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俗风•端午情——海上风端午民俗文化周活动

民俗风•端午情——海上风端午民俗文化周活动

民俗风•端午情

    五色新丝缠角粽,菖蒲酒美清尊共。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五月初五端午节又将临近。端午的由来众说纷纭,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等,各本其源。但时至今日,“万户家中缠米粽”之余,更能引起中华儿女之共鸣的始终还是“三闾庙外吟君赋”。端午与屈原,不仅闪耀着传统文明的光辉,更寄托着对一种精神的感动。
    上海深受吴越文化浸染,至今仍流传着吃“五黄”、悬艾叶的习俗。而《上海县竹枝词》中的:“鼓角声中焕彩游,浦江午日闹龙舟;红儿绿女沿滩看,看客多登丹凤楼。”更是沪上历史传统的写照。而海上风民俗学社与上海市长宁区民俗文化中心共同主办的华东师大首届民俗文化周活动则彰显了上海高校学子与文化部门勇担传承传统文化之重责的勇气。
    2009年5月18日至5月24日,我们将在樱桃河畔举办端午民俗文化巡礼、端午民俗游园会、端午诗会、旱龙舟比赛、民间手工艺展示等活动。在新世纪的今天,我们额抹雄黄酒、臂缠续命丝,又有蒲艾禳凶邪、香包寄恩情、吟诗追忠义、游戏拾童趣。共同感受的是端午历史的凝重与端午民俗的绚丽。而另一方面,薪火相传的端午文化是祖国丰富而浪漫的历史文化长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展示的是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记忆。端午文化的传承正与当代高校大学生迎接时代挑战、复兴民族传统、弘扬中华文化的时代使命相契合。而以北大歌谣研究会为代表的学术历史也告诉我们,高校培育着中华文化最不可动摇的根脉。无论沧海桑田,高校学子都肩负着张扬民俗、继承传统的社会责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