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非遗与人文图典:春天的野菜
  作者:仲富兰   摄影/图:仲富兰 收藏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3-29 | 点击数:16327
 

1940年代,一个年轻妇女和她幼小的孩子,采摘野菜为食

  这次去浙东奉化看桃花,亲密接触了一下大自然,空气清新,看到了奉化漫山遍野的桃花,自然也看到许多不知名的野菜。早先读过周作人《故乡的野菜》,老先生出身浙东,一生住过许多地方,住过即家乡,很有感触。

  我想起了我儿时恰逢国家遭遇1959-1961年的天灾人祸时期,那个年代,不要说乡间,就是住在城里的平民,也是勉强度日,政府配给的粮食吃不饱肚子,坚强的母亲带着我去城郊挖野菜,那个时候的徐家汇,过了凯旋路就是成片的农田,春天油菜花金灿灿的,麦苗绿茵茵的。田埂上,岗头边,沟沟坎坎长满了各式各样的野菜。妈妈教认识了野油菜、豌豆头、马齿苋、野豌豆,还有青蒿菜、马兰头、荠菜、蕨菜……带回家里,除根、洗净、剁碎后和上些渣面、玉米粉什么的,美美地做上许多蒿子面粑粑、蒸马齿苋,有时还将荠菜剁碎放上些豆腐干、粉丝,做成一盘盘饺子煮着吃,母亲还会做一种油煎的菜饼,类似于北方人说的“野菜饽饽”,母亲说吃这种野菜饼,不伤肠胃,而且还能清热、解毒,有助于身体健康。满地的野菜,让我们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

  在农耕文明之初,蔬菜也曾是野菜。野菜是一个相对于农田种植蔬菜而言的概念,在物种进化中,有些曾经的山野荒草,被驯化种植成了如今的蔬菜。挖野菜和吃野菜一直都伴随人们的生活,曾经在春天里有一个节日是为挖野菜而设立的,这个节日就叫“挑菜节”。陆游《食荠》云:“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齐菜花。谚云:三春戴养花,桃李羞繁华。”顾禄的《清嘉录》记吴地风俗,“芥菜花俗呼野菜花,因谚有三月三蚂蚁上灶山之语,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陉上,以厌虫蚁。侵晨村童叫卖不绝。或妇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号眼亮花。”

  周作人先生曾经记录了当时一种叫“黄花麦果”的野菜,也称“鼠曲草”,是一种菊科植物,叶小微圆互生,表面有白毛,花黄色,簇生梢头。春天采嫩叶,捣烂去汁,和粉作糕,称黄花麦果糕。小孩们有歌赞美之云:“黄花麦果韧结结,关得大门自要吃,半块拿弗出,一块自要吃。”说的就是浙东人食用野菜的情形。

  上海人对荠菜、马兰头情有独钟,现在都有人拿来进城售卖了,荠菜的价格还不菲。野菜的吃法很多,普通人家变着法儿把鲜嫩的野菜凉拌、烹炒、蒸煮、做成粥,或剁成馅包饺子,或做成春饼及春卷……如今,正是各种野菜上市之时,吃腻了鱼肉鸡鸭的人们,调调口味,尝尝清香鲜嫩的野菜,实是一种美好的享受。上海人爱吃荠菜肉馄饨,有浓郁的清香,口感脆嫩,色调碧绿,吃过了荠菜肉馅大馄饨后,其他的菜肉馄饨就不屑一顾了。但野菜好吃,污染的问题又凸显出来,吃环保绿色健康无污染食品,古今的事情,从来意难全啊!

  就像野花一样,野菜平凡、朴实,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先生说过:“我曾见草丛里一种细小的青花,常猜测那是否西方称为‘勿忘我’的草花。因为它太渺小,人家不容易看见。不过我想,野草野菜,开一朵小花报答阳光雨露之恩,并不求人‘勿忘我’,所谓‘草木有本性,何求美人折。’”是啊,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就好比野菜一样,无需什么“证明”、“表现”的,杨绛先生说得太好了!

两位卖野菜的村姑,从发式和穿着可以看出是吴地农妇

民国时期北京京郊一个挎着篮子挖野菜的小女孩

在举世闻名的长征中红军吃过的部分野菜标本

人们在河边采野菜资料图

1977年春,北京十渡,挖野菜的母子

1990年代一个男子在地头挑野菜

野菜上市北京建国门菜市场市民抢先品尝

2000年代,浙江东阳的青年正在挑刚采摘的野菜金华新闻网

2015年云南普洱市市民在菜市场选购野菜

2018年3月29日于上海五角场凝风轩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国风文化记忆”2018-03-29
【本文责编:张丽丽】

上一条: ·中国各地的门神
下一条: ·一根竹子的新生,火葫芦灯的体用造化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
·【我当代表这一年】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为非遗系统性保护鼓与呼·颐和园非遗插花展区 “花团锦簇、龙凤呈祥”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
·[朱红梅]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的活化实践·[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
·[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