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杨志玲]民国时期云南茶商及其经营特点
  作者:杨志玲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8-11 | 点击数:13473
 

 

[摘 要] 民国时期云南茶商号日益兴盛,茶商成为云南茶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茶商的经营活动本质地反映了近代云南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程、发展程度、发展方式。也是透视云南近代化的一个窗口。茶商改变传统经营方式实行产供销协作的经营方式、创新茶叶产品形态、树立产品品牌、致力于国际化经营的经营特点,体现了云南茶业经济在向近代化转型中的特征。
[关键词] 民国;茶商发展;经营特点;近代化

 
“商人对于以前一切都停滞不变、可以说由于世袭而停滞不变的社会来说,是一个革命的要素。现在商人来到了这个世界,他应当是这个世界发生变革的起点”。①事实上,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在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云南地区,大量茶商的涌现及其以群体面目崛起于以往这些“穷乡僻壤、蛮夷之地”,尤其是他们适应近代化的要求,改变传统经营方式,实行产供销协作的经营方式,创新茶叶产品形态、树立产品品牌,致力于国际化经营,一确实对这些地区的发展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
 
一、民国时期云南茶商及其发展
 
云南茶商的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早在唐宋时期,云南茶叶开始作为商品进入流逋领域,贩运茶叶的个体茶商也渐次出现,只是这时商品经济不甚发达。云南地区尤其如此,故商人群体特别是茶商群体没有得到很好的成长。到了明清时期,随着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商品经济不断渗透到僻处西南一隅的云南,使这里的茶叶贸易日渐兴盛,茶商及商号纷纷兴起。
民国初年,汉族商人在云南各地尤其是普洱、西双版纳一带开办的制茶商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少数民族商人也纷纷建立起自己的茶庄。民国8年(1919年),思茅县城流行疟疾,茶商渐撤,思茅茶业长期停顿,茶商转入易武(今勐腊),故易武茶业又一度兴旺。抗战时期,外省人大量进入普洱,不少人从事商业,普洱商业又有了新的发展。商旅路线主要为南、北两途.北路即由普洱直往昆明,主要输出茶叶、食盐、中草药材,输入布匹、香烟等,称为“省货”;南路由普洱输出食盐、银饰等,经思茅、车里至佛海,销售后又转运茶叶至缅甸,输入象牙、煤油、洋靛、棉花、棉纱、布匹、西药、鹿茸、虎骨及杂货等,称为“坝子货”。此时的普洱茶不仅行销国内四川、西藏、湖南、湖北等省区,而且远销港澳、缅甸、越南乃至欧洲,尤在日本和西欧享有盛名。普洱成为滇南重镇和商业活动中心。抗战初期,佛海的普洱茶也是畅销无阻,国外至缅甸、印度、暹罗、南洋一带,内地则遍及云南、贵州、康藏等地的商业市镇。
这一时期,作为云南茶叶生产、集散、贸易中心的思茅,茶商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民国年间,思茅揉制茶叶出售的茶庄茶号有:雷永丰、裕兴祥、鼎春利、恒和元、庆盛元、大吉祥、谦益祥、瑞丰号、钧义祥、复和园、同和祥、恒太祥、大有庆、利华茶庄等22个,每年由产地茶山运至思茅加工的毛茶在500吨以上(旧衡制100斤为一担),当时思茅有名的揉制技师有刘渭成、朱根林、燕益庆、余长福、周小舟等人。在产地加工茶叶,在思茅设经销门市的有倚邦恒盛公商号、和乾利贞商号、勐海洪盛祥商号、同信公商号、钧义祥茶庄等。②可见,思茅茶商的发展在云南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除了思茅等地茶商获得大发展外,西双版纳、石屏等地的茶商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滇越铁路通车(1910年)前,易武、思茅两地茶叶,十之八九系石屏人经营。民国年间,石屏茶帮贩茶数量因缺资料,无从确考。据访,清末至民国年间,易武各茶庄号,每年每户经销量都在两三百担以上,多则五六百担。石屏茶叶商号十数户。年经销茶量在5000担以上。石屏茶帮经销量约占半数。在思茅、普洱、他郎(今墨江)、通关、缅宁(今临沧)、易武、勐烈(今江城)及蒙自、昆明等地都设有会馆,多为茶商捐资所建。民国年间在石屏城内经销茶叶,兼营棉花的铺号亦不少,较为有名的如余鹏程的“同源祥”、薛怀清的“文徵祥”、袁丕训的“源顺昌”、戴尧天的“同春和”、李海的“安保号”、杨镜涵的“德泰祥”、张麒的“裕和昌”、何宗旺的“长春兴”、杨盛光的“裕泰”、段其昌的“协和昌”、孙继先的“东济昌”、罗长年的“同顺祥”、彭盛五的“协盛祥”、张灿的“同兴昌”等等;民国年间在易武、倚邦、勐海(佛海)的老茶号就有七八十家;①在思茅有陈姓的“恒和元”、雷姓的“永丰号”、杨姓的“庆盛元”;在昆明则有石屏茶帮等等。
民国时期大量茶商号在云南茶叶生产、集散、贸易地兴盛,他们有的通过开拓国外市场来立足,如恒盛公印度分号和永茂和商号;有的通过改善茶叶外包装、提高茶叶质量取胜,典型的有钧义祥茶庄、雷永丰、永昌祥等;有的则通过强强联合,以扩大茶叶市场经营范围进而实现其利益最大化,如茂如恒商号;还有的依托大茶山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而演绎了自己的辉煌历史,如元昌号、同庆号。
 
