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韩秉方]论民间信仰的和谐因素
  作者:韩秉方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01-12 | 点击数:8881
 

 

 
本文所说的民间信仰是指:长久在中国社会广大基层民众中流行信奉的有宗教内涵(即信仰超自然神秘力量)而又形成传统、融入民俗的信仰形态。它既不像正统宗教那样有严密的组织、系统的经典教义和严明的教规,又自然地兼容和吸收了正统宗教的不少观念与仪式,活动方式贴近生活,简单易行,形式多样,为平民百姓所喜闻乐见,而且还具有相当明显的地域性,故被有的学者称为“民俗宗教”。
中国有着辉煌丰富的传统文化,而作为传统文化基础的民俗文化,当然也具有悠久的历史。民间信仰一直是俗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原始崇拜,即原始宗教阶段。从那以后,历经漫长的历史变迁、王朝更替,民众的信仰崇拜也在不断地演进变化,最终形成了近代中国社会分布各地的民间信仰。实际上,恰恰是民俗文化、民间信仰,孕育塑造形成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道德面貌、民族性格。这种草根文化具有极强的稳定性、保守性、适应性和再生性,即使发生重大的社会变革,乃至文化断裂,仍然能够延续再生保存下来。
古往今来,中国是世界上民间信仰最为兴盛繁多的国家之一,究其原因,可能与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过欧洲或中近东国家那样笼罩一切的国教有关。不少学者也因此认为,中国是宗教观念最为淡薄甚至是没有真正意义上宗教的国家。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从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没有任何民族具有宗教的免疫力。大量远古资料和浩瀚文献可以充分证明,中国也是宗教“资源”最丰富多彩的国家之一。之所以看法迥异,只不过是由于观察的视角和标准与西方学者不同罢了。在中国,儒、道、佛并存,而且各行其道,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可以说,中国宗教生态比较宽容开放,故有不少外来宗教进入中国乃至落地生根,享有各自的生存空间。正是在这种宗教生态境况中,中国的民间信仰得以茁壮生长,种类繁茂,千神万圣遍及全国各地。
笔者认为,中国的民间信仰大致有以下几类:1.自然崇拜:是原始宗教信仰的遗存和发展。此类信仰认为天、地、山、川、湖、海、风雨雷电、动植物等自然现象与万物,都是崇拜对象。即在冥冥中幻想每种自然物背后都有神灵主宰,人们理应敬畏崇拜,祈求保佑。2.祖先崇拜:是一种在血缘亲属支配下的信仰活动。以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鬼魂(往往升格为神)为崇拜对象,崇拜者对祖先尊崇有加,虔诚祭祀。而祖先鬼魂则对祭祀者护佑赐福,禳除灾祸。3.功臣圣贤崇拜:中国人对有功于国、造福于民的先烈功臣和圣贤,皆立祠建庙,既是崇敬纪念,又期待沾溉余泽,受其护佑。4.宗教派生下来的俗神信仰:如对道教关公、吕祖、天仙圣母的信仰,对佛教观音、济公、弥勒的信仰即是。还有众多的民间信仰也属此类。5.行业祖师信仰。
 
 
笔者的故乡是京南宛平县高各庄。该村西临永定河,全村二百户近千人口,是由明代韩氏兄弟移居于此繁衍而来的古村落。1949年笔者正好12岁,童年的很多记忆都与村里的民间信仰活动有所关联。村内有正式庙宇4座。村东头和东西两街中间建有两座大庙,内均塑有佛像,庄严肃穆,受人敬仰。另外还有两座小庙,一为五道庙,一为守护神庙。这几座庙各司其职,供村民平时以及节日烧香还愿之用,在村民心中占有崇高位置。各家各户都祭奉着大同小异的各种神明。正房(或主房)堂屋正中,皆有神龛,供奉着释迦牟尼、太上老君、观音菩萨、关圣帝君等。其他还有天帝爷、灶王爷、门神和财神等,各安其位。逢年过节,特别是过大年(即春节),除每户举家虔诚祀拜酬神外,还要在庙里举行热闹非凡的祭神酬神活动,其时鼓乐齐鸣,献艺献果,是村民一年一度的盛大娱乐活动。当然,附近五里八村的佛道或地方神的庙会,也吸引着村民参加。可以说,中国传统社会中每个农家子弟,自幼就在这种民间信仰文化的大环境中熏陶塑造,从而形成了特定的文化心理和道德观念。
然而,这些种类繁多、影响深广的民间信仰,因为不同程度地包含有对神秘力量(神、鬼之类)的迷信,曾遭到了以“移风易俗,破旧立新”名义而发起的一波接一波的冲击。但是,世界各地炎黄子孙聚居的唐人街,乃至香港、台湾、澳门地区,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却仍然恪守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供奉信仰着老辈祖先传下来的菩萨、神明。
山西籍著名作家李锐在刊载于2008年1月号香港《明报》月刊的《人间烟火》一文中,曾对民间信仰在港埠的社会作用有过描述:
 
……这三个月的香港生活,还是很强烈地改变了我对香港原来的看法和印象……准确地说,我对香港印象的改变是从一个傍晚开始的。因为我和妻子蒋韵都很想听听香港的地方戏,二00六年四月十二日的下午,浸会大学的秀珍姑娘领路带我们来到了青衣。出了地铁站,就看见远远的辉煌的灯光,听到悠扬的丝竹鼓乐之声,接着又闻到一阵阵香火的气息。走进真君大帝的神庙,迎面看到临时搭建的剧场外面一条巨大的红布条幅,上面一行醒目的金黄大字:“真君大帝宝诞之庆。”整个寺庙里挤满了人,上香的、跪拜的、卖香烛神符的、卖吉祥物的、卖各种小吃的……各种味道和燃烧的香火在人群头顶聚起一派烟雾。剧场里坐满了人,都是花钱买票来看戏的,最后连剧场的空道上也坐满了人……那一天唱的是古装传统剧目《西楼错梦》。忽然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那整个的气氛像极了黄土高原上的庙会。说实话,我并不懂粤剧,甚至不知道真君大帝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神仙。但是,“青衣街坊联合水陆各界演戏,恭贺真君大帝宝诞”的热闹场面,还是给了我深深的感染和震动。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佛教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彭牧]同异之间:礼与仪式
下一条: ·[张祝平]我国民间信仰的当下状态与趋向
   相关链接
·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
·[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徐慧丽]多元身份:浙南杨府爷信俗嬗变及文化心理
·[王晟聪 李浩昇]民间信仰组织的村庄治理参与机制·[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
·[马梦洁]明清民间信仰中国家力量与地方社会的互动·[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
·[吕树明]造神:当代民间车神信俗的实践逻辑·[刘扬]从地仙到宗教正神:民间信仰空间的多种面向
·[刘师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昆明官渡古镇土主信仰研究·[李承柳]试论汉代民间信仰的实用性特点
·[赖伟鸿]“香火”的隐忧:从身体实践到数字民俗的仪式变迁·[黄俊杰]“天灶地设”:大理古城南门城隍庙中灶的符号象征意义
·[刁统菊]当下后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陈思涵]潮汕地区祭祀仪式中的性别秩序
·[林旻雯]民俗生活中的掷筊实践与衍变·[段友文 贾安民]民间信仰谱系的生成演进逻辑
·[张佳伟]不同性质宝卷中的叙事方式及其功能定位·[刘伟波]牡丹江流域萨满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其保护开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