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海峡两岸学术论坛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专题研讨会海峡两岸学术论坛

陈进国:全球视野下的民间儒教刍议
——第二届海峡两岸民间文化论坛:会议发言
  作者:陈进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22 | 点击数:8586
 

陈进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副研究员)

全球视野下的民间儒教刍议

 

  因为我们8月21号到31号,大陆的十几个学者一起到台湾去考察一贯道,这可能是两岸60年来第一次对一贯道有一个比较相对客观的理解。一贯道这种在民国政府,1949年的民国政府一直也是一个受到批判的一个教门,解放以后,大陆也是把一贯道当成反动会道门来打击的。在1987年台湾解禁以后,一贯道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后,现在实际上已经传播到全球八80多个国家和地区。事实上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成为一个准的世界性的一个宗教的组织。就是说,无论你承认也罢,不承认也罢,他作为一种宗教文化现象的一个传播,能从台湾这个地区再出发传播到全球80多个国家,而且形成一个事实上相当有活力的一个新兴的宗教运动,这种现象事实上很值得有关部门和学者客观地去进行反思。反思一个曾经被政府视为反动的或者一个教门组织它为什么能在全球化的时代传播到80多个国家,形成这么强有力的一种文化的推动力。

  我觉得从台湾的这个角度来看的话,一贯道之所以能在整个华人社会里面逐渐地从民间的一种教门演变为现在的所谓能被很多国家和地区认可的一个宗教组织,背后有很大的一部分比如说像儒家的,对儒家观念的一个弘扬。一贯道之所以成为一贯道,它早期是从青莲教到先天道系统演变出来的,到它的所谓十七代祖师这个陆宗舆就开始把儒家的因素引入这个教门,使得它原来既有道的这个背景,就转变成一个进入儒教化的一个教门。到它的所谓十八代祖张天然以后,他又开始对一贯道德宗旨进行界定,无论张天然的他的个人的政治立场或者被政界怎么评价,但是,我们不能因人会门,或者因门会人,从不能因门会人这方面来看。

  比如说它这个一贯教的宗旨强调,稍微念一下,比如说它强调“敬天地,礼神明,爱国忠事,敦品崇礼, 孝父母,重师道,信朋友,和相邻,改恶向善,讲明五伦八德,阐发五教圣人之奥旨,恪遵四维纲常之古礼,洗心砥砺,洗心涤虑,借假修真,恢复本性之自然,启发良知良能之至善,己立立人,己达达人, 挽世界为清平,化人心为良善,冀世界为大同。”就是说,从它那个宗旨里面,它事实上强调的是儒家的,或者说是儒教的教义。但是,同样是一个强调儒教的教义的一个宗教团体,它为什么在台湾经过20年以后就演变为具有全球扩张力的一种文化传播的这样一种动力呢?它如何推动儒教的一些活动,我觉得有很多值得学者观察的地方。

  比如说,一个它在教门里面,从它所谓的教阶里面,比如像前人、典传师、讲师到普通的这个道亲,整套教门的组织里面,它非常强调所谓的道学的研修,就是中国传统儒家的这个四书五经,还有包括比如说像《孝经》、还有比如说包括等等这些的道学的这些研修,这个研修是有阶段的,每一个阶段比如说不同的道亲或者说不同的级别必须进行考试,必须进行不断地那个一种训练。事实上,用台湾那个哲学教授林南路(音)的话来说,它事实上是以儒体盗用道家的一些仪式,盗用佛像,比如说拜弥勒菩萨,拜济公菩萨等等,用佛教的这个形象,三位一体,来推广它的这个宗教活动。比如说它推动儒教的复兴方面,一方面是道学的研修,道学的研修,这样就是培养它所谓的道亲,对儒教的修为方面的一个东西。另外,比如说它举办了很多国学的这个娱乐营,海外的这个中华文化营,还有比如说儿童的读经班。比如说这个儿童的读经班,它事实上可以看到一贯道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我们知道现在在海峡两岸有一个很有名的教授叫王才贵,王才贵一直在推动整个中华文化的读经运动。早期台湾的一贯道它虽然把儒家的教义作为它宗旨的一部分,但是在王才贵在大学以及社会推动读经运动以后,一贯道很敏锐地就把王才贵的这套东西吸收进去了,来进行自我的一些革新,使得它把儒家的那一套变成它已经是代表文化正统的一部分。当然也是它想走向阳光化的去污名化的文化自觉的一种举动。但是比如说它通过推动在道亲内部的这种道学的研习,还比如说在社会里面的这种亲子教育,儿童读经,比如说把父母亲跟儿童在一起进行读经的实践,事实上是带动了对儒家文化的弘扬的一个过程。

