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毛巧晖]民间文学的时代性及其当下意义
——编《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论民族民间文学》之体会
  作者:毛巧晖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10-19 | 点击数:6791
 

内容提要:通过编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民族民间文学》,进一步深入学习与吸纳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民间文学思想。他们注重以时代为中心考察民间文学及其发展。中国共产党早期就注重民间文学的时代性,经过延安时期及1949—1966年的社会主义文艺实践,这一思想逐步成熟,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思想则对其进一步深化与丰富。民间文学的发展应当以此为指导,把握时代脉搏,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思想  民间文学  时代性  历史性

作者简介:毛巧晖,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启动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专题摘编”项目。笔者参与了马克思主义论民族民间文学的专题摘编。在课题撰写过程中,遵循课题宗旨,系统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对民族民间文学的相关论述,课题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民族民间文学》于2013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一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有关民族民间文学的论述发表时限为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上半叶,其内容主要涉及少数民族文学和民间文学的起源与发展、主要内容、形式与创作等。在完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民族民间文学》一书编选过程中,深入学习与吸纳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民间文学思想。

  他们将民间文艺置于社会历史发展中来论述,“文化艺术领域中的诸现象,论述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广阔画幅上文学的产生、形成及其社会功能,论述了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文艺的民族性和继承性,论述了神话、史诗、传说、民间歌谣、民间故事、寓言、谚语等各种形式的民间文学”,阐述了文艺如何反映生活,某一文艺形式如何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的条件下产生。“在宗教领域中发生了自然崇拜和关于人格化的神灵以及关于大主宰的模糊观念;原始诗歌创作、共同住宅和玉蜀黍面包——所有这些都是属于这一时期的。”特别强调发展文艺首要在于面向时代,进而观察和再现时代——“人民正在创造属于未来的历史,而这种历史又是在继承过往历史的既定条件下创造出来的,因而发展文艺又不能忽视过往历史,但要根据时代的需要来理解和观察过往历史。”可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以时代为中心考察文艺及其发展。

  马克思认为思想认识进程取决于事物发展进程,而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必然受其所处时代制约与支配。民间文学这一特性更为显著与突出,中国共产党从早期就重视民间文学所具有的时代性特征,在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文艺的建构中重视对民间文学的利用与改造。

  二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如李大钊、瞿秋白、恽代英等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动社会主义革命中都很重视民间文学,民间文学由于其鲜明的时代性特征与政治思想取向,被纳入“中华民族复兴”榆与新文化体系的建构中。1918年,《北京大学日刊》发布征集歌谣启事,现代学科意义上的民间文学兴起。李大钊在《青年与农村》一文中指出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就是农民占国家绝大多数,农民是国家劳动阶级的主体,要解放中国先要解放农民。以他为首,掀起了青年学生以及知识分子走向农村,即“走到真实的人间”,他们以“增进平民智识,唤起平民之自觉心”为宗旨,同时搜集、挖掘民间文学。恽代英的《八股?》《文学与革命》明确提出了“革命的文学”,他认为:革命的文学产生于革命的感情,尤其提倡用讲故事与民歌、评弹等俗文学的方式向民众讲述世界时事与中国事件。瞿秋白则认为普通民众依然生活在传统文艺土壤中,他们的社会伦理知识皆来源于传统文艺。之后出现了《颈上血》《劳工记》《田仔骂田公》,以及《十二月革命歌》《国民团结歌》《吊刘华》等利用民间歌谣、民间小调改编、创作的文艺作品,以这种形式宣传革命取得了极好效果。“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在课程设置中特别强调民间文艺形式的内容。郭沫若亦提倡文学青年要了解民众的文学,“到兵间去,民间去,工厂间去,革命的漩涡中去……”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创立革命根据地开始就重视对民间说唱形式的利用。用民间说唱的形式,有利于将党的意识形态与土地政策深入宣传给民众,对民众进行教育与引导。当时流传极广的《革命伤心记》就是通过歌谣的形式记述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与失败。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伴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文艺得以进一步传播。从三十年代末开始,陕甘宁边区成为中国共产党主要活动区域,这一带深厚的民间文化传统以及国统区大量文化人士的到来,使得如何对待传统文艺成为核心问题。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了“萌芽状态的文艺”(墙报、壁画、民歌、民间故事等)、“原始形态的文学”、“较低级”的群众的文学和群众艺术、“群众的言语”、“较低级的文艺”。这一表述意味着民间文学背后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换。民间文学被视为大众的文艺,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大众语言问题的讨论,其目的都是希望民间文学能成为被民众享用的文艺。1949年文学进一步介入生活,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社会主义新中国成为其目标,正如刘禾所说:“文学介入生活,那时候文学的野心很大,目标不是成就大作家,而是创造新社会。怎样创造新社会?那就是要创造新人。”

  1949年7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这既是文艺界大会师,同时也树立了解放区文艺在全国文艺界的领导位置。1949年以后,延安时期文艺与民众结合的新样式———通俗文艺受到极大重视。同时所有的文艺工作纳入了政府工作体系,民间文学研究领域成立全国性的领导机构“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前身,以下简称“民研会”),组织全国各民族民间文艺的搜集、整理与研究。“民研会”成立后不久,1955年创办了《民间文学》杂志。《民间文学》既刊发中国各民族的民间文学作品,也发表民间文学领域的研究文章。在“民研会”与《民间文学》的引导下,20世纪50年代的民间文艺进入了新的文化实践的轨道。在1949—1966年间,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国家关注与重视民歌、民间故事、民间戏曲的利用与改造,并发起关于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文学的普查工作,期冀从民间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中构建新的社会主义文艺体系。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刘魁立:在第十五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上的主旨发言
下一条: ·[应星]“田野工作的想象力”:在科学与艺术之间——以《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为例
   相关链接
·[邱婧]20世纪50年代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改编与重构·[陈传志 米高峰]“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动漫化发展策略探析
·[巴莫曲布嫫]走向新时代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毛巧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
·[米海萍]黄河上游地区多民族民间文学的交流·[韩冰雪]论刘锡诚的民间文学诗学研究
·[张柱林]民族民间文学的创造性转化及其限制·[刘建波]呈现民间文学百花争妍的图景——回望云南民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
·[毕艳君]青海多民族民间文学中的历史记忆 ·吴新峰:《多元文化交流视野下的新疆世居民族民间文学研究》
·[钟进文]从“民族唱”到“唱民族”:基于《裕固族姑娘就是我》的考察·[毛巧晖]国家话语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资料搜集整理
·朝戈金研究员招收2016年“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岳天明 郝世亮]浅论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化及其时代性挑战
·陶立璠:《民族民间文学理论基础》·[万建中]郭沫若的民间文学研究
·[杨树喆]文化整合与中华民间文学的总体风格·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民族民间文学研究
·专家:民族传统节日属认同文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