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族群文化传承

首页民俗与文化族群文化传承

[郑晓]畲族节俗舞蹈的类型与文化特征
  作者:郑晓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4-12 | 点击数:11692
 


【摘要】 畲族现存节俗舞蹈可分为祭祀性节舞、农事庆典节舞以及社交娱乐节舞。畲族舞蹈保持了较多的传统形态,舞蹈的各种社会功能仍然在起着相应的作用。这些社会功能与畲族的民间信仰、农事生活、社交娱乐等民俗活动密切相连,并很直观的凸显出畲族节俗舞蹈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畲族舞蹈;节俗;类型;文化特征


  作为民族生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最初的发生、发展而言,舞蹈的创造和流传并不是出于人们的审美需求。生殖崇拜、图腾祭祀和农耕、狩猎等诸种生存活动,构成早期舞蹈的最为主要的内容负载及功能指向。随着社会的不断演进,虽然舞蹈逐渐凸显出它作为一门艺术的审美功能,但早期舞蹈的种种内容与功能,并未因之消亡,而是一直根植于民众的日常生活,并伴随着民众的生活向前发展,形成为强大的民间舞蹈传统。尤其是岁时节俗舞蹈,更是广泛的存在于各民族各项节日习俗活动中,构成中国岁时节令、农事庆典、祭祖祭神的民间文化习俗链,集中反映出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元特色,并由此成为宗教学、民俗学、民族学、艺术学等学科所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对象。

  自然,随着历史的发展,由于各民族在交融发展中的文化碰撞以及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等原因,现今存留的节俗舞蹈,无论何种何类,恐怕都很难说仍完全地保持着它的原生性。更直接地说,不可能真正存在着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恒定不迁、绵绵永存的所谓的原生态。从这一观念出发,我们可以说,现今根本就不存在着任何原生态的节俗舞蹈,所有现存的节俗舞蹈都有着变异性。那么,从民俗学意义上来讲,具有较多传统形态的节俗舞蹈显然更具有研究的价值,而这也正是我们选择畲族节俗舞蹈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所在。

  畲族节俗舞蹈之所以具有较多的传统形态,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造成:首先,畲族是个古老的民族,虽然经过长期的迁徙,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的居住特点,但却能保持相当一致的民族信仰和民族文化特征,可见其民族文化认同的牢固性。其二,畲族人一直在南方山区务农为生,直到上世纪70年代,生活生产方式才逐渐改变。因此其舞蹈的时空场所的变异相对比较延滞。其三,畲族是能歌的民族,却不是善舞的民族。畲族舞蹈仍旧以未成熟的或半成熟的形态存在于各种习俗活动中,其舞蹈的社会性功能仍然比较突出,保持了比较好的原真性。

  本文所讨论的畲族节俗,主要以温州地区畲族聚居区为田野调查的核心标本,同时参考浙江丽水景宁及福建地区畲族节俗的调查资料。温州地区的畲族主要分布在泰顺、文成、苍南、平阳四个县。2012年3月25日,我们对温州苍南岱林畲族乡的节俗舞蹈的现存情况进行了调查;2012年11月9日至11日又分别对温州文成西坑畲族镇,黄坦镇,南田镇的畲族非遗传承人进行查访;2012年11月17日,查访景宁畲族敕木山;2013年2月18日至20日补充查访了文成黄坦镇培头村和泰顺彭溪村。因此本文未作详细注释的资料大部分来自田野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另有少部分资料来自温州市非遗办2008年非遗普查档案。

  一、畲族节俗舞蹈的类别

  畲族的主要节日有春节、元宵节[1]、“二月二”会亲节、“三月三”乌饭节、农历五月“封龙节”、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八月十五中秋节、“招兵节”[2]等。我们将这些节日中所跳的舞蹈按其内容和形式分为三类,即祭祀性舞蹈、农事庆典舞蹈和社交娱乐性舞蹈。

