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民族文学研究》

首页民俗学文库民俗学刊物《民族文学研究》

《民族文学研究》2018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作者:《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1-24 | 点击数:6390
 


《民族文学研究》
2018年第1期  


时代、人物及问题:现代歌谣学的三个维度 万建中 廖元新 5
乡土景观中的田园牧歌 彭兆荣 王晓芬 13
民歌的法律保护与侵权界定之理论探索 周特古斯 色音 22
卫拉特-卡尔梅克《江格尔》在欧洲:以俄罗斯的搜集整理为中心 旦布尔加甫 28
当代民间故事活动的价值发生研究 张琼洁 40
中国少数民族屠龙故事文本与禳灾传统 李永平 樊文 48
寻找“文学西藏”历史表述的新可能
———从扎西达娃到次仁罗布
吴雪丽 60
圈囿与挣脱
———20 世纪 80 至 90 年代扎西达娃小说批评的反顾
顾广梅 68
民族身分的自觉与地域诗性的探寻
———梅卓小说论
贺仲明 李伟 76
一个藏人的村庄史:格绒追美创作论 严英秀 82
文化认同与自觉担当中的精神家园建构
———当代撒拉族诗歌群体研究
权绘锦 张定华 87
白先勇与《香港文学》 徐诗颖 93
“骏马奖”评奖标准的历史演变:分析与启示 翟洋洋 103
论元代右榜进士诗歌的接续意义 郭磊 115
旗人子弟的文学创作与文体创新———以子弟书为中心 李芳 123
王阳明谪黔诗文的“苗僚”视角及其启悟 杨锋兵 133
论金代民族文化背景下王若虚《文辨》的散文批评 张桐 140
乐府《穆护砂》曲调文本探源 韩宁 147
昭梿《蕙荪堂集》考论 刘国宣 155
陈岗龙《蟒古思故事论》述评 冯文开 164
“中国辽金文学学会第九届年会暨草原文学研讨会”述评 花兴 170
大西南文学理论拓荒与多民族文学聚落耕耘———第二届“大西南文学论坛”综述 白浩 王海军 174
征稿启事   39

内容提要


时代、人物及问题:现代歌谣学的三个维度

万建中 廖元新

内容提要:现代歌谣学是一个既定的学术过程和事实,对其理解和阐释显然不只是重复和陈述,而是重构。角度的选择即切入点是强化阐释力度和实现重构的关键所在。时代、人物及问题是现代歌谣学最富阐释力的三个维度。“时代”构成了背景式的学术话语呈现模式和思维定势,可以使学术史书写更具厚度和深度;“人物”的学术史关注主要侧重于个人学术活动和学术情怀,以期展示歌谣研究的多元、差异与个性品格;“问题”不是研究领域或对象,而是所要论证的观点和阐述的学术思想,与每一阶段的学术热点和方法论的运用密切相关。以此三方面考察20 世纪歌谣学,可以比较完整地把握其基本的学术指向和基调,并且提升阐释的学术品位。

关键词:现代歌谣学 维度 学者群体 问题意识

作者简介:万建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廖元新,南昌大学法学院

 

乡土景观中的田园牧歌

彭兆荣 王晓芬

内容提要:传统乡土景观最具诗意的情景是所谓的“田园牧歌”。虽然在人们的认知中,它更多属于文人骚客笔下的诗句与诗意,却是深深地扎根于土地的情歌。土地成为田园牧歌的最后制作者。对于乡土社会而言,田园牧歌似乎又与“原始”联系在一起。在这方面,中西方有着重大的差异。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散发着泥土的生命气息,与生命和时节交相辉映,形成了人与土地协奏的交响乐。

关键词:田园牧歌 泥土芬芳 乡愁景观

作者简介:彭兆荣,厦门大学人类学系;王晓芬,厦门大学人类学系 

民歌的法律保护与侵权界定之理论探索

周特古斯(蒙古族) 色音(蒙古族)

内容提要:民歌不仅承载着一个地域或族群的历史文化,而且蕴含着民众的集体记忆。文章对我国与民歌相关的侵权案例进行了梳理,并对民歌侵权案中所出现的问题加以归纳。在此基础上,对原创与改编、作曲之间所存在的技术层面之量化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量化的可能与标准,试图回应音乐作品侵权量化这一难题。

关键词:民歌 署名权 旋律 量化因素 量化标准

作者简介:周特古斯,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色音,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卫拉特-卡尔梅克《江格尔》在欧洲:以俄罗斯的搜集整理为中心

