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网友热议庙会文化:草根文化应该更本色更有味儿
  作者:记者 董从哲 王光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4-25 | 点击数:7671
 


  “ 济南的千佛山庙会,这一两年没去过了,总感觉没什么意思。印象里它像是一个‘假冒伪劣产品’大集市。”晚报网友发帖表示。本报4月21日推出《千佛山庙会少了文化味儿》的报道后,读者通过电话和网络表达了看法,希望主办方能集思广益,把这种草根文化办得更有文化味儿。
 

  形式单一可参与项目太少

  “目前这些庙会山会之类的功能都弱化了,大家逛会不以买东西为主了,主要是为了凑热闹。反正卖的东西随便哪个公园或景区都有卖的。”济南读者张勇告诉记者,“总觉得适合年轻人参与的民俗项目太少了,逛庙会一点不过瘾。”

  韦钦国先生是对山会、庙会了解较多的老济南之一。他认为,目前的庙会形式上单调,参与人群越来越少。 “过去,也许是因为人们可玩的地方太少,生活节奏不像现在这么快,所以,每到三月三或重阳节千佛山庙会,在通往千佛山的山路上,到处都是叫卖山货杂品的小商贩,还有民间艺人,像吹糖人的、捏面人的、唱戏的、说书的等充斥其间,玩杂耍的、拉洋片的、马戏团等,不绝于道。”

  敞开胸怀接纳各种文化冲突

  济南读者刘成伟来电表示,七百年庙会确实该添点文化味儿。庙会完全可以引入新的元素,接纳各种民间文化。比如将乐队、相声、各种曲艺团体邀请入内,敞开胸怀接纳各种文化的冲突,然后约束商家的进入资格,文化味道自然就会展现。“特别是不要少了年轻人,应该吸引更多年轻人进来,否则出现断代以后,庙会可能就要衰亡。”

  济南读者刘溪先生常年关注济南历史名城文化建设,他认为,目前庙会一定不能淡化它的民俗文化传播价值,参与山会、庙会的,大多是老济南人,尤其是那些年轻时候、小时候跟着大人逛过山会、庙会的人,他们来山会、庙会,更多的是一种怀旧情愫在驱使。

  要让庙会返其本真

  济南市文化界知名人士李铭先生告诉记者,追根溯源,千佛山三月三庙会脱胎自中国农耕文化的历史积淀,“现代人生活在物质利益的重压之下,如何求得心灵解脱?我们就要将这些庙会返其本真,真正把一个民间的节日传承下来。”

  “现在的社会太浮躁了,原因就是缺乏这些本真文化的心灵滋养。”李铭说。

  多位读者来电话表示,山会、庙会上那些小吃、小玩意摊位不是不能有,但不应该是主要项目。“假冒伪劣的各种保健品、药品和服装鞋帽、生活用具,烟雾缭绕的劣质食品加工,尤其是那些收费的项目,撞几下钟收多少钱,门票收30元,各个景点还要再掏腰包,甚至拉住人强行看手相,软磨硬泡让人上香、布施……这些沾满铜臭味的所谓‘民俗’、‘庙会活动’,哪有文化可言?”千佛山庙会上,年轻人除了买点小东西,没有别的去处。 (来源:齐鲁晚报;本报记者 董从哲 王光营)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4月22日 13:38

上一条: ·传统习俗受关注 网民热议清明节
下一条: ·让世博成为遗产保护的“课堂”
   相关链接
·[周逸敏]常州庙会和节场的特色与新时期发展·[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
·[刘师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昆明官渡古镇土主信仰研究·[兰维]明清浴佛节民俗研究
·[李向振]庙会献戏活动与村落生活的运辑·[徐永安]玄帝(真武)信仰:三个香会调查报告
·[李吉安 李羕然]乡村民间信仰的调查与探索·[高忠严]重塑“地方感”:作为象征的昭君节和藏山大王庙会
·[林海聪]图文共现的民俗档案:清代至民国时期妙峰山庙会的多元记录·[徐永安]新时期武当山朝山进香民俗
·[吴南]乡村振兴背景下阐释庙会信仰实践的社会功能·[文鸿]基于“四层一体”的庙会文化传承机制分析
·[石林兰]庙会文化与当代乡村社会建设·[李琦]城市化进程中庙会文化空间的重构
·[赵旭东]庙会民俗的认知范式研究·[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李琳 杨眉佳 邵齐齐]多民族文化交融视域下的靖州飞山信仰调查与研究·[黄景春]增福财神的信仰历史与当下现状
·[牛光夏]“非遗后时代”传统民俗的生存语境与整合传播 ·[施立学]中国庙会与庙会文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