  畲族的节日和我国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但畲族节日的性质比较复杂,其节日来源、流变本身就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例如三月三“乌饭节”是畲族有代表性的民族节日,但关于其节日来源的说法至少有5个版本。有的说,畲族英雄雷万兴率领畲军抗击官兵,他们被围困在大山里,粮食断绝,以乌稔果充饥。有的说,是雷万兴狱中让母亲将米饭染黑,骗狱卒存活下来。有的说,是古时畲民与敌兵交战时,敌人常来抢米饭,畲民故意将米饭染黑,敌人怕中毒,不敢问津,畲民便可安稳吃饭,有了气力,打败敌兵。有的说这是米谷的生日,还有的说是南方山地驱虫避瘴的。另外瑶族也有三月三“干巴节”,是纪念祖先盘瓠的节日,同时也是渔猎欢歌,男女会歌交友的节日。畲族的三月三和瑶族的三月三有着近似的娱乐性质。因此畲族三月三的节日性质既可以是祭祀祖先或民族英雄的祭祀性节日,也可以说是有关米谷作物生产的农事性节日,又可以说是渔猎欢歌交友的社交娱乐性节日。因此我们在畲族节俗舞蹈的类别划分,主要以舞蹈的本身内容和形式特征为标准。

  1、祭祀性舞蹈

  祭祀舞蹈主要包括传师学师舞、打 舞、铃刀舞、祭祖舞、龙头舞、迎祖舞、行罡舞等,后四种已失传。

  (1) 传师学师舞

  传师学师舞是依附在传师学师祭祀习俗中的舞蹈,因其不受地域的界限,在整个畲族族群均广为流传,所以也是畲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传师学师是畲族祭祀祖先的典礼,又称“做阳”、“做聚头”、“寿禄”和“祭祖”。传师学师的祭俗展示了“忠勇王”庐山学法的神威,以求天兵天将下降,庇佑畲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子孙兴旺;从而表达了“请香明烛缅先祖,甘落美酒忠勇王”的宗旨。

  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俗称"七月半"或"鬼节"。是日,畲村开启祖牌,祖谱,祖图,备全猪全羊置于祠堂,众厅或祖厝祭拜。祭祖后吃"太公饭"。按规定畲族男子十六岁始可以学师,故有的学者把“传师学师”称为“成人礼”,即畲族男青年的“成人礼通过仪式”,主要是以歌舞形式讲述祖先上闾山学法不怕艰苦的内容。由学过师的人主持,带领未学师的人也参加歌舞,介绍其成师。传师学师舞在整个祭祖活动中承载着传承畲族历史的重要功能。在此节前后,畲民结伴上山行猎,称为"秋社"或"秋猎"。

  传师学师的主要舞段有“造寨”、“请师爷”,舞蹈动作主要有“坐蹲步”、“猎步”、“两步半”、“软步”、“硬步”等。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坐蹲步”。坐蹲步,单脚踏地,膝部向下微颤,富有弹性。

  温州地区最擅长跳传师学师舞的是雷德宽,2008年温州市非遗办普查中发现并被纳入市级非遗传承人申报,目前没有带学徒。雷德宽是文成乌田村畲族法师,1945年生人。小时为谋生跟随当地畲族法师做徒弟,1964至1968年入伍当兵,转业后在县铁合金厂做司务长。村人有“求寿”“保身”法事,仍请他去做道场。一般收费380至420元人民币。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杨多立]西双版纳哈尼族的生态文明系统
下一条: ·[刘芝凤]台湾民族节俗与汉人节俗中的政府行为比较
   相关链接
·[祝秀丽]浅析当代秦始皇赶山填海传说·[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张多]践行“大文化遗产”观:活态遗产多类型协同保护的中国经验
·[余静林 胡燕]论中国农谚的背景、类型与功能·[武靖佳 胡燕]从村落节俗到舞台展演:溱潼会船的变迁研究
·[张多]以“大遗产观”推动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格局:来自红河哈尼梯田的再在地化实践与中国经验·[王尧]度量故事:情节类型、情节基干与核心序列
·[刘微]《青蛙儿子》故事探析·[郭倩倩]叶限故事海外研究
·[白廷举]仪式实践、礼俗互动与文化认知·[丁晓辉]俗语故事化与故事俗语化
·[李向振]冬至节俗源流及其文化内涵·[祝秀丽]“秦始皇赶山填海”传说的古代流变
·[朱家钰]幻想故事的主人公类型·[俞玲]变“节”惟新:中华传统节俗的现代性困境与发展路径探析
·[唐植君]日本蛇郎故事从神话到民间的传承与演变·[孙国江]六朝隋唐“凶宅得宝”型故事背后的“五姓相宅”思想
·[段淑洁]云南少数民族孤儿娶妻故事的类型研究·[董秀团 杨识余]白族的日月神话与日月崇拜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