际生活中的疑问,那些至今为止尝试过无数方法、却始终得不到解释的问题,通过这方面的知识,或许能在某种程度上得到解决,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我们并不以学问为实用之下仆为耻。而我们自身也已经抱有作为人的疑问,并时常能感知到世间的要求和期待。虽然当前所面临的讨论已经来不及,但是总有一天它能预测出会困扰国民的问题,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使它得以解决。这是我们的意图。”

  顺带一提,他在具有代表性的世态史《明治大正史世态篇》一书中,把第12章设为“贫与病”,从正面涉及了这个问题,这是值得关注的。

  柳田本身自称为书斋派,他在研究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以及问题时多是利用新闻报道。而今天存在的各类社会问题远比柳田所在的时代要多,且其内容也呈现出复杂的样貌,我们从报纸及周刊杂志,或者是电视等媒体便可知其概要。

  这其中,我目前特别关注的是新兴宗教或者迷信与家庭内部的冲突问题。

  1981年在与金泽市相接的某新兴住宅区,发生了因产后恢复不好而神经衰弱的一名年轻主妇杀害自己两个孩子的事件。报道声称,这个悲伤的事件发生的原因乃是由于两个孩子出生于同月同日,附近的刻薄的主妇们纷纷说孩子们的运势不吉利,主妇在苦苦思虑烦恼中最终犯下了罪行。

  同样,1988年在金泽市郊外的某个农村,一个生于城镇工薪阶层家庭的年轻女孩,因憧憬农村生活嫁到这里,然后由于无法孕育继承家业的后代,且婆婆听信别处听来的运势占卜,她受到家人的冷眼相待。她不断诅咒自己的命运,最后变得神经衰弱,自杀身亡。

  一般来说,这类事件的背后隐藏着多种因果关系,其要因并不能一言以概之。然而,从现今报道的范围内得知的信息中,可看出有不少人在追求此类运势占卜或算卦等抓住人类心理的、不合理的信息。科学文明越是进步,社会越是复杂,信息量越是庞大,越会引起人们某种不安的心理,反而会为占卜和迷信赢得更多的关注。

  在大众社会中世俗对此类不合理的事物的相信被称为迷信或俗世信仰。例如极为普通的“头朝北入睡易早死”、“早上泡茶时茶叶竖起为吉”、“三人合影时中间的人易早死”、“看望病人不可送盆栽花”以及“夜晚剪指甲者无法为双亲送终”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迷信。

  广辞苑把迷信解释为,错误地相信或是指引人们走向迷路的信仰。而实际上迷信多指与我们实际生活不符的,有害无益的俗世信仰,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强调人的主观性。

  文部省在1973年进行的名为“日本人的国民性”的调查结果显示,持有某种信仰的日本人占34%,其中比例比较高的地域有九州南部、北陆、中部地区等,信仰是佛教的占了一大半。

  同样,1978年读卖新闻展开的全国舆论调查中,关注运势及吉凶、家的方位风水等的人约占80%。而NHK的“日本人的意识”调查显示,特别是在十几岁的年轻人中,有着明显的相信护身符及神符的力量、神迹、算卦及占卜等功利性信仰的倾向。

  这样看来,不论老少,日本人实在是富有多样的宗教心的国民。这样的民俗性更是形成了支撑今天的迷信及俗世信仰的温床。

  再举一个实例。生于某城市近郊农村的工薪阶层家庭的一名中学生,因与友人失和而逃学。然而,实际上其背后的原因,则是中学生的母亲及祖母因为新兴宗教的原因而引发的家庭冲突。

  母亲在婚前便与她的母亲一同加入了新兴宗教,而婚后立即对夫家的净土真宗的佛龛表示不满,顽固地声称在家里放置这样的佛龛总有一天会招来不幸。而因为她是狂热的信教者,所以实际上她只是纯粹地担心夫家会发生不幸。然而,丈夫的双亲虽然对净土真宗不是热衷,却无论如何不允许她替换祖先的牌位和佛龛。

  她每逢周日便与自己的母亲一同早早赶往新兴宗教的教众聚集地,大小活动从不缺席,捐献的金额也不少。丈夫认定妻子的所作所为是信仰的自由,早已放弃对她的干涉,而婆婆则屡次悔恨未曾在婚前仔细调查儿媳的底细,心里颇有不满。

  这户人家的长子,即逃学的中学生,从小学开始,每逢去母亲的娘家,都会受到来自新兴宗教干部的祖母说教,从始至终被灌输例如学习不可懈怠、将来要成为伟人、珍惜朋友等的教训故事。