二、民国时期云南茶商迅速发展的原因
 
民国时期云南茶叶贸易规模的大发展,茶商号的不断增多,表明民国时期云南茶商力量持续壮大,其直接原因主要有:
第一,商品经济迅速发展。鸦片战争及随后的一系列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彻底打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也从根本上瓦解了以男耕女织为核心的小农经济结构。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由此成为英法的重点侵略目标。英国在占领缅甸后,把云南作为其创建印度、缅甸和长江流域殖民大市场的链环。法国也力图由越南深入云南.在英法入侵中,云南被逐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那样: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与侵略,“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寸明制度  即变成资产者。”②由千受盗本主义国家推销商品、掠夺原料的需要(当然国人为求富求强而进行的引进技术及设备的改革也是近代云南商品经济发展并日益近代化的重要动力),云南开始蹒跚进入近代化,商品经济日益发展,从事商品流通的商业成为发展变化最大的领域,云南茶商在这一过程中迅速发展。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国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孙庆忠]农业文化的生态属性与乡土社会的文化格局
下一条: ·[陈絜]里耶“户籍简”与战国末期的基层社会
   相关链接
·[宋文辉]承袭与嬗变:晚清民国巴蜀婚俗地域差异研探·[黄艺兰]晚清民国时期伐树遭报故事的“祛魅”与“复魅”
·[林海聪]图文共现的民俗档案:清代至民国时期妙峰山庙会的多元记录·[孙芳]清代民国时期春牛图年画的文化艺术解读
·[李明洁]从民国《神祠存废标准》看哥伦比亚大学“门神纸马”专藏·[穆昭阳]民国时期福建地区民俗学研究者的文化交往
·[法]吕敏 陆康 主编:《香火新缘:明清至民国时期中国城市的寺庙与市民》·[龙圣]晚清民国湘西屯政与白帝天王信仰演变
·[刘磊]电影院与民国时期青岛的都市民俗·[赵娜]清末至民国时期北京市民自来水接受文化小史
·在大韩民国召开的非物质遗产委员会会议议程中的歌曲、舞蹈、庆典和传统技能·[祝鹏程]怀旧、反思与消费:“民国热”与当代民国名人轶事的制造
·[邱国珍]民国时期浙江畲汉民族的互动与友好——以两则口述史材料为中心·[王加华]江南与华北面食上的舌尖差异——以清末至民国时期为中心的分析
·杨梅:“中华民族”概念在民国教科书如何演变?·[赵娜]多元利益群体互动视角下的地权变迁研究
·明清民国歌谣与民国旧体文学学术研讨会在宁举行·晚清民国民俗手抄本现身 详细记录民俗节庆
·[车锡伦]清末民国间常州地区刊印的宝卷·[湛晓白]晚清民国知识分子的阳历认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