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专访河北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马维彬
  作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1-17 | 点击数:9752
 

  国家非遗中心: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河北省非遗资源具有怎样的特点?

  马维彬:河北古为燕赵之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文化特征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具有显著的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特征,表现为率直豪放、富有民族特性,如张家口坝上的二人台、承德地区的丰宁满族剪纸和隆化县的二贵摔跤等;第二类具有浓厚的冀东海洋文化特征,表现为自由活泼、个性张扬,如昌黎地秧歌、渔歌号子、抚宁大杆喇叭等;第三类则拥有典型的冀中、冀南农耕文化特征,表现为质朴、含蓄、持重、刚直,富有儒家思想内涵,如武强木版年画、屈家营音乐会、河北梆子、沧州武术等。这些在不同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非遗项目,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是河北独特人文精神和气派风格的典型代表。

  图7 沧州武术(劈挂拳)

  图8 武强木版年画

  图9 冀中笙管乐(屈家营音乐会)

  国家非遗中心:针对这些独特、丰富的非遗资源,河北省多年来都开展了哪些主要工作来促进其传承保护,取得了哪些成果?

  马维彬:我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策制度体系日趋完善。2005年以来,省政府连续出台了《关于加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及《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2014年,《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正式颁布施行。这些政策法规文件为各项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工作管理机制不断健全。我省成立了以主管副省长为组长,省文化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8个厅局为成员单位的全省非遗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50余位各学术领域权威专家组成的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省内各地市也设置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部门,统一协调和开展非遗保护工作。

  三是非遗名录体系日趋完善,传承人群不断壮大。目前,我省六批省级非遗项目共计832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148项。蔚县剪纸、丰宁满族剪纸两个项目作为中国剪纸的扩展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省四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计619人,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06人。此外市县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体系也在不断完善。

  图10 丰宁满族剪纸作品:富贵瓶(作者:石俊凤)

  四是保护传承方式多措并举。随着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体系的不断健全,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和立法保护工作机制不断成熟。我省先后建立了11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公布、命名了17个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2个省级非遗传承示范基地、13个省级非遗传播基地、16个省级非遗研究基地,开展了河北传统节日示范地创建活动等工作。这些机制和举措,对提升非遗保护工作水平,增强非遗保护的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是非遗宣传展示工作有声有色。近年来,我省共举办各类大型非遗展示活动百余项。据不完全统计,仅北京奥运会“中国故事——河北文化展示活动”、上海世博会河北文化周、河北省民俗文化节、首届京津冀非遗联展等十余项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型活动,观展人数就超百万人次。此外,省内各级非遗保护中心出版发行了1000余套各类非遗保护图书、影音资料。这一系列展览、出版工作,对人们认识非遗、增强文化自信、提高保护意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图11 2017年第三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暨第十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2017-11-16 09:35:41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上一条: ·访谈丨专访福建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陈秀梅
下一条: ·“礼俗互动与近现代中国社会变迁”三人谈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