  还比如说,它更重要的是推动那个所谓的孝亲运动,孝亲运动除了比如说子女给父母亲洗脚,给父母亲做饭等等这种运动以外,做了很多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来推动儒家的这个经典的,儒家的这个实践建立层面的生活。除了这种公共性的就是说教会内部的一种对儒教的修为以外,另外社会公共方面的对儒教的推动以外,还有一块就是所谓的道化家庭,也就是所谓的,它事实上是通过大量家庭性的,也就是家庭佛坛,把推动儒家的这种生活化、社会化、家庭化,使得儒家成为家庭本身的一种日常生活实践本身。那么事实上这使得一贯道之所以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扩张,跟它这种推动儒家文化的这种生活化、实践化以及仪式化事实上是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说特别是仪式化部分,作为一贯道早期的仪式还比较多的是道教或者道家里面的一些仪式,后来吸收了儒教的因素以后呢,它事实上是把儒教的一些元素跟道教的一些仪式呢进行有机的结合。比如说我们知道在整个华人社会里面,比如说东南亚这个德教,马来西亚、印尼的这个孔教,还比如说包括越南的这个高台教,现在是被越南政府认可的这个高台教。那么,这些宗教都实现了一种儒释道多元宗教的一种融合,但是里面有一种宗教仪式是非常普遍的,等于说这些宗教都共同有了。就是比如说传统道教经常取用的这种扶鸾、扶乩,那么就是沙盘写字。在科举时代这个扶鸾事实上就是说这种一批知识精英,也是一种文字的游戏,比如说,写字。但是在台湾早期的日据时代,就是说日本侵占台湾50年的过程中,日本对台湾实行,比如说到太平洋战争的时候,实行皇民化运动,皇民化运动就是说反对汉字化的等等,实行皇民化运动之后,台湾的民间社会事实上就是通过扶鸾的这种形式来保护儒家的这个文明。那么我们知道,我去泰国南部的时候,在当时马共盛兴的时候,在英国,马共盛兴的时候泰国有一阶段也是反对用汉文的教育方面,那么泰国的华人在进行这个,包括印尼的华人在同化过程当中为了维护自己的文化传统,它实际上也是通过扶鸾的方式来保护儒家文明的传承跟中华文化的一个保护。比如说一贯道它对这个扶鸾文化,它实际上是非常重视这个扶鸾过程种对儒家文明的一个宣扬。比如说它有一种信中信,写一篇很长的儒家的一篇文章,里面再用那个,就是在信中信里面又用那个写上一些儒家的经典,但是用一些很巧妙的文字可以联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很强的推动力,就是通过这种扶鸾的宗教性仪式来传播儒家的文明。那么事实上无论一贯道是不是一种反动会道门,还是一个宗教组织,我们先不管,但是我们来看一贯道对儒家文明的这种传播而言事实上有很多值得我们醒思的一个过程。在整个东亚的这个华人社会随着整个经济的腾飞以后,那么特别是百年来那个向西方学习,对自己传统文化进行摈弃的这个过程当中,那么就是说在二十一世纪的这个时代,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华人社会都已经出现了对整个传统文化的一个复归。从早期的新加坡,它是一个逐渐转向西化的一个过程当中,90年代以来,又开始推动儒家文化在新加坡社会的一个弘扬。到比如说大陆现在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这个口号的提出,还比如说原来的整个的儒家文化圈的周边的一些国家,比如说包括韩国、越南等等这些周边原来受到儒家文化影响的这些地区呢对儒家文化的复归的一种过程当中。那么,一贯道这所以可以在全球扩张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可能跟华人社会的这种经济的一种腾飞,对自己的文化的一种文化自觉。用费孝通的话来说,一种文化自觉运动,可能也有非常重要的一个关系。那么事实上就是说,在目前大陆的儒教运动过程当中,特别是比如说王才贵推动的儒教读经运动,还有比如说像陈明等等他们这些所谓的新儒家推动的大陆这个儒教复兴或者儒教重建等等这些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民间的一股力量,民间以民间宗教的这种形式,以民俗的形式来推动儒教的弘扬的这种力量,它可能对我们以后来反思我们的这种文化建设可能也是有“他者”的一个视角吧,谢谢!

 

  文章来源:新浪读书 2009年09月21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叶涛:民间信仰的当代价值刍议
下一条: ·萧放: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民间信仰
   相关链接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昆明举行·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云南大学文学院顺利开班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
·《民间文化论坛》:2022年第3期目录·“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预备通知
·《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5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4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3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2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1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6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5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4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3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2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第1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19年第6期目录
·《民间文化论坛》:2019年第5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19年第4期目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