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讲座综述]民族音乐学视野:云南大理白族“端午节祭本主仪式”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讲座综述]民族音乐学视野:云南大理白族“端午节祭本主仪式”

云南大理白族“端午节祭本主仪式”


曹本冶 教授 主讲


文章来源:中国音乐学网




一、人文地理
    1、白族源
    白族是古老的民族。远古时.白族先民主要分布在四川西南部和云南洱海、滇池坝区.是古代僰(音bó)人融合了部分楚人、蜀人和后来的汉人而形成的异源同流的民族。最早的和最主要的一支白族先民在先秦时期称为“僰人”。
    白族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白(彝)语支。白族曾在宋元时期使用过自己创制的文字。但长期通用汉语文。
    2、地方王朝
    白族曾经在苍山洱海地区建立民族地方王朝,就是前后昌盛了五百余年的南诏国(公元748~37)和大理国唐初年,南诏在白蛮大姓的支持下,统一了洱海、滇池地区,其首领皮罗阁被封为云南王,之此南诏成为中国西南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联合的地方王朝。南诏时期,唐朝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印度佛教秘宗及中原大乘华严宗等相继传入南诏地区并于本地各民族的文化相融合,进而形成了南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和开放性传统。南诏重臣段宗榜,被后人奉为大理主神系中最大的“中央本主”。
    大理国是“白蛮”建立的封建王朝,基本继承了南诏国的疆界段宗榜的子孙段思平,不但在大理过继承了南诏佛教、道教及传统,并且大兴本主崇拜,尊先祖段宗榜为“中央本主”、“建国皇帝”。王室对神佛及本主信仰的顶礼推崇,使当时百姓几乎家家设有佛堂经坛。更重要的是,自大理国始边地也盛行中原的开科取士之制,很多官吏都从“师僧”中选拔,因此当时出家为僧和诵读佛儒道经典,成为进入仕途的必要途径。大理国对信仰采取如此“经世致用”的态度,对“儒、道、释、本”文化在信仰认知层面的深度融合,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历史作用。
二、信仰背景
    巫本合一:巫仪在南诏之前就是白族先民重要的信仰活动。一方面代替本主向群众转达神旨,另方面又替群众回答主神的话。
    道本合一:道教是典型的多神教。神系中有天神、鬼魂及人间得道之人修炼成的仙真。天界有“三清”、“四御”、“十方诸尊”等;阴俯有“东岳大帝”;人间则有修炼成仙风道骨的王子乔、张陵、吕洞宾等。道教的多神崇拜观念,直接影响着白族本主信仰神系结构的建立。   
    佛本合一:云南的佛教有几大宗派,与白族本主信仰认知系统渊源颇深的是印度密教。民间称密教之僧为“阿吒力”,因而该教也被称为阿吒力教。此外,在本主祭祀中,“莲池会”等会的坛主及成员也是其中的重要角色。

三、本主崇拜
    1、本主崇拜的崇拜理念
    本主崇拜的组合包括祖先崇拜 、自然崇拜、英雄崇拜、帝王崇拜和神佛崇拜。本主崇拜起自祖先崇拜。总体而言,是人格化和神圣化的自然力量与神圣化了的人,将世俗与神圣合二为一,为本土信仰体系的认知模式的基础。
    2、本主神系
    本主封号按地域分为不同系列。洱海地区本主信仰体系的神系结构:
                     中央本主
                        ↓
                      九堂神
                        ↓
                     十八堂神
                        ↓
                     七十二景帝
                        ↓
                     五百神王
    这是一个明显的等级区别的神系,其中本主段宗榜是神中之王,统管本主神界。白族的本主信仰整合了巫、儒、释、道、佛各家信仰系统,因而具有多元综合属性的特点。


四、仪式行为的展现
    端午节本主信仰仪式包含两种仪式“迎送本主仪式”和“祭祀本主仪式”。迎本主仪式包括出迎、午餐(间隙)、迎神起轿、穿村表演、落轿安神几个阶段。其中贯穿着民俗性歌舞的展演。这套歌舞的自身的结构次序是:
   吹打乐——狮子舞
                虎 舞
                猴 舞
   民歌——对口词
   锣鼓哨音——霸王鞭歌
   歌舞———花灯歌舞
    最后经过对以上四种民间歌舞类型出现的次数以及顺序的分析,曹教授认为“迎本主仪式”的音声结构所反映的思维及行为特点依然是多位一体,与信仰理念的“多教合一”和认知意识上的“多元融合”有着“异质同构”的共性。“祭祀本主仪式”是静态表演,整个过程的目的是祀神,所以整个仪式行为呈科仪性。

五、音声结构和音乐结构
    祭祀本主仪式的音声结构,以谈演《大仙洞经》三卷为其主要的框架。其中上卷的结构为:开坛—开经—收经,中卷的结构为:开经—收经,下卷的结构为:开经—收经—回向送圣。所有的音声都围绕着这个规定的仪式程序展开,音乐也是在这个程序的规定中建构起自己的音乐结构。
    曹教授对三卷的具体音乐结构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最后归纳为:独立的曲牌系统,加上各种搭配结合产生的新音乐结构,可以有数十种不同的音乐形式在演绎着‘端午节祭本主义式这数十种音乐结构方式,其实映证着一个共通思维特征构成的事实;信仰崇拜理念,神灵系谱,仪式行为,音声程序,音乐结构的各个层面,均是本主信仰系统内“多教合一 ”“多元文化融合 ”认知模式的显化与对应。
   
(本讲的部分详细内容可参见《中国传统民间仪式音乐研究西南卷》,主编曹本冶,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