  终于,丈夫因为工作原因只身去远方赴任,母亲日益变得焦躁不安,不知不觉迁怒于儿子,这引起了正处于青春期的儿子的情绪爆发,从而导致他逃学。

  这是现今国内随处可见的家庭内部冲突。而引发冲突的原因,或许是新兴宗教、或许是信教者和非信教者之间产生的心理代沟、或许是旧俗的弊害、或许是暴露出的无法与社会压力相拮抗的人类的弱小,也或许还有其他的原因。

  仅从这一例逃学事件的访谈案例中,列举社会学、民俗学方面的关键词的话,就可列出城市郊区农村、工薪阶层家庭、新兴宗教、母女、婆媳关系、婚姻关系、家、真宗、佛龛、信徒、祖先的牌位、周日的活动、捐款、婚前调查、娘家、娘家的母亲、教训谭、单身赴任、上学等种种术语,这里的每一个问题都在事件的幕后错综复杂地互相交错。

  在与东京近郊某市的市区相距不远的某个小乡村,因为为数不多的住户全部改为信仰某新兴宗教,所以村里的守护神社现在空置着,既无人祭拜也无人管理,神社大殿腐坏几近坍塌,境内和参道杂草丛生,惨不忍睹。

  类似的现象,在日本各地都开始初见端倪。

  近年来,希望自己“猝死”的老人增多,听闻由此还催生了各地为祈求愿望实现而展开了参拜神社寺院的旅游热潮。甚至还存在以居住在城市的孤独老人为对象的、去往能实现“猝死”愿望的寺院的老年旅游计划以及专属列车。这样的热潮不禁让人不寒而栗。

  对于为什么是“猝死”?这是一种新兴宗教吗?等问题,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核心家庭化自从1967年开始就成为了流行语,而正是因为核心家庭化现象,使得留守在城市或人口稀疏的农村的独居老人的人数急剧上升。

  第二,从1980年的流行语“老人们啊,抱紧墓碑吧”、“睡前勒紧父母的脖子”等黑色幽默中可以看出,歧视老年人的风潮已经渗透到了社会中。

  第三,老年人跟不上复杂化的社会以及多样化的现代价值观,他们从心底里涌上了不安及焦躁,反而造成了这种小众的心理。

  第四,曾经以互帮互助为前提的村落共同体的解体,加剧了老人等弱势群体的难以挽回的社会性不安心理。

  以上种种都可列为因果关系。

  诸多神佛中,人们多是向观音祈求“猝死”,观音信仰原本便是祈求愿望五花八门的,具有现世功利性的宗教信仰,从中催生出现代的宗教现象的可能性不小。

  然而,考虑到一心求死的日本人的瞬时的生死观从中世时期就已经存在,“猝死”或许并不是一个那么新奇的祈求。这样说来,在这一热潮的背后,存在着深深的现代社会的裂痕。今天无法如战争时的士兵一样“死得其所”的老人们,被迫远离社会,进而抱有了一心只愿安乐死的、令人不寒而栗的人生观。

  顺带一提,柳田国男在《乡土生活的研究法》中,十分巧妙地强调了1935年时学问救世的意义,他说道:“不得不承认,就算在当今动荡苦闷的农村底部,还是存在着与善恶无关的、古老信仰的余韵。无论是抛弃,还是坚守,为了查明它的本质,我们也都必须知晓我们一路走来的过程。”

  若是城市民俗学能为现代民俗学定位的话,那么知晓隐藏在现代社会事象背后的民俗要素经历的“我们一路走来的过程”,即民俗的变容,正是其目的所在。

(本文原载于《民俗研究》2017年04期。注释从略,详情参见原文)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孙亮】

上一条: ·[李牧]被遗忘的声音:关于听觉民俗、听觉遗产研究的构想
下一条: ·[林继富]记录民俗学:民俗学研究范式创新的基础
   相关链接
·[程梦稷]朝向“一国民俗学”:柳田国男的传说研究·[刘守峰]柳田国男的海上心路
·[刘守峰]柳田国男晚年的海上心路·[施尧]20世纪以来日本民谣采集的学术史研究
·[韩顺法 刘倩]另一种生活技术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日常生活逻辑·沙龙︱柳田国男和他的时代
·柳田国男:从历史维度理解日本社会及文化·[王京]1917年柳田国男的中国大陆之旅及其影响
·[王京]日本民俗学的中国研究:1939年的转折·异与常:亚洲的生死怪谈
·[李永晶]柳田国男的世相史:日本版“文明的进程”·乌日古木勒:《柳田国男民间文学思想研究》
·《柳田国男民间文学思想研究》出版·[钟敬文]在欢迎福田教授来华讲学开幕式上的致词
·[王京]明治期的柳田国男与中国·[王京]柳田国男1917年的中国之旅与其影响
·孙敏:《日本人论──基于柳田国男民俗学的考察》·[王京]日本民俗学与中国
·柳田国男 著:《远野物语·日本昔话》·王晓葵 著:《民俗学与现代社会》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