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纳钦]复调式祭祀仪式与复合型民俗角色
——对珠腊沁村公主陵祭祀的田野研究
  作者:纳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2-19 | 点击数:12009
 

 

内容摘要:珠腊沁村公主陵祭祀是历史形成的习俗,具有严密的仪式规程。它有一种复调式结构,而且正因为这复调式结构,才养成了世俗和喇嘛两方面的专业型民俗角色。而这两个民俗角色,又由于俗民的世俗与信仰要求,变成了复合型民俗角色。
关键词:公主陵;复调式祭祀仪式;复合型民俗角色

 
引言
 
乌丙安在《民俗学原理》一书中谈到“民俗角色”时指出:“在民俗养成的各项活动中,始终活跃着许许多多承载民俗的人,他们以各种各样的身分交流民俗,传习民俗,操作民俗,积累民俗,甚至编制或创造民俗。这些人其实并不是少数人,而是俗民群体中的所有的人,他们在民俗活动中都有自己恰当的民俗角色(role)”。 民俗角色是民俗养成的必然结果。民俗角色越多,民俗的普遍性与稳固性就越强。在自然群体中,具有普遍意义民俗角色是“随俗角色”。另外,还有许多以民俗为“职业”的有特定身份的人,他们不仅以遵守习俗规范而成为承载习俗的一般角色,还以自己积累的丰富的民俗知识,掌握操作某种民俗活动的特殊本领而获得更加“专业”的民俗角色。
本文是一项民俗仪式与民俗角色问题的田野研究。在具体操作层面上,选择了一个具有300年历史,并延续至今的蒙古族村落祭祀仪式为个案,在对其进行历史调查和文本复元的基础上,力图把握和解析该仪式结构特征与仪式中专业性民俗角色功能特征,为中国民间仪式“文本库”与民俗角色群增添一个生动实例。在进入正题之前,须对研究对象做一个简要的说明。
 
珠腊沁村与公主陵
 
本文选择的仪式个案为珠腊沁村公主陵祭祀。珠腊沁村位于今内蒙古巴林右旗查干沐沦苏木(乡)。这是一个具有300年历史的蒙古族村落,形成于1703年前后。本村的形成缘于一位满族公主——固伦淑慧公主。固伦淑慧公主(1632-1700),满族,名阿图,清太宗皇太极之女,孝庄文皇后所生,清顺治5年(1648)下嫁巴林部郡王色布腾。下嫁时,赐给随嫁陪房300户,这些陪房中有各种工匠,谓“七十二行”。康熙39年(1700),固伦淑慧公主在北京病殁,享年69岁。按公主遗嘱送葬巴林右旗,初葬于巴尔登哈拉山(今巴彦汉山)赛音宝力格。后移至凤凰山(今都希苏木格根绍荣山)西南,再后于康熙42年(1703)移至旗北部查干沐沦河西岸额尔登乌拉山南麓,即今珠腊沁村西。在三移公主陵过程中,康熙皇帝曾三诔祭文 。原公主陵坐西向东,石基砖墙,陵前立御赐石碑,祭殿庄严肃穆。建陵时,从公主陪房中挑选40户守陵人,蒙古语称“珠腊沁”(意即执祭灯者)。这40户如今已繁衍成今查干沐沦苏木哈丹恩格尔、毛敦伊和、毛敦敦达、阿日宝龙等四个自然村。这四个自然村,当地人统称为“珠腊沁村”。作为公主陵的陵丁,珠腊沁人世代敬仰公主,履行着守陵人职责——向公主陵献祭,执长明祭灯,以及看守陵园。在本村,一年有6次公主陵祭祀。在这些祭祀上,除了珠腊沁人,还有很多外地还愿者赶来参加。原公主陵于1966年在“文革”中被毁。即便在“文革”中,人们也从自家院内祭祀,因此,可以说公主陵例祭从未中断。1989年8月重建。
原公主陵位于巴彦和硕山(公牛山)以北,背靠椴树山,坐西朝东,建有两个四方形大小陵园和其它建筑物,总称“公主陵”或“公主格根”。大院约有100平方米,围墙高一庹,石基砖体,用一尺宽、五六寸厚的青色砖垒成。南墙建有三间门殿(山门),俗称“绿门”,此门以内不许进入女性。陵园正中建有五间祭殿,祭殿到门殿有一丈来宽的鱼脊形铺砖道,祭殿两旁用矮墙将大院隔为前后两小院。两侧矮墙各留一角门通往后院,前后院空地长有果树及花草。公主大红圆形坟垒就在后院正中。两厢配殿和御赐石碑坐落在院外。在清代,祭祀之日,北配殿里兀赫尔达、浑督、厨子、差役和本地官员、长者们落座,祭案上的供品也在此码好;南配殿里旗王爷或王爷派来的代表落座,所以俗称“官殿”。御赐石碑立于石龟之上,高一庹半,宽三尺,厚二尺多,碑顶有云雕。碑上镌刻着满、蒙、汉文的祭词。后字迹模糊,很难辩认。在公主陵殿的左侧二百来米稍缩后单独建有一处陵院,叫做“诺雅德尹格根”(官陵)。四周是石墙,东墙中央有祭殿兼门殿三间。院内有以圆形排列的坟垒七座。称公主的子孙“台吉”们之墓,各有自己的属民献祭,并且属民都有自己的祭盅。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王燕琴]民间信仰对中国宗教发展的影响
下一条: ·[何其敏]民族民间信仰研究的视角和意义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