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讲座笔记】关于非遗、民间信仰等学科问题,听叶老师怎么说

【讲座笔记】关于非遗、民间信仰等学科问题,听叶老师怎么说

  5月11号下午两点半到六点,文华楼223会议室,我专业退休教师江帆教授、教研室全体师生欢聚一堂,共同聆听叶老师关于学科问题专题讲座。在长达三个半小时的讲座过程中,叶老师依次展开了“学科特点与困境”“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短暂休息后,“民俗学视角的民间信仰研究”等三个话题。
  叶老师援引钟先生的观点指出民俗学具有“既是古代学,也是现代学”“研究传承文化的学问”“生活文化:描述与归纳”等三个特点,前两个基本面向给民俗学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历史学家的功底,又要像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那样关注现实问题,“有作为才有地位”。叶老师尤其指出,我们要有民俗学的学科意识,具备民俗学的知识结构,民俗学的硕士、博士,是学民俗学的,哪些东西该知道若不知道,那就不合格。
  在谈及“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这一问题时,叶老师认为非遗保护运动是文化运动,而不是学科建设,民俗学是本,非遗保护运动是末,不能本末倒置,民俗学者不能逐非遗末之利而忘作为民俗学者之本。叶老师谈到非遗保护“活态传承”与“共享性”等原则,并认为这是民俗学与非遗最重要的联系。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当代中国的意义,从国家层面对于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的重视和肯定,是不是“文化思想领域的‘拨乱反正’”呢?有待进一步的观察研究。另外,叶老师推荐了几个非遗方面必须读、必须认真读、必须认真读好几遍的文献:巴莫老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概念到实践》;刘魁立先生:《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理论反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基础文件汇编》。
  应周老师和同学们的强烈请求,叶老师在讲座第二部分将自己“民间信仰”方面的看家本领和盘托出。民间信仰是民众最核心的东西,对于妙峰山朝山进香的研究也是中国民俗学的开山之作。叶老师通过两个“八个字”精炼地概括了自己对于民间信仰的观点:“亦佛亦道,非佛非道”“神无定位,庙无常制”。谈到“民间信仰”,杨庆堃《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是本基础书,博士入学考试经常考,请对这本书进行评议,duang,25分;如果不知道或者5分的“碧霞元君”答不上来的话,那叶老师就有理由怀疑你考他的博士是否真诚啦!
  讲座最后,我专业老师对叶老师的讲座进行了回应,叶老师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QQ:怀克特;微信:huaikete

TOP

精彩的报道,谢谢!
一只从小对虾过敏的虾哥

TOP