旦布尔加甫(蒙古族)

内容提要:在欧洲,从十八世纪中叶就已开始出现有关卫拉特-卡尔梅克《江格尔》的报道,而正式记录、整理、出版,则从十九世纪初开始,至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文章以记录整理者及其活动为主线,勾勒了十九至二十世纪欧洲搜集、记录、整理、出版卫拉特-卡尔梅克《江格尔》的历史脉络,并介绍了搜集记录者用卡尔梅克文出版的四十多种论著以及用各语种出版的六十多种《江格尔》,从而较完整地呈现了欧洲搜集、记录、整理、出版卫拉特-卡尔梅克《江格尔》的历史概貌。

关键词:《江格尔》 搜集 整理 记录

作者简介:旦布尔加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当代民间故事活动的价值发生研究

张琼洁

内容提要:既有的民间故事价值研究停留在总结、概括价值功能类型层面,越过了价值认识本身的建构过程而直接呈现结果判断,未能就价值关系发生过程与机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文章从价值发生角度研究民间故事活动,将“活动”视为一个“开放的活的结构”且具有发生“场”的功能,承载各种价值关系的形成与关联。从线性、双向的关系研究模式扩展为全面、立体、多向的结构系统研究模式。由此,价值的发生过程与活动结构的建构过程并行。

关键词:价值发生 活动 民间故事 价值功能

作者简介:张琼洁,南开大学文学院

 

中国少数民族屠龙故事文本与禳灾传统

李永平 樊文

内容提要:屠龙故事广泛分布于中国境内各民族,文章在收集27 个少数民族44 则屠龙故事文本的基础上,依据“屠龙的原因”,将故事划分为龙致灾祸被屠杀;龙残害人、吃人,人类因复仇屠龙;为完成考验屠龙三个类型。阅读中国各民族的屠龙文本,我们发现杀死或镇压引致灾难的怪物龙的过程中,依然保存着信仰时代禳解活动使用的法物、法术等巫术技艺,祈祷、咒语等厌胜仪式。很多民族的屠龙文本中,还使用巫术活动中的诵、唱等形式诅咒危害自身的龙。各民族早期民间故事、神话叙述中,把各种危害其生存而被剪除的动物形象,汇聚为一种想象的怪物“龙”,并作为禳解各种灾异的“公共的替罪羊”,危机解除后,龙翻转成为沟通天地的神灵。“屠龙”和“龙王”是同一机制呈现的两种面相。

关键词:屠龙 民族民间故事 禳灾 文化遗产

作者简介:李永平,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樊文,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寻找“文学西藏”历史表述的新可能

———从扎西达娃到次仁罗布

吴雪丽

内容提要:从扎西达娃的《骚动的香巴拉》到次仁罗布的《祭语风中》,“如何讲述西藏”经历了从寓言书写到现实关怀、从宏大族群历史到日常个人叙事的转换,其背后联系着自19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中知识资源、话语逻辑、历史伦理等的变化。从扎西达娃到次仁罗布,“文学西藏”历史表述提供的可能性也给当下的历史叙事某种启示。

关键词:扎西达娃 次仁罗布 西藏书写 历史伦理

作者简介:吴雪丽,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圈囿与挣脱

———20 世纪80 至90年代扎西达娃小说批评的反顾

顾广梅(回族)

内容提要:20 世纪80 至90 年代的当代文学批评界对扎西达娃的小说创作虽有积极介入式的阐释,但理论命名有仓促简便之嫌,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受到地缘、族缘的限制,缺少整体性、全局性的把握和定位,由此带来批评自身与作家创作的双重圈囿。批评与创作该如何挣脱这些局限,则是现象梳理、分析之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扎西达娃 小说批评 魔幻现实主义 地缘 族缘

作者简介:顾广梅,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民族身分的自觉与地域诗性的探寻

———梅卓小说论

贺仲明 李伟

内容提要:梅卓小说通过对民族历史和族裔文化的追溯、民族品格的揭示和反思,以及对民族文化现实处境的关注,表现出民族自觉意识,并以自然景物、人情风俗、语言的描写和叙述视角的嬗变等,对民族生活和文化进行诗意化的呈现。梅卓小说对民族身分和民族文化表现的这种独特性,源于她深厚的民族情感,同时也客观和理性地表现了藏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诉求。

关键词:梅卓 民族自觉 诗意呈现 民族文化 族裔身分

作者简介:贺仲明,暨南大学文学院;李伟,青岛大学文学院

 

一个藏人的村庄史:格绒追美创作论

严英秀(藏族)

