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别样的中秋 同样的“团圆”:四川地震灾区中秋节掠影
  作者:记者 叶建平 吴晓颖 曹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04 | 点击数:12089
 


  新华网成都10月3日电(记者 叶建平、吴晓颖、曹妍)3日,曾经饱受大地震灾害蹂躏的四川灾区迎来了震后第二个中秋节。经过一年多的灾后恢复重建,灾区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幢幢房屋拔地而起、一座座工厂里马达轰鸣、一间间校舍里书声琅琅……一座美好的新家园正悄然而生。

  今年的中秋节,灾区群众、援建工作者、震后孤儿将如何度过?对未来生活他们有何企盼?记者深入灾区进行了走访调查。

 

  受灾群众:“生活就像中秋月,美美满满”

  炖鸡汤、回锅肉、大麻花……3日中午,都江堰大观镇茶坪村三组56岁村民杨廷松一家三代围坐在自家院子里,品尝着丰盛的“中秋大餐”。

  杨廷松抿了口酒,嚼着麻花,喜滋滋地望着自家刚建好的“小洋楼”,哼起了小曲。去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将杨廷松的家变成了废墟瓦砾。所幸的是,家中无人伤亡。

  提及去年中秋,杨廷松说:“房子垮了,东西没了,哪有心思过节,就盼着能早日住进新房。”说话间,杨廷松给5岁的孙女夹了一只热气腾腾的大鸡腿。“上个月,房子终于装修好了。一家人在新房里过节,太安逸了!”

  震后,为解决群众建房资金难,都江堰市将灾后重建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相结合,推出了“联建”政策。杨廷松就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之一,他的新房由城里居民出钱、他出地“联建”而成。房子建成后,杨廷松从一楼腾了间屋子卖杂货。

  “在家开个小店,比出去打工轻松多了!”谈及这份新工作,杨廷松笑得合不拢嘴,“如今的生活呀,就像那中秋的月亮,美美满满,而且今后肯定还会越来越好!”

  杨廷松的家是四川农村灾区的一个缩影。今年中秋,农村灾区群众大都在自家新房中欢度佳节。据统计,截至目前,四川灾区已建成永久性农房123.89万户,占需重建的97.1%。

 

  重组家庭:“我又找回了家的感觉”

  中秋佳节,月圆人全。今年的中秋,对于重组家庭后的曹代成来说,是一个阖家团圆的好日子。

  54岁的曹代成是极重灾区绵竹市广济镇仁贤社区居委会主任。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夺走了他的母亲、妻子和孙子。震后的曹代成,白天为灾后重建忙碌;而每当深夜来临时,想起妻子、母亲,泪水都会夺眶而出。

  去年5月22日,曹代成被中组部授予“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其“舍小家顾大家”的英雄形象被“搬”上了银屏,感动了中国,也成就了一份情缘。

  曹代成现在的妻子刘小琳是达州某化工厂的一名退休干部。在电视里,她看到曹代成为灾区群众奔波忙碌的身影后,被深深感动,两人开始书信往来。去年12月16日,两颗心终于碰撞出了火花,两人在广济镇登记结婚。

  结婚后,刘小琳和曹代成夫妇居住在灾区板房里。中秋佳节,记者在曹代成家中看到,房屋虽然简陋,但细心的刘小琳将它打理得干净而整洁。崭新艳丽的床单,配上那喜庆的一对抱枕,让整个屋子显得格外温馨。

  “这里的生活条件可艰苦多了,煮饭烧蜂窝煤,洗澡要自己烧水,连厕所都是公用的……”刘小琳直言不讳,“不过,只要能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每天看着老曹为群众办事的样子,感觉很幸福!”

  今年的中秋,也是曹代成和刘小琳结识一周年的日子。由于曹代成假期值班走不开,刘小琳2日还替他给逝去的母亲、前妻和孙子上了坟,给他们“捎”去了月饼和柿子。

  中秋节当日,刘小琳的儿子专程从达州赶到绵竹,一家人在城里的饭馆里吃了一顿团圆饭。“有了她,家里的事不用我再操心了,可以专心地搞灾后重建。”曹代成说,“今年中秋,一家人大团圆,我又找回了家的感觉。”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新华网 2009年10月03日 17:59:11

上一条: ·看得见摸得着 民族文化博览会展示传统技艺
下一条: ·礼仪天下 和谐中华:2009上海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开幕
   相关链接
·[黄晔 余永平]四川省泸州市金龙镇俗语保护与传承研究·[邱硕]四川大学民俗学发展史
·[何海南 蒋园媛]四川荥经砂器手工技艺体系研究·[成容]四川“望娘滩”故事的母题解析
·[邱月]本真性的困惑:汶川地震后北川羌族的文化展演和身份焦虑·[张茜]四川饮食民俗与餐饮业的转型发展
·四川:非遗资源盘活扶贫经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神话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山海经集释》首发式在成都举行
·[张建世]民族传统工艺遗产的活态流变·第二届中国宗教学高峰论坛在四川大学开幕
·《四川民歌采风录》让你感受原生态的四川民歌风味·[张瑞娇]四川达州元九登高节俗辨析
·[魏宏欢]村落空间与地方记忆的互建·四川摩梭甲搓舞:非遗在每一个美好的夜晚跳动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九月开始实施·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
·四川博物院努力践行公共文化保障法·一篇农谚 让你读懂二十四节气
·[王焰安]《槐花几时开》百年发展史研究·[罗晓欢]以墓葬建筑及其雕刻为中心的四川清代民俗信仰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