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二十四节气

首页民俗学专题二十四节气

专家学者:纳入民族节日体系保护二十四节气
  作者:记者 周玮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12-26 | 点击数:1878
 

  新华社北京12月23日(记者周玮)二十四节气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已近1个月,但国内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话题热度不减。“可以说,很少有文化事件能够像这样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很少有这样一种文化表达,能够如此广泛地激起国人共同的自豪感。”参加申遗的中国代表团团长、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巡视员马盛德说。

  中国艺术研究院日前举行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保护工作座谈会。会上,马盛德表示,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农耕文明的优秀代表,其影响跨民族、跨地域、跨不同文化类型,涉及多个学科。“申报的成功并不是使命的终结,而是非遗保护工作的又一个里程碑。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积极履行承诺,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包括二十四节气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适应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保持生机与活力。”他说。

  座谈会上,专家学者分别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天文历法、农业文明、文化传播等角度,就进一步研究、保护、传承、传播、弘扬、振兴二十四节气建言献策。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魁立表示,二十四节气把劳动和生活结合紧密,在保护二十四节气的时候,应和民族自己的节日体系联系一起加以保护。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吕品田认为,二十四节气项目关系中国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关系到中国人的生产劳动时间表和作息制度,其入选将使人们更加关注文化自身的系统性、整体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践中克服技术化、技能化、表面化倾向。

  文章来源:新华社北京12月23日
【本文责编:敏之】

上一条: ·二十四节气列入非遗名录 能唤回曾经的诗意生活吗
下一条: ·登封“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承获专家学者认可
   相关链接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京召开蔡奇出席并讲话·[张治]媒体创新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播的实践初探
·海丰召开钟敬文先生民俗文化贡献专题座谈会·关于征集“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研究课题”选题的通知
·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在京成立·[刘卷 王敏]基于二十四节气与地域文化符号的叙事性产品视觉设计研究
·[张婉婷 刘芳芳]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传播的创新方式研究·[童方云]《二十四节气菜·宴》在常州的呈现
·关于召开二十四节气国际学术研讨会(网络视频会议)的通知·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工作年会倡为文化遗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经验
·“二十四节气文化艺术展”在中国农业博物馆举行·专题║ 二十四节气——历史智慧与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刘晓峰]二十四节气与古代科学精神·[郑艳]春秋代序 日月不淹
·[张勃]顺天应时:二十四节气的文化精神·[梁珊珊 祝鹏程]从田园到城镇:二十四节气之于当代的意义
·[杨秀]人间四月天之立夏·[龙晓添]秋向此时分:丰收的节气与节日
·[袁瑾]二十四节气:天人共生的中华时令智慧·[邵凤丽]天时与人伦的融通:二十四节气中的祖先祭祀礼仪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