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会议信息】[朝戈金]中国民俗学会2017年年会开幕式致辞

【会议信息】[朝戈金]中国民俗学会2017年年会开幕式致辞

中国民俗学会2017年年会开幕式致辞



尊敬的乌丙安先生
尊敬的陶文亮校长
各位领导
民俗学界的各位同仁们:
大家上午好!

    党的十九大刚刚在北京胜利闭幕。这次会议形成了诸多极为重要的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结,为包括民俗学在内的众多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进步,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指引。乘着十九大的东风,中国民俗学会2017年年会在贵州民族大学隆重召开,我代表中国民俗学会向出席本次年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最热烈的欢迎,为向这次大会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年一度的学术年会,是我国民俗学界最重要的学术活动。中国民俗学会2017年年会的征文工作,自4月20日开始启动,到8月20日截止,共收到应征论文579篇。学会秘书处组织学者对应征论文进行了认真审阅,共有340位作者的312篇论文入选本次年会。

    出席本次年会的有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澳门、台湾的300余名民俗学者,还有来自匈牙利的学者。这些代表分别来自全国的140余所高校和科研、文化部门,这是中国民俗学会自成立以来,出席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术盛会。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民俗学会努力加强学会的自身建设,积极参与国家社会发展与文化建设事业,在国际交流、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令社会各界关注的成绩。

    作为全国学术性社会团体,我会在会员发展与管理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截止上个季度,我会共有在册会员2363人,所有会员的信息都可以在学会网站上查到。在北京中研世纪科技的大力支持下,我会在学会工作数字化管理方面做了大胆地尝试,实现了会员管理、会费缴征、学术会议征文及与会代表沟通等全程数字化控制,走在了全国学术组织的前列。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会广大会员积极参与国家文化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工作,为社会发展和政府服务建言献策,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特别是非遗保护领域一支不可忽视的队伍。

    中国民俗学会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审查机构,参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评审工作,已经顺利完成了为期三年的工作。学会在该项工作中,组织了专门的评审团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我会的工作也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我国文化业务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

    经过长期的酝酿和协商,由中国民俗学会、美国民俗学会和日本民俗学会联合发起的国际民俗学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Folklore Societies,简称IFFS)于2017年8月9日,在比利时列日市首届世界人文学术大会期间正式宣告成立。随着国际学术的不断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思潮和举措影响的日益扩大,进一步加强各国民俗学界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强民俗学与其它学科的交流,从理论、方法及社会责任等多方面推进民俗学建设,已成为全球越来越多民俗学者的心愿。国际民俗学会联合会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建立的。该组织将不遗余力地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动民俗学者交流和合作,并通过与其它相邻学科更积极的对话,扩大学科影响,发挥学科优势,服务于学术和文化的建设。

    今年7月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我会与美国民俗学会、日本民俗学会共同组织了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暨暑校。这是由中、美、日三国民俗学会首次共同举办的学术培训活动。这次暑校历时11天,旨在通过民俗学相关领域青年研究人员的理论与田野调查培训,进一步促进中、美、日三国民俗学研究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学术合作机制的建立。活动的内容主要分为理论探讨和田野调查两大部分,既有民俗学学科史的梳理(如美国民俗学史),也有专题讨论(如日本民俗学研究中的“乡村”和“城市”),又有对呼伦贝尔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实地调研,达斡尔、鄂温克和蒙古的布里亚特等社区,暑校在这里进行了深入、细致、系统的田野作业。呼伦贝尔学院、中国少数民族民俗研究中心(内蒙古师范大学)在组织暑校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下一届暑校将于明年在美国圣达菲举办。这种暑校的合作机制就中美交替主办,每年办一届。中国民俗学会将会派出教师和学员参加。

    在过去一年中,我会增加了两个二级研究机构:与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共建了“中国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与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共建了“中国立春文化研究中心”。学会下属的各个二级研究机构开展了多项学术活动,举办了规模不等的将近30次国内或国际学术研讨活动,特别是中国端午文化研究基地、中国昆仑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茶艺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香文化研究中心、中国乡愁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等,它们的学术活动已经常态化,这些二级机构与地方政府合作调研的模式也值得认真总结。

    在信息化时代,各种传媒手段的广泛运用,对于学科内部建设和学术的社会推广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人力、财力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在广大会员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民俗学会充分利用各种传媒手段,建立起包括学会官方网站、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中国民俗学会微博、中国民俗学微信公众号、中国民俗学APP等十分完备的网络学术平台,为中国民俗学的学科建设和学术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学会,要特别感谢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这是一批由在校硕士、博士和青年学者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他们以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学会的发展辛勤劳作,默默奉献,谢谢你们!

    各位代表,每年举办的年会,是中国民俗学会与广大会员进行沟通的最重要的平台,也是学会会员向社会各界展示学术成果、交流学术信息的一次难得的机会。我看了看这次会议论文的题目和个别文章,感到学会的会员们,在学理性思考和以学科服务社会方面,都有大的进步。学会每年一度的年会和其它学术活动,越来越成为交流信息、切磋理论的重要平台。学会在推动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方面,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句话,民俗学是有光明前途的学科,中国民俗学会是有光明前途的学术组织。广大会员对学会的热爱和支持,是它健康发展的最大保证。

    今年年会的召开得到了贵州民族大学的大力支持,还有其它几个单位,特别是贵州民族大学的人文科技学院,在本次年会的人力、物力方面都给予了全面的配合,我建议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他们给予学会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最后,预祝会议圆满成功!祝各位代表在年会期间学术收获丰硕,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谢谢大家!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

祝福大会圆满成功!

TOP

向参会各位老师朋友问好!

TOP

热烈祝贺大会圆满结束!

热烈祝贺大会圆满结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