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江晓原]历书起源考──中国古代历史之性质与功能
  作者:江晓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7-02 | 点击数:21295
 

   引 言

  在古代中国人宇宙图像中,时间与空间密切联系在一起。人生天地之间,凡百行事,都必须选择在合适的时空点上进行,方能吉利有福,反之则有祸而凶。所谓“敬天之纪,敬地之方”(《钦定协纪辨方书》乾隆御制序),正是此意。堪舆、择吉(选择)、占卜等种种方术,极而言之,皆不外选择合适时空点以行事而已。就时间言,则为探讨何时可行何事,不可行何事,即各种吉凶宜忌之说。而历书(具注历)之性质与功能,也正须从此处人手去理解。

  所谓具注历,通常主要指敦煌卷子中所见唐宋历书,以及传世之明《大统历》、清《时宪书》等,旧时《黄历》也可包括在内。因其中有大量历注而得名,以区别于出土汉简中所见之早期历谱。简言之,历书中必包含历谱成分,而仅有历谱则尚不足以构成历书。但实际上历书历谱中皆有历注,故并不能依据有无历注来区分两者。而建立有效区分此两者之合理判据,则为探讨历书起源、形成问题之重要技术关键。

  历注可分广、狭二义。为日常行事选择合适时空点之各种吉凶宜忌之说可称为狭义历注。若就广义言之,则干支、节气、物候等内容世可视为历注。本文所论,但仅限于狭义历注。①

  一 历忌之学溯源

  大量历注内容的来源及理论根据,为古代长期流传于中土的历忌之学――并非只是讲忌,而是宜、忌兼讲。故历忌之学与历书起源问题直接联结在一起。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十四云:

  吴门黄氏有宋椠三秣撮要,凡五十七叶,不题撰人姓名,又无刊印年月,而纸墨极精。考直斋书录解题载此书一卷,又一本名择日撮要林,大略皆同。建安徐清叟云:其尊人尚书公应龙所辑,不欲著名,即是书也。其书每日注天德、月德、月合、月空所在,次列嫁娶、求婚、送礼、出行、行船、上官、起造、架屋、动土、入宅、安葬、挂服、除服、词讼、开店库、造酒曲酱醋、市贾、安床、裁衣、入学、祈祷、耕种吉日,盖司天监用以注朔日者。其所引有万通秫、百忌林、万年具注秣、万年集圣林、会要稀、会同秣、广圣秣,大率皆选择家言也。郑樵艺文略有太史百忌林图一卷……今皆不传。此书又引刘德成、方操仲、汪德昭、倪和父诸人说,盖皆术数之士,今无有举其姓名者矣。

  其中所引各种“今皆不传”之古籍,即为历忌之书;而自嫁娶至耕种各项择吉名目,大体皆为传世历书中所见历注之通常项目。钱氏提到《通志略》中有关书目,其实郑氏书目中所列历忌之书远较钱氏上文所提及者为多,兹举其较明显者如次,见艺文略六阴阳:

  五姓岁月禁忌一卷

  杂忌历二卷(魏高堂隆撰)

  百忌大历要钞一卷

  历忌新书十二卷

  太史百忌历图一卷

  太史百忌一卷

  广济阴阳百忌历二卷(吕才撰)

  选日阴阳月鉴一卷

  广圣历一卷(晋苗锐集)

  集圣历四卷(杨可撰)

  万年历十七卷(杨维德撰)

  历忌之书的踪迹,还可自宋代再向前追溯。《隋书》经籍志三子部五行类中著录有如下多种,显然与上述钱、郑两氏提到的各书有承传关系:

  杂忌历二卷(魏光禄勋高堂隆撰)

  百忌大历要钞一卷

  百忌历术一卷

  百忌通历法一卷(梁有杂忌五卷,亡)

  历忌新书十二卷

  太史百忌历图一卷(梁有太史百忌一卷,亡)

  二仪历头堪余一卷

  堪余历二卷

  注历堪余一卷

  堪余历注一卷

  大小堪余历术一卷(梁有大小堪余三卷)

  四序堪余二卷(殷绍撰。梁堪余天赦有书七卷、杂堪余四卷,亡)

  “堪余”即堪舆,早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堪舆徐行。”《汉书·艺文志》数术略五行类有“堪舆金柜十四卷”,颜师古注引许慎云:“堪,天道;舆,地道也。”可知古人所言堪舆,本即后世“协纪辨方”之意,仍属历忌之学,第后世术家偏取“地道”一义,遂成专指择地相宅之类的术语。在郑樵艺文略中堪余别为一类,著录十一种,上引隋志书目之后六种皆在其中。

  历忌之学的历史还可再向前追溯,大约在东汉时已十分盛行。王充《论衡·讥日篇》云:

  世俗既信岁时,而又信日。举事若病、死、灾、患,大则谓之犯触岁月,小则谓之不避日禁。岁月之传既用,日禁之书亦行。世俗之人,委心信之;辩论之士,亦不能定。是以世人举事不考于心而合于日,不参于义而致于时。时日之书,众多非一。

