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张光明:青藤编就致富路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张光明:青藤编就致富路

杨家扒印象之4



张光明:青藤编就致富路




好消息


各位乡亲大家好:




在国家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政策的鼓励指导下,在县综合农场的具体支持帮扶下,我县“藤编艺术专业合作社”于近日正式注册成立。




    藤编艺术专业合作社现位于泉溪镇杨家扒茶场境内、为了传承弘扬这一古老编织技艺、拓展就业渠道,共谋幸福生活。根据相关法规及本社有关章程规定,现特向广大农村居民告知:藤编艺术专业合作社诚邀有识之上前来加入,不论是带资金,带技术,还是劳务就业参与,本社都热忱欢迎!


                            藤编艺术专业合作社


联系人:张光明


电话: 15971890571


日期: 2018.7.29




走近杨家扒,最打眼的位置,看到一张白纸黑字张贴于墙壁,就是上面的通告,每一位来到杨家扒农场客人,自然而然注视于此。关键词:藤编艺术,张光明。因为职业病,其次注意到语句的几个小小毛病,首先是“县综合农场”这一单位名称的失误,准确的叫法应该是“湖北省国营竹溪综合农场杨家扒分场”,其次位于“泉溪镇杨家扒茶场境内”有误,杨家扒茶场与泉溪镇行政级别平级,并非下辖机构,即不能并列,也不能位于其后,可表述为泉溪镇之南或者直接说明“杨家扒茶场”,去掉“泉溪镇”三字?当然这些只是白璧微瑕,无足挂齿。涌上心头的疑虑是,藤编艺术是什么?张光明是谁?他怎么想到组建这样一个艺术社?




据张光明先生介绍,本地产出红藤及青藤,编织以青为佳。长可达20m多。生于林中、林缘、沟边或灌丛中,攀援于树上或石山上。藤编历史悠久,看这《三国演义》都知道“诸葛亮火烧藤甲军”的故事。相传起源于三国时期,《三国志》有关于“藤甲军”的记载,所谓“藤甲”即用藤条编织的战衣,“渡江不沉,经水不湿,刀箭皆不能入”。《华阳国志》载“三国时,蜀有汉原工匠马氏,以深山野藤泡而亮之,高山翠竹阴干作架,细密绕而成形,以土法熏蒸色呈金黄,形似龙塌。初为自娱之用,后邻人知之,以为巧,纷纷钱币货之。随入市为业”。换一句话说,当时不仅仅用于军事,更是普及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以青藤芯为原料的编织工艺品和实用品。质地坚韧、身条极长的藤本植物——藤条,其外皮色泽光润,手感平滑,弹性极佳,似蔑而非蔑,故称藤蔑,是一种上好的天然编织材料。




藤编一般经过打藤、拣藤、洗藤、晒藤、拗藤、拉藤、削藤、蒸藤、漂白、染色、编织、上油漆等十几道工序。藤编主要以藤枝、藤芯或竹为骨架,然后用藤皮或幼嫩的藤芯编织而成,充分发挥藤条柔软、不易折断的特点。在色彩上,大多采用原藤的浅黄色,或加工、漂白为白色、象牙色,显得柔和典雅,有些则配以咖啡色、棕色等。藤家具以粗大的藤条为骨架,经钉架,再用藤皮、藤芯编织而成,最后上油漆或上色。




藤编制品原料色泽明快,富有弹性,柔软多变,防腐性和防水性较强;既可以与竹木掺杂使用,还可以和塑料混合编织;同时它能接受化学处理或用药物漂白。藤织品具有轻便美观,坚固耐用的特点。藤编的藤椅、菜篮等,不但造型独特,形象逼真,而且结实耐用,光洁美观, 颇受中外人士喜爱。




张光明何许人也?




张光明1966年出生于云雾溪分场。他家祖传木匠,家学渊源,幼时玩的是刨凿斧锯,学的是墨斗鲁班尺,师从父亲张永富。张永富,甲子年出生,也就是1924年,或许是属相为鼠的缘故,最为心灵手巧,手艺远远超过了历代先祖,成为云雾溪最为有名的木匠。不仅仅云雾溪分场的所有木匠活由他承包了,附近分场职工稍稍远些的乡镇村民,都请他做家具,远近数十里的木匠活,十家有八家都是他做的。张永富还学了一手采药治病人的本事,无论半夜清晨,天晴下雨,不管冬日冰封,还是夏阳酷暑,只要有人叫喊一声,家里有病人,他总是拿起背包搭在肩膀就走,背包就是他的百宝囊,各种各样的树皮树根草茎花朵,晒炒蒸泡,有粉丸丹膏。传承给张光明不仅仅是一手木匠活儿,更有一颗济世救民的心。




1980年代的云雾溪黄莲场创办学校,缺少老师,十几岁的张光明站到讲台上。一站就是多年,拿的是职工工资,微薄,教的是数十名不懂书写不会数数孩子,辛苦而快乐地他依旧坚持没有丢掉自己的手艺。1990年代到杨家扒茶场,当时杨家扒茶场是总场,场部所在地办有几个分场,木材加工场,藤编床椅场,胶合板场等,让他的家传手艺有了用武之地。湖北省国营竹溪综合农场2014年,为配合竹溪县百里景廊建设,启动了“百草溪休赏驿站”建设。2017年初,营盘山3A景区建设,景区通过了国家3A认证并授牌。争取2018年投资达到1000万元。先期已建成游步道2200米,其中栈道700米。栈道有230米为陕西人投标中标修建,其余全部为张光明组队完成的。




传承民族藤编艺术,带动贫困职工致富,近日张光明又组建了“藤编艺术专业合作社”,截止目前的八位入社成员中,有五位是贫困户,这也是每一位来到杨家扒茶场的朋友,第一眼看到的“好消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