内容提要:格绒追美是康巴作家群中有独特审美追求和文化精神向度的作家。他以多种文体多角度、多层面地书写着青藏高原、康巴大地。对民族文化、故土家园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现实人生的关怀立场,使得他自觉地参与到对民族文化精神的历史建构中,不断突破自我,为藏族文学提供了新的文学经验。

关键词:格绒追美 康巴 村庄 藏族文化

作者简介:严英秀,兰州文理学院文学院

 

文化认同与自觉担当中的精神家园建构

———当代撒拉族诗歌群体研究

权绘锦 张定华

内容提要:当代撒拉族诗歌群体不仅在无根的隐忧中坚持民族认同的诗意书写,也在兼顾两世的文化情怀中凸显着一种担当精神,更在建构精神家园的同时探求着民族文化的未来之路,从而为当代诗歌和民族文学发展做出不可忽视的坚实努力。

关键词:当代撒拉族诗歌 民族认同 担当精神 精神家园

作者简介:权绘锦,兰州大学文学院;张定华,兰州大学文学院

 

白先勇与《香港文学》

徐诗颖

内容提要:回族作家白先勇曾在香港生活三年(1949—1952),就此与香港结下了半个多世纪的缘分。1985 年创刊的《香港文学》作为香港当下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刊物,办刊33 年来一如既往地为白先勇开展各种文学活动提供重要平台。白先勇同样在这33 年中持续关注和支持《香港文学》。因此,白先勇和《香港文学》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相互促进,共同为推动香港文学乃至世界华文文学向前发展以及复兴中国传统文化而做出努力。

关键词:白先勇 香港文学 《香港文学》 回族身分 文化性格

作者简介:徐诗颖,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骏马奖”评奖标准的历史演变:分析与启示

翟洋洋

内容提要:少数民族文学是我国多民族文学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是少数民族文学的风向标,通过对历届“骏马奖”的评奖机制及获奖作品情况进行考察,发现评奖条例是在有意识地建立国家意识形态下的文学批评标准,而实际评奖效果往往是在综合各种现实因素之后无意识地形成了一种不完全等同于官方标准的文学批评走向。“骏马奖”评奖标准的演变趋势是国家主流话语形态与民族本土化表达不断调和的结果,并主张一种以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和多样性为基点的动态发展的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标准。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学 骏马奖 文学评奖标准 话语主体

作者简介:翟洋洋,南开大学文学院

 

论元代右榜进士诗歌的接续意义

郭磊

内容提要:元代右榜蒙古、色目进士群体是元代诗坛上承元诗四大家之“最”,下启杨维桢“铁雅”诗派之“极”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诗歌在元代中后期诗坛变革中有接续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从诗论来说,他们的诗歌显现出明显的复古意识,延续了延祐诗坛到元末“铁雅”诗派一贯的主张;从理论演绎来说,其诗歌既受到了延祐时期“性情之正”的影响,又开始强调抒写个人性情;从风格来说,这一群体诗歌呈现的多元风格是雅正诗风向奇崛怪诞诗风的过渡。

关键词:元代 右榜进士 诗歌 承上启下

作者简介:郭磊,太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旗人子弟的文学创作与文体创新

———以子弟书为中心

李芳

内容提要: 清初的旗人子弟中,侍卫的文学创作成果极为突出,他们是子弟书最早的创制者与表演者。侍卫是后金至清代专为旗人设置的特殊官职,主要择选宗室、王公、功勋之后,享有崇高地位,颇得皇帝赏识。宗室王公子弟被选入内廷,担负礼乐仪典之责,参与诗词唱和活动,并由此形成了清初旗人的文士群体。一方面,他们积极学习、吸收汉文化,与汉族文士结交,延请文坛巨擘为西席,尝试诗词文赋创作,出现了纳兰成德、福康安等初期著名文人;另一方面,他们着眼于巩固民族根本,致力于在新的环境里重新建立新的文化传统。对满、汉文化之权衡、取舍,体现在他们的文学创作之中。他们于诗词内容上着意塑造满洲和旗人的形象,更希望在文体上有所创新,创造出符合旗人审美心理的文学艺术形式,并努力做出了积极的尝试。

