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端午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端午节专题

[王洪军]端午习俗起源于古代禊礼
  作者:王洪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6-16 | 点击数:6671
 

  端午节即农历五月初五,又叫五月节,是一个流传较广的民俗性节日。相传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投江殒身,端午节便被染上了爱国主义的色彩,有了纪念的意味。实际上,端午节的起源比我们能够想象的时间要早得多,不仅可以追溯到三代时的禊礼,甚至是更古老的先民生殖习俗。

  关于禊礼,应劭认为:“禊,谨按《周礼》:‘男巫掌望祀望衍,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禊者,洁也。春者,蠢也,蠢蠢摇动也。《尚书》‘以殷仲春,厥民析’,言人解析也。疗生疾之时,故于水上衅洁之也。巳者,祉也。邪疾已去,祈分祉也。”(《风俗通义》卷八)这样看来,褉礼是在“蠢蠢摇动”的春天的水边进行的一种洗浴活动。仲春之月,万物萌动之际,人们来到河边,洗涤一个冬天累积的尘垢,以及过往的积恶,使自己能够以洁净的躯体和爽利的精神,迎接春天的到来,从而获得福祉。《后汉书·礼仪志》颇为详细地记载了汉代禊礼的盛况:“是月(三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洁。洁者,言阳气布畅,万物讫出,始洁之矣。”刘昭注:“谓之禊也”。从应劭和刘昭的解释可以知道,禊礼即为《周礼》女巫所职的祓除礼。

  《周礼·春官·女巫》云:“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贾公彦疏:“释曰:‘岁时祓除’者,非谓岁之四时,惟谓岁之三月之时,故郑君云‘如今三月上巳’解之。一月有三巳,据上旬之巳而为祓除之事,见今三月三日水上戒浴是也。”(《周礼注疏》卷二六)古人以干支记年月日。一个月三十天,甲子为第一日,第六日为己巳,第十八日为辛巳,第三十日为癸巳,一个月有上、中、下三巳。三月上巳,又称之为初巳、元巳,即三月的第六日。

  有关三月上巳习俗的描绘,最典型的莫过于春秋时期的郑国。《诗经·郑风·溱洧》云:“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兮。……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在春天的溱洧水滨,士与女秉兰祓除,相与戏谑,摒除了礼制僵硬的束缚,完全体现了天人合一、性情合一的自然人生状态的真诠。“当自然的生命从沉睡和封闭的冬季觉醒的时刻,人类自身的生命也投入了欢快舒畅的酒神怀抱中,连中国这最保守的民族也提倡‘仲春二月,奔者不禁’,人为的伦理阻止不了自然生命的冲动”(傅道彬《中国生殖崇拜文化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116页),可谓一语中的。在郑国,“秉兰”或者说“佩兰”传递的是求爱、求欢的信息。《左传》宣公三年(前606)记,郑文公爱妾燕姞,梦见天使赠给她兰花。不久,文公见到燕姞,真的给她一支兰花并让她侍寝,孕而生子,即名兰,就是后来的郑穆公。“燕姞梦兰”系“执兰”这一宗教性仪式最好的诠解。在传统的古朴风俗潜移默化影响下的郑国女性,对于爱情的追求却既泼辣又大胆,绝不虚伪而是直奔主题。其率真的个性、热烈的吟唱,在《郑风》里有着很好的表现:“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女曰鸡鸣》)、“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萚兮》)、“子不我思,岂无他人”(《褰裳》)、“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子衿》)、“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这种以宣誓情爱为色调的吟唱,产生了足以惑人心智的世俗化音乐,由于无法满足孔子礼乐治世理想的需要,故被斥之为“淫声”。唐代孔颖达认为:“郑国淫风大行,述其为淫之事。言溱水与洧水,春冰既泮,方涣涣然流盛兮。于此之时,有士与女方适野田,执芳香之兰草兮,既感春气,托采香草,期于田野,共为淫泆。”(《毛诗正义》卷七)实际上,禊礼的真谛在于天地相感,万物萌生,男女偶处,风雨行时,是传统的自然观、生命观、情爱观最好的体现。春天祓除,不仅在于洗涤宿垢,更是在向上天乞求生命。从求子的意义上说,就是“(简狄)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玄鸟生商故事的宗教化、礼仪化。“禊”字是“示”和“洁”的组合,这恐怕不是一种巧合。

  《韩诗》薛君《章句》曰:“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祓除不祥。”(《后汉书·礼仪志》注)三月上巳的祓禊礼,原本是洗浴求子之义,在郑国又衍申出了“招魂续魄”的内涵,以至于战国后期楚国出现了《招魂》诗,这绝不是偶然的现象。

  魂魄,于道而言之,是指自然的天地二气。《淮南子·主术训》曰:“天气为魂,地气为魄。反之玄房,各处其宅,守而勿失,上通太一。太一之精,通于天道。”仲春二月,招魂续魄的目的在于唤回被凛冽寒冬封藏的蕴含勃勃生机的天地之气,“天气为魂”实乃阳神,“地气为魄”是指阴神,阴阳和合才会呈现出阳春发生的一切机理,即所谓“天气始下,地气始上,阴阳错合,相与优游竞畅于宇宙之间”(《淮南子·俶真训》),所以,才有“秉兰草”而祓除、相约于溱洧之滨的欢歌谑笑。于器而言之,是指祭祀的仪式。《周礼·天官·玉府》:“大丧,共含玉,复衣裳。”郑司农云:“复,招魂也。衣裳,生时服。招魂复魄于大庙,至四郊。”在这个意义上,招魂续魄演变成两种祭祀方式。一是衣冠冢。人死之后,无法找到遗体,只能招魂以衣冠下葬。二是巫降之礼。《周礼》:“司巫凡丧事,掌巫降之礼。”注曰:“巫下神之礼。”贾公彦疏:“人死骨肉下沉于地,精魂上归于天。天地与神人通,故使巫下神。”(《周礼注疏》卷二六)举行巫降之礼的目的,在于唤回已经回归上天的魂魄。祓禊之礼原本就是女巫的职守。在沐浴祓除的演变过程中,巫降的仪式趋于弱化,招魂续魄的意义残存下来。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姜舒忆】

上一条: ·[陈华文]端午节的文化传承:凤舟竞渡与女性参与
下一条: ·[王若光 刘旻航]“飞龙在天”:端午龙舟竞渡习俗考源
   相关链接
·[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2023嘉兴端午民俗研讨会举行·[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郑青]中日端午民俗中菖蒲文化流变考察略·[叶涛]在“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嘉兴召开·“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黄晔 万登峰]试论端午节民俗文化促进孝感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之策略·[何彬]端午节历史数据的可视化探索
·《王者荣耀》特色主题展现身秭归峡谷内外共度端午节·抗疫背景下,凸显端午民俗特殊文化意义
·“端午与文明生活”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嘉兴举行·“端午与文明生活”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王倩倩]危机与抉择:透视疫情影响下的非遗与民俗
·[徐金龙]屈原故里端午节俗的传承困境及发展思路·[常睿]新冠疫情下的端午香囊节俗消费考察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