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墨磊宁]“民族识别”的分类学术与公共知识建构
——斯坦福大学墨磊宁(Thomas S. Mullaney)博士专访
  作者:[美]墨磊宁(ThomasS.Mullaney)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6-21 | 点击数:8787
 

  舒瑜:刚才您讲,西南给您的吸引力来自一种比较多元的文化,这是您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看到的截然不同的一种景观。那么,您觉得您在西南地区的研究会对中国的研究有怎样的启发?

  墨磊宁:我的第一本书出版以后,我希望能在中国受到欢迎。最近有很多中国学者到美国去,在美国做调查的时候,都说20世纪的民族分类法是不对的,有些美国学者也有些负面的看法。所以,我现在做的民族识别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大家都以为我的主张和目的就是说云南没有这么多民族,但这个从开始的时候就不是我的目的。我只是想知道这一段历史过程是怎么回事。我希望搞西南研究的中国学者,他们能知道我心里的目标是什么。这样也许会对西南民族的研究会有一定的影响。

  当时参加民族识别工作的学者只有二十多个人,其中民族学家和语言学家只有十多个人,除了他们以外,我估计谁也不知道民族识别是怎么回事。施联朱老师写过一本《中国的民族识别》,除了这本书以外,其它没有关注民族识别过程的书。我认为,对于人类学、民族学而言,尤其是在多元文化的西南地区,要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如果不了解民族分类是怎么来的,就会有一定的缺憾。

  对于生活,我认为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分类。比如,费孝通老师关于西南地区的理论与戴维斯的研究有些相似,因为云南山很多,而且每一个村子都相对比较孤立,所以,费孝通老师就认为它是一个多民族的省。这肯定是对的,但是,这和民族分类没有关系。需要区分两个过程,一个是多元化,一个是分类。比如,我们的语言越来越近,这就是从多元化到统一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一定要从非常悠久的历史的角度来看。但是,无论这个多元化是怎么回事,也不一定要把这些人划分为这么几个民族,这又是一回事。

  我认为,从七、八十年代到现在的中国民族学,好像完全忘记了1954年的民族识别。现在的研究都有一个预定的前提,认为云南有这么几个民族,所以,我们只需要进行单一的,一个民族一个民族的研究。美国的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也是这样,美国的人类学家都是专门研究一个民族的。比如苗、瑶、彝的研究等等,这都是按照1954年的分类法进行的研究。所以,我觉得,如果不了解1954年的分类法是怎么回事,就不会对现在的民族情况有很深的了解。现在有一些《彝族简史》《白族简史》之类的书,把1954年的分类追溯到很久以前的中国历史,认为某些人是某些民族的祖先,好像所有的事情都己经存在一样。这不是历史的视角。对我来说,我想知道的是民族分类的历史过程究竟是怎么回事。我希望,当我的书出版之后,人们能够明白,关键的问题不在于要replace(代替)以前的民族分类。关键问题不在于判定民族分类里,这个是对的,那个是错的。我认为,它们是人为的、也是历史的构建过程。

  所以,我认为,首先应对你所研究的东西的历史作广泛的理解。不能仅仅研究中国的少数民族,要作的是,一方面研究中国的少数民族,一方面研究中国的民族学史,这两个东西一个也不能缺少。如果没有理解你所研究的学科,没有理解它的历史,那么,你的研究就会缺乏视野。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如果认为这些的看法就代表了整个的故事,那么,你的理解将永远都是表面的。怎么突破这种限制呢?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一方面通过你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看学科的对象,民族学的对象就是民族,所以一定要专门研究民族;但是,另一方面还要知道你的学科的关键概念是怎么来的,它的历史过程是什么。比如,我研究历史,一方面要专门研究历史,一方面还要研究历史学。我认为这很重要。

  舒瑜:您刚才谈到的分族写志,费孝通先生当时也反对。他当时也讲,人类学的研究应该把民族史的东西和社会学的东西贯穿起来,研究一个历史的过程。您也赞成要把民族史的东西放进来是吗?

  墨磊宁:对,他说的话是对的,应该放在一起研究。

  舒瑜:我认为,现在对西南民族分类的研究大概有两种看法。看法认为,民族是由国家制造出来的,刚才您也谈到,1954年民族划分是由国家组织的一个工程;另一种看法认为,民族识别有学者参与其中,有一定学科的专业知识在里面,比如有语言学和宗教的考量等。大概有这两派的看法。您是不是认为,所有的分类标准都是主观的,然后您关注的是这样一个历史过程?

  墨磊宁:不全是主观的。我是这么想的,在美国有几个比较有名的研究分类法的学者,他们有一个理论叫convergence(聚合理论)。这个理论就是说,在人们做出了一个分类以后,尤其是有关的identity(身份认同)的分类之后,如果这个分类基本符合事实,那么,之后人们就可以把这个世界变成像这个分类的样子。分类不是一个描述的过程,而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例如,我们可以把桌子上的东西按照颜色分类,这个分类要尽可能接近真实的情况。但是,不可能做一个完美的分类,所以,只需要做到基本与真实相似,比如,做到85%的相似,之后,就可以把现实的东西慢慢的变成像你刚才所提出的分类一样,把原来85%的相似变成90%,再变成92%、93%等等。

  从18世纪民族国家的时期开始,一般民族国家的政府就可以通过教育、宣传、新闻、大众媒体和博物馆等很多很多方面,对公民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通过这些方面,可以把很多人的想法慢慢改变成像原来的分类那样。因为人是软的,不是硬的,具有弹性,可以像泥土一样被塑造。当然,所谓“制作民族”我也完全反对,制作民族是不可能的。但是,上面这样的做法是可能的,除了中国以外,每一个国家都有这样的现象。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姜舒忆】

上一条: ·赵世瑜:新的中国通史新在何处
下一条: ·国务院新闻办就“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相关链接
·[秦和平]“56个民族的来历”并非源于民族识别·[巫达]论费孝通先生的族群认同建构思想
·[王明珂]由族群到民族:中国西南历史经验·[乌小花]论“民族”与“族群”的界定
·我国56个民族是如何确认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