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基地与中心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机构基地与中心

中国地域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在牡丹江市成立
  作者:牡丹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1-15 | 点击数:2846
 

 
  1月12日,由中国民俗学会、学苑出版社、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民间文化论坛暨中国地域民俗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我市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闫岩,副市长张海华出席。

  闫岩在大会上致辞时说,牡丹江市是黑龙江省东南部中心城市,区位优势明显,是沿边开放城市;发展态势良好,是极具潜力和活力的城市;生态环境优良,是优秀旅游城市;历史源远流长,是极具文化底蕴的城市。其中,牡丹江民俗文化资源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省级目录数量居全省各地市之首。近年来,牡丹江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学术研究方面,出版了《牡丹江地域文化专辑》、《宁古塔历史文化丛书》、《满族通史》等专著,涌现了黄德烈、关治平、刁丽伟等一大批学术人才;在资源保护方面,在全省率先成立非遗保护中心,普查、梳理非遗项目300余个,朝鲜族花甲礼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考古公园被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开发利用方面,推进了瀑布村朝鲜族民俗旅游开发、渤海民族刺绣产品生产等文化旅游产业,满族祭祀、朝鲜族流头节、北山庙会民俗文化周等特色活动给牡丹江增添了许多人文景致,2013年牡丹江承办了首届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闫岩说,本次“海峡两岸民间文化论坛”能够在牡丹江举办,并且将中国地域民俗文化研究中心设在牡丹江,有利于提高牡丹江民俗文化学术研究水平和扩大城市影响力,充分体现了中国民俗学会对牡丹江民俗文化保护传承的肯定和信任。她希望,各位专家学者通过交流研讨,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在推动中国民俗文化繁荣发展的同时,也为牡丹江文化发展和旅游开发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当日,张海华为中国地域民俗文化研究中心揭牌。
 
 
 

  文章来源:牡丹江日报 2014-01-1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中国牛郎织女传说研究中心换届会议在山东省沂源县召开
下一条: ·赓续中华道统 弘扬优秀文化
   相关链接
·[刘伟波]牡丹江流域萨满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其保护开发·第二届民间信仰研究高端论坛在黑龙江牡丹江市召开
·第二届民间信仰研究高端论坛在黑龙江牡丹江市召开·中国民俗学会二级研究机构工作交流会在牡丹江市召开
·[刁丽伟]牡丹江地区满族祭祀仪典程式化的研究·第四届海峡两岸民间文化论坛暨中国地域民俗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牡丹江召开
·中国地域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在牡丹江市成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