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萧放]春节:贴春联
——三联版《春节》书摘
  作者:萧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21 | 点击数:11879
 
苏州人岁暮时节,更换春帖。清初钮玉樵《觚剩续编》说:“吴俗每逢改岁,必更易红笺,以吉语书门。”这一习俗传承到晚清更为兴旺,在除夕前数天,街市上有专门写卖春联的,并在门口挂起“春联处”的招牌。春联内容多写“千金百顺”、“宜春迪吉”、“一财二喜”以及家声世泽诸语;有的集录古代诗文佳句,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天恩春浩荡,文治日光华”、“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等。这样求吉祈祥的联语是“岁岁用之,比屋皆然”。(袁景澜《吴郡岁华纪丽》卷十二)
湖北西部的土家人家家户户过年贴春联,田泰斗《竹枝词》:“岁月匆匆又一年,家家户户贴春联,娇女笑向阿爷问,爆竹花灯办可全。”
当代城市、农村新年还流行贴春联的习俗。目前的春联一般是对偶的上下二联,写在红纸上,贴于门户两边,字数一般在三字以上不等。春联讲究平仄格律,结构对称,对仗工整。门联有上下之分,一般说来,以末字音律判断,仄音为上联,平音为下联。上联贴在门左,下联贴在门右。也有人以门楣横批的首字左右位置确定上下联语的位置。对联多吉祥语,如“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迎新年”;“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财源茂盛达三江、生意兴隆通四海”;“时雨染成千里绿,春光不让一人闲”等等。横批一般为四字吉语,如“喜迎新春”、“紫气东来”、“万象皆春”之类。(图 3-441,23,4,5678当代春联)
北方人过年不仅在大门上贴春联,还在室外墙壁、器物上贴各种福条、春条,如墙上有“抬头见喜”,衣柜上有“衣服满箱”,床头上贴“身体平安”;在室外的牛栏猪圈贴“六畜兴旺”,在石碾上贴“青龙大吉”,在大车上贴“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有人以玩笑的口吻,在大车门上书写了这样一幅联语:“吃草吃麸还吃料,拉人拉水不拉钱。”(图3-451234福条、牛栏猪圈春联)
 
小镜头:爷爷在大年三十开始写对联,不同于现在楼房只需要贴一副春联,老家的房间很多,木制结构的房子还有很多柱子,加上大门口、厨房、厕所一共要写十多幅,小时候不懂写的是什么,现在想起来可能也就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之类的吉祥对子吧。甚至还要在猪圈上贴上“六畜兴旺”,在仓房门口贴上“五谷丰登”。因为爷爷的字好看,周围的乡亲们都会带红纸来找爷爷写,爷爷每次都爽快地答应,还笑盈盈地和乡亲们寒暄。等春联差不多写好的时候,爸爸也回来了,便和上学回来的小叔叔一起用奶奶做的糨糊贴,整个院子瞬间变得红彤彤的,分外喜庆。(白媛《青海下川口村春节民俗调查》)
 
春节必贴大红春联,但也有例外,福建云霄除红纸春联外,还有极少见的白头春联。白头春联是在对联顶端留长约二三寸白纸额头的对联,据说它与清初闽人抗清有关。其时清军入关,立足未稳,颁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法令,闽人不肯剃发,被杀者甚多,办丧事者家家贴白联,因为守孝人家,过年不能贴红对联,只能贴追思亡人的蓝纸白字对联。地方官府为粉饰太平,强令贴红纸春联,否则斩首。人们只得遵命贴红联,却有意在顶端留出一小段原有白联的纸头,以示抗议,后世相沿成为节俗。清代宫廷的春联是用白纸书写,因为宫中的大门都是红色,红白相映,更令人瞩目。

萧放著:《春节》,三联书店,2009年1月版;全书10万字,插图60帧;定价:36元。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萧放]灶神:形象·传说·祭祀
下一条: ·[萧放]春节:压岁钱
   相关链接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
·[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向柏松]疫情之后,话湖北春节
·[田兆元]就地过年与都市年俗认同的契机·[储冬爱]疫情下的团圆:何以为家?
·[毛巧晖]认同与重构:后疫情时代下民俗节日的传承与发展·[刘晓峰]成长的中国 成长的年
·[黄旭涛]节日文化的空间特点及其重建意义探讨·乌丙安:“年”和“春节”的渊源与变迁
·詹石窗:春节礼俗及其文化精神·萧放: 春节回家,我们的文化物候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