关键词: 满族 旗人 侍卫 子弟书

作者简介:李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王阳明谪黔诗文的“苗僚”视角及其启悟

杨锋兵

内容提要:谪居龙场是王阳明人生中的一大磨难,但同时也是其悟入圣人之道的一大事因缘,“苗僚”视角的转变对其龙场悟道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王阳明谪黔诗文展现了其“苗僚”视角的变化,一则体现其对贵州民族地区环境的认识从“俟命而已”转变为“安而乐之”,这促使了王阳明对己心的体察;二则王阳明认为贵州民族地区的民众是“未琢之璞”,只要施以教化,启迪良知,人人均可以做到圣人,这促使了他对人心的体认。随此双重转变,王阳明更加关注人的本心,推动了他求悟圣人之道的方式由原来的“求道物理”转变为“吾性自足”,并以“心”为起点重释“格物致知”,开辟了崭新的哲学境域。

关键词:王阳明 谪黔诗文 “苗僚”

作者简介:杨锋兵,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

 

论金代民族文化背景下王若虚《文辨》的散文批评

张桐

内容提要:金人王若虚现存《滹南遗老集》四十六卷,主体以“辨惑”为主,其中《文辨》四卷体现了扬散抑骈、尊韩宗苏的理论立场与批评观念,这都与王若虚的师承渊源、为官交游有密切的关系。《文辨》体现出对两宋学者的整体质疑,是政权对立下政治心态的文学映射,其求真务实的意识与北方地域的风俗传统和学术风潮也有深层联系。

关键词:王若虚 《文辨》 散文批评 辨惑 女真

作者简介:张桐,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

 

乐府《穆护砂》曲调文本探源

韩宁

内容提要:《乐府诗集》收录有《穆护砂》曲调,“穆护”非关祆教,而是摩尼教法师的音译名,《穆护砂》应为摩尼教曲。《牧护歌》与《穆护砂》曲名相近,黄庭坚认为“牧护”即是“木瓠”,用于击节。但击节所用多就地取材,流行广泛的《牧护歌》显然不可能以区区一地之材命名。“牧护”本指和尚,《牧护歌》是由僧人传唱、结构固定、适于说唱自叙的歌曲。《乐府诗集》所录《穆护砂》,其思妇怀远的内容不似摩尼教曲,就曲辞而言,应为彰德地区流行的开凿运河时所制劳歌《木斛沙》。唐乐府中真正具有摩尼教音乐性质的曲子可能仅为记录于《教坊记》中的《穆护子》。

关键词:波斯教 穆护砂 牧护歌 木斛沙

作者简介:韩宁,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昭梿《蕙荪堂集》考论

刘国宣

内容提要:庋藏于上海图书馆的《蕙荪堂集》是昭梿晚年手订诗集的残本,曾经晚清名家费念慈、盛昱及近人叶景葵庋藏,卷首、卷尾所载题记均系伪作。除了借以补苴昭梿生平事迹、寻绎其心境的变化轨辙,该书在探讨昭梿的诗歌创作、揭示《啸亭杂录》的著述义例并进而诠释昭梿学术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关键词:昭梿 《蕙荪堂集》 《啸亭杂录》 理学宗尚

作者简介:刘国宣,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陈岗龙《蟒古思故事论》述评

冯文开

内容提要:《蟒古思故事论》是国内第一部较为系统地研究蟒古思故事的学术力作,深化与拓展了蟒古思故事研究,对学界蟒古思故事研究的学术趋向具有诸多的启发性意义。该著构建了多学科视野中蟒古思故事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对多学科交叉与综合的研究范式进行了学术实践,这对推动蒙古族民间文学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意义。

关键词:故事学 蟒古思故事 口头文学

作者简介:冯文开,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本文责编:李中彦】

上一条: ·《民族文学研究》:网上投稿审稿系统开通
下一条: ·《民族文学研究》2018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相关链接
·《民俗研究》:2024年第2期目录·《文化遗产》:2024年第1期目录
·《艺术与民俗》:2023年第4期目录·《民俗研究》:2024年第1期目录
·《文化遗产》:2023年第6期目录·《文化遗产》:2023年第5期目录
·《民俗研究》:2023年第6期目录·《艺术与民俗》:2023年第3期目录
·[杨李贝贝]守护边地文学:《边疆文艺》及其生成·[陈杰]中国近代期刊报纸中的盘古神话研究
·《民俗研究》:2023年第5期目录·《文化遗产》:2023年第4期目录
·《文化遗产》:2023年第3期目录·《民俗研究》:2023年第4期目录
·《艺术与民俗》:2023年第2期目录·《民俗研究》:2023年第3期目录
·《文化遗产》:2023年第2期目录·《艺术与民俗》:2023年第1期目录
·《民俗研究》:2023年第2期目录·《文化遗产》:2023年第1期目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