  所谓“时日之书”,即历忌之学。王充所说之日禁,即后世历书中择日择吉之说。所谓“岁月”则指据节令、月份而讲求的各种宜忌,又称为“月讳”,即上引郑樵艺文略中“五姓岁月禁忌”、“选日阴阳月鉴”之类,这在古时也很常见,如《荆楚岁时记》云:

  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曝床荐席,及忌盖屋。……俗人月讳,何代无之,但当矫之归于正耳。

  王充既愤于历忌之书盛行,乃论其较著者,欲“明其是非,使信天时之人将一疑而倍之”——但实际直到今日仍未克臻于此境。《讥日篇》共论六类历忌之书如下:

  葬历,专讲葬事之择日。

  祭祀之历,专讲祭祀活动之择日。

  沐书,有关洗头的各种时日吉凶宜忌。

  裁衣之书,讲裁衣之时日吉凶。工伎之书,造房装车治船掘井等事之择日。

  堪舆历,较普适的择古之书。

  尤可注意者,此六类历忌书中所讲论之种种内容,全为后世历书历注中极常见的典型项目。

  历忌之学的历史,再前溯可至西汉初。一个著名事例发生于武帝时,见《史记·日者列传》末附褚先生所记:

  孝武帝时,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取妇乎?五行家日可,堪舆家日不可,建除家日不吉,丛辰家日大凶,历家日小凶,天人家日小吉,太一家日大吉,辩讼不决。以状闻,制日:避诸死忌,以五行为主。

  娶妇择日为后世历书中最常见历注之一。

  迄今所能见到的历忌之学的源头,可以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帛书《丙篇》和分别于湖北云梦睡虎地及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两种秦简《日书》为表征。《日书》是供择日等术专用的工作手册,实即一种早期历忌专书,对此下文还要谈到。关于楚帛书内容,中外学者已有甚多讨论,但如何看待其《丙篇》,尚有在此处略加讨论的必要。一些学者因帛书《丙篇》逐月开列十二个月中的吉凶宜忌,遂将其与《礼记》月令篇、《吕氏春秋》十二纪之首章、《淮南子》时则训、《管子》幼官(玄宫)篇等联系起来,推测为同一类典籍。但事实上《礼记》月令篇等皆属古时“敬授人时”之典,讲的是何时应做何事;而帛书《丙篇》为吉凶宜忌之说,讲的是何时可做何事及不可做何事,两者在性质上完全不同,其功用也明显不同。例如,在帛书《丙篇》中可见到如下内容:

  可以出师、筑邑,不可以嫁女、取臣妾。

  不可以享祀,凶。

  不可出师……不可以享。

  不可以筑室……娶女,凶。

  可以筑室。

  可以攻城,可以聚众。

  而这些内容皆可在后世历注中经常见到。故帛书《丙篇》实即王充所攻击的“岁月之传”,亦即历忌之学中的月讳之说。而李零谓帛书《丙篇》“其性质当与古代的历忌之书相近,《月令》诸书应该就是从这种东西发展而来”(《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46页),前一句失于保守,后一句恐就不妥了。

  楚帛书及秦简《日书》为现今所见最早之历忌专书,但择吉择日之类的思想,很可能早在远古时即已发端,因文献不足,仅可于传说中略见端倪,如《史记·五帝本纪》载帝尧时事云:

  于是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舜乃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揖五瑞,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班瑞。

  此固不足视为信史,但历忌思想之源远流长,当已不难想见。至此,关于历忌之学的源流,或可得到如下之大致线索:

  历忌之学至迟在战国时已颇具规模,自两汉而下,至六朝,再至唐宋以降,一直流传不绝;而其发展之终结,则可以清代集大成之《钦定协纪辨方书》三十六卷作为标志。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第4期

上一条: ·[江晓原]1645年的《西洋新法历书》
下一条: ·[李松龄]清代九九消寒图述略
   相关链接
·[张云莉 张隽波]“节气”考略·[张云莉 张隽波]植树节:一体多面的现代节日先行者
·[张隽波]二十四节气歌形成时间及流变路径初探·[张隽波]明代历书中的节气定位探析
·[赵世瑜]历史民俗学·通告║ “历史民俗学与社会史:理论与方法”跨学科国际论坛
·[卢梦雅]《诗经》中的时间——葛兰言的节日与历法研究·[张隽波]革命节日的百年流变、纪念与再造
·[张隽波]清明节:现代节日体系构建的先行者·[彭伟文]社会的民俗、历史民俗学与社会史
·[孔繁志]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的狩猎历法·[刘宗迪]遥看牵牛织女星
·古埃及历法与“二十四节气”惊人相似·[王加华]二十四节气:光阴的习俗与故事(1)
·[张隽波]革命节日的百年流变、纪念与再造·[罗苹]神话·天文历法·形而上学
·[许辉]历史民俗学视野下的汉唐风土记·[吴钩]宋:一个站在近代门槛上的王朝
·水西首座“向天坟”发现记 ·[萧放]腊日与“报信儿的腊八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