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暨摄影作品展通气会 在中国农业博物馆举行
  作者:中国农业博物馆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5-19 | 点击数:4770
 

      为更好弘扬和传播“二十四节气”文化,在第四十二个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时,中国农业博物馆举办的“二十四节气”摄影作品展在全国农业展览馆5号馆开展。摄影展展出的300余幅优秀作品是从中国农业博物馆征集的2万多件摄影作品中精选出的,主要分节气与物候、节气农事活动、节气与习俗文化、节气养生四个部分。通过二十四节气各个节点草木荣枯、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展示节气规律性变化的物候现象和自然美;通过各地在各个农事节气里的劳作场景,展示节气与农事的紧密联系和传统内涵;通过千百年来全国各地流传至今的风俗节庆、民间文化活动,展示二十四节气在当代的保护传承和延续境况;通过各个节气中人们的健身养生,展示“天人合一,顺应四时”的养生法则。为观众提供了一处领略“二十四节气”丰富内涵和文化风貌的园地。

      5月18日上午,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陈通司长一行参观了展览,随后出席了借摄影展开展之机举行的“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暨摄影作品展通气会。出席会议的还有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管理处张晓莉调研员;规划处孙占伟副调研员;中国农业博物馆博物馆刘北桦馆长;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巴莫曲布嫫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中国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联合大学张勃教授;农博综合部唐志强主任;陈列部王应德主任;浙江、河南、贵州、湖南、广西等省区“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相关社区代表以及十多家在京媒体记者。会议由中国农业博物馆邓志喜副馆长主持。

      中国农业博物馆刘北桦馆长首先通报了“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工作情况及未来行动计划。通报了申遗成功以来,中国农业博物馆为做好“二十四节气”传承保护工作,联合中国民俗学会及相关社区,成立了“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建立了紧密联动的“二十四节气”传承保护协作机制;制定《“二十四节气”保护2017年度工作方案》,推动“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工作落实;召开“二十四节气”及其扩展项目的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会和论坛10多次,撰写大量专题论文,出版专业书籍,加强了“二十四节气”相关学术研究;深入调研普查“二十四节气”各扩展项目,对项目传承情况、传承人进行了广泛的摸底调查,搜集资料和实物,建立相关信息数据库;开展“二十四节气”非遗项目传承人等从业人员培训数十次,参加培训的人员上千人次;开展异彩纷呈的节气文化活动,有些社区将古老传统办出了当代新创意;举办了“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二十四节气专题展”及其系列巡展、“墨韵诗魂——‘二十四节气’诗书画展”的专题展示活动;带动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二十四节气”相关实践参与主体多元化;一些地方将二十四节气及其相关内容编入教材,纳入教学计划,让二十四节气走进中小学校园,在青少年中普及二十四节气知识,推动二十四节气文化代际传承。通过这一年多的努力,社会群众对“二十四节气”的认知、认同、参与和实践空前提高,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更加得到彰显和增强。

      刘馆长还强调,中国农业博物馆在2018年将进一步建立完善3+N工作模式,即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指导下,在中国农业博物馆牵头下,在中国民俗学会的学术支持下,带动各代表性传承社区和社会各界,进一步完善各方协调增效的保护工作机制,在“二十四节气”的记录建档,专题展会、学术论坛、社会传播、社区保护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重点部署安排。在未来的工作中,期待包括媒体在内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保护传承中来,共同推动“二十四节气”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更好地融入时代,融入生活,焕发出时代风采和永久魅力。

      随后,中国民俗学会中国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张勃副主任通报了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学术研究工作;“二十四节气”社区代表浙江衢州非遗中心余仁洪主任、河南登封市文化馆闫松涛馆长分别介绍了人类非遗代表作“二十四节气”的扩展项目“九华立春祭”和“河南登封节气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情况。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陈通司长作了总结讲话,表示“二十四节气”已成为我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的优秀实践案例,为其它非遗项目的保护树立了标杆,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陈通司长对中国农业博物馆在二十四节气传承保护工作中所起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肯定,对传承保护社区开展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给予很高的评价,对大量社会力量主动、自觉地参与到二十四节气传承保护和应用中表示欣喜。希望各方面力量继续努力,为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保护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博物馆 2018-05-19
【本文责编:刘艳超】

上一条: ·中国农业博物馆拟建“二十四节气”文化遗产数字化保存数据库
下一条: ·当古民居遇上城镇化,如何留住乡愁?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