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让我们亲近传统节日
  作者:人民日报 综合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7-11-15 | 点击数:12057
 


        国家法定假日安排即将调整,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有望成为法定假日。为了让人们了解传统节日、亲近传统节日,本报邀请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陈连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讲师施爱东、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黄涛、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萧放4位学者,对除夕、清明、端午、中秋四大传统节日的来历和文化内涵进行了解读。摘要编发,以飨读者。 

  

  法定节假日调整已制定初步方案

  四大传统节日有望成假日 假日总天数可能有所增加

  人民日报北京11月7日电 综合新华社、新华网报道:黄金周景区“爆棚”、呼吁推行弹性休假、增设传统节日为假日……近年来,关于长假制度的一些议论与建议不绝于耳。国家法定节假日如何调整才更科学合理?记者近日从权威部门获悉,相关部门在对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调整进行了调研和论证之后,已初步制定出调整方案,并将在近期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在这个方案安排中,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总天数不仅有所增加,而且,除夕、清明、端午、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有望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农历除夕也将法定放假,广大居民有望得到更多的休息时间。

  如何调整法定节假日制度,社会上有着广泛议论。一项对2200位年收入6万元以上游客进行的调查显示,63.7%的人希望调整黄金周,但建议取消全部黄金周的人只有14.3%;不久前进行的另一次调查显示,“58.2%的公众希望既有长假也有短假”。还有媒体曾就“春节、中秋、圣诞以及情人节等10个节日中你最想过哪一个”做了一个社会调查,结果显示,春节居首,其他传统节日也均排前列。

  “如果要我选择的话,‘五一’、‘十一’黄金周可以考虑缩短,把清明、端午、中秋等增设为法定假日。这既能缓解各地景区‘爆棚’的压力,又能让我们有充裕的时间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在国家机关工作的李先生表达着自己对新休假方案的期待。

  为了让调整方案充分体现民意,有关部门一年多来组织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包括开展专题调研,召开多次座谈会,听取和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这次国家对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最大的亮点就是民众成为政府决策的‘参谋者’。广泛征求民众意见,体现的就是党和政府以人为本、重视民意的执政理念。”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来华认为,新休假方案只要符合大部分人意愿,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让公民休假权落到实处,相信人民会接受并给予支持。

  专家学者认为

  传统节日放假适逢其时

  本报北京11月7日电 “假日调整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只有广大人民过好传统节日,从精神到心理得到满足,节日遗产才能传承下去,这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脉的最好保护”……对于酝酿进行的假日制度调整,许多专家学者近日接受采访时纷纷表示支持和拥护。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蔡继明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假日安排主要是从政治上考虑的,而改革开放后更多是从经济上考虑的,是为了拉动和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现在考虑节假日的调整,要更多地从历史文化、社会和谐的角度出发。适当调整黄金周制度,把传统节日变成法定假日,符合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思想。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刘魁立认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对于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传统节日纳入我国法定假日体系中,可以充分发挥其巨大的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增强中华儿女的情感认同、民族认同。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说,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在于我们民族心理最深层的一种东西,即民族的亲和力和凝聚力。这种亲和力很大程度上是靠节日等民俗维持下来的,它虽是潜在、无形的,却是一种自发的情感,一种真正的文化的力量。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新华网 2007年11月08日07:08:19

上一条: ·传统节日文化遗产保护与我们所应秉承的原则
下一条: ·中国民俗学会专家建议将黄金周挪到清明中秋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何杰峰]传统节日视野下的泰山信仰重构与变迁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