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第一分会场 |岁时节日调查与研究(2)

第一分会场 |岁时节日调查与研究(2)

召集人:毕雪飞

钱钰:“吉”与“恶”:医者与民众视角下的端午药俗

张瑞娇:四川达州元九登高节俗辨析

肖海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一佛山祖庙北帝诞的源起与传承

王雪嫣:贵州省青岩古镇节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陈福奎:浅谈喀左李龙王赶香烟民俗的形成存续和传承保护

郭彦鑫:汉族岁时节日逐除习俗研究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吉”与“恶”:医者与民众视角下的端午药俗
钱钰(南京师范大学)
在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倡导中医药理念的时代背景下,从民俗学的角度探析端午节与医药民俗、医药卫生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分别阐释古代医者和普通民众对于端午节的不同的“吉恶观”,并论述了在各自观念下所形成的端午药俗,进而指明了“摆脱疾病”是二者认可的共同主题。由此发现,古代医者将端午节视为“吉月吉日”,在中医时间医学理论指导下形成了一系列的采药、合药、用药等端午习俗。普通民众则将端午节视为“恶月恶日”,在医疗知识和巫术知识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由法物和“药物”共同组成的端午药俗。而“摆脱疾病”的共同主题实现医者和民众的端午“吉恶观”的内在统一。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四川达州元九登高节俗辨析
张瑞娇(中国海洋大学)
四川省达州市的“元九登高”节,在当地家喻户晓,但目前关于该节俗的研究还非常薄弱,本文主要考察了关于该节俗起源的四种说法:纪念玉皇诞辰、纪念元稹、纪念陈锡鬯、郊游踏青。节俗背后折射出了深层的文化内蕴:民间信仰中神祇不断变迁,民众始终遵循着“惟灵是信”的法则,元稹留下的文化遗迹依托其文名与科举考试之需,被民众神化,元稹维系了官方与民众的共同文化认同,纪念元稹也在历史变迁中成为元九登高节的主流起源,其他说法则因无法满足民众的精神需求而逐渐衰落。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佛山祖庙北帝诞的源起与传承
肖海明 周艳(广东省博物馆 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
文章首次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佛山祖庙北帝诞的源起情况进行了探讨,并对祖庙北帝诞的历代传承进行了简述,指出佛山祖庙北帝诞的源起必然与整个中国的北帝诞有关,认为佛山祖庙在宋代建庙以来就有了三月三真武诞日的建醮庆祝活动,元代时三月三的诞日活动更为兴盛,明代以来,尤其是明代黄萧养起义之后,佛山祖庙被列为官祀的庙宇,取得了佛山庙宇的独尊地位。三月三北帝诞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以至到了清初发展成为“举镇数十万人”参加的庞大规模。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贵州省青岩古镇节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王雪嫣(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节庆文化旅游资源,是我国文化旅游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因而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成为颇受游客青睐的旅游吸引物,对其进行旅游开发,可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文化效益。本文在对青岩古镇节庆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入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就其开发现状与不足,提出建设性的发展对策。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浅谈喀左大杖子李龙王赶香烟民俗的形成存续和传承保护
陈福奎(辽宁省喀左县政协)
在辽宁喀左大杖子每年三月三时节,都要举办李龙王赶香烟活动,至今已有二百七十八年历史。笔者通过十余年的田野调查和追踪探究,现试论这一民俗形成延续,研究价值和传承保护。自清乾隆四年,山东胶东一带人闯关东移居到塞外蒙地,安家落户,把李龙王文化传统也带来。自乾隆二十年,开始办李龙王赶香烟庙会。其主要成因:一是山东移民对李龙王的敬仰崇拜的存续和群体记忆。二是思乡念祖的形式创新。三是抵御自然灾害的无奈之举。四是娱神娱人的民间狂欢。其活动的形成传承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即明清以来广大劳动人民对李龙王的敬仰崇拜,视为自己的保护神。明清两朝皇帝赐予封号,列为国家典籍祭祀,从而形成了社会氛围。其传承的思想基础深深扎根在广大移民当中。从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对联、祭祀表文、家谱文集都有集中的体现。从拜舅、拜姨、拜母的活动更是能体现其渊源流长的历史。其历史研究价值在于是研究山东移民的实证和敬仰李龙王的仪式活态传承的典型实例。文化研究价值在于是中国龙文化的体现和李龙王信仰的延续,是民间艺术的奇葩。地方在面对当前各种文化的冲击下,在保护此民俗活动中,已逐步列为县、市、省非遗项目。县、乡、村列为民俗村建设,打造李龙王文化圈。同时充分发挥民间李龙王圣会的组织作用,使其传承永久。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汉族岁时节日逐除习俗研究
郭彦鑫(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农业文明古国,伴随着农业文明出现的是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的特定时间点,即岁时节日。自从人类开始通过神灵来解决所有遇到的灾祸后,岁时节日便成为逐除的重要时间点,逐除习俗也随之出现。中华民族民族众多,汉族则是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因此汉族的岁时节日也成为中华民族岁时节日的代表。本文笔者以汉族的部分岁时节日逐除习俗为例,分析逐除习俗的二元结构思维,探究